融合共建成果共享——麗水創建文明公路沿線群眾得實惠
2010-11-17 22: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在我們的路公園一樣,村里的農家樂有希望了!闭憬愃N云縣三溪鄉的鈄大姐,一提起門口這條省道公路就贊不絕口。35省道是今年麗水創建省級文明公路的重點路段,市、縣公路部門堅持“融合共建,成果共享”創建思路和舉措,贏得鄉鎮村的積極投入和沿線群眾的支持配合,順利解決了過村路段創建老大難的問題,取得部門、鄉鎮、個體三贏的效果,為文明公路創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模式。
35省道縉云段全線共31.3公里,途經壺鎮鎮、三溪鄉、東方鎮和雙溪口鄉四個鄉鎮18個行政村。以三溪鄉為例,35省道是三溪鄉出行的唯一的一條主干線,境內里程15公里,占總里程近50%,多年來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區內違法搭建、一些穿集鎮路段占道經營、占道堆放、妨礙正常通行等現象屢治屢復,公路交通環境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
為全力打造五型公路之重點工作---文明公路創建工作,麗水市公路局在全市公路系統積極開展“學公路、干公路、奉獻公路”主題活動,推出“機關蹲點、服務基層、破解難題”專項工作,抽調局機關養護、路政、宣傳等骨干力量蹲點縉云,配合縣公路段開展文明公路創建工作。創建過程中,縉云公路段積極與該鄉政府及沿線開展宣傳、溝通、協調,結合三溪鄉今年的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與中國幸福美麗鄉村、美麗新茶鄉、和諧新三溪的創建工作,倡導“共建、共享、共贏”的生態公路理念,積極爭取鄉政府與群眾的充分理解支持,三溪鄉政府全力配合文明公路建設,全民發動將該鄉的出行路打造成“暢、安、舒、綠、美、諧”的文明公路,為發展農村經濟鋪平了道路。
創建以來,該鄉政府主動投資50余萬元(不包括土地)在公路沿線建設茶文化景觀古亭4座(平坑口六角亭,后吳村的亭廊,西應村的八角亭,盛園村的雙檐亭)。鄉所在地后吳村為配合35省道文明公路創建花了10多萬元政策處理,其中將原嶺腳自然村占地1畝多的預制場收回,村集體用于建造亭廊和綠化,漿砌坎方300余方,填方1000余方。又對學校橋頭的100多平方的私人房屋收歸村集體,用于公路綠化。另外在中心村過境路段拆除原有綠化設施20余處,使整個綠化美觀整齊。該鄉井南村雙委立下軍令狀,在兩個月的時間內,配合公路部門對村過境路段的露天糞缸、飼料塘17處200多平方全部拆除,光政策處理就需要1萬多元,并且全部用于綠化,新增了綠地200余平方。西應村為了順利拆除省道邊的20多處露天糞缸,向個人借利息籌資7萬元用于政策處理,同時,投資6萬多元建設亭基與綠化,漿砌坎方200余方,填方1600余方,新增綠地與空地400多平方。
如今,當你再次行進在35省道三溪鄉時,一個山水清幽、翠樹環抱、亭臺樓角的生態文化鄉如畫卷般展現在眼前,讓你不由自主地尋覓著,那柳暗花明之中的“農家樂”,在碧綠的天地間陶醉。(麗水市公路管理局 蔣華春 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