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漢陰兩年投入6391萬建成204條示范路
2010-11-16 14: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漢陰去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公路建設“雙百”目標后,乘勢而上創建省級農村交通運輸示范縣,兩年投入6391萬元,建成204條1085公里示范路,農村公路全部列養,好路率達85%,實現所有鄉鎮和95%的行政村通客運班線。
“加快交通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交通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既是突破發展的重點,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之一。”縣委書記杜鳳軍的話是漢陰縣委縣政府領導一班人的共識。2006年至2009年的四年間,漢陰搶機遇凝力量,累計完成投資3.81億元,改造通鄉公路9條28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95條803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鄉鄉通等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干完大活干細活。漢陰將示范路建設列為今年30個重點工程之一,組織相關人員到勉縣、眉縣等示范路建設先進縣參觀學習,制定方案,分解下達示范路創建任務,明確標準、時限和獎懲,逐路段踏勘現場制定方案,推行“一路一方案”制度,落實領導包片、責任人包鄉鎮、干部包路的“三包”責任制,由監察局、政府督察室和交通局組成3個督查組,定期督察、通報。
好機制促成鄉鎮各顯神通,澗池鎮實行村委施工主體制,由村支書負責質量,主任組織施工,文書籌款,監委會主任購材料,村干部媳婦上路義務為施工群眾做飯,同時村干部分段包干一段,鎮上組織質量評比,迅速完成示范路建設任務。全縣共完成投資1500萬元,建成204條1085公里示范路,其中,村級公路示范路189條776公里。共漿砌水溝657公里,硬化路肩715公里,修建擋墻9.4萬方、會車道29.7公里、道路保潔垃圾轉運池326處、道路防護墩1695個414方,修補路面1195處,栽植行道樹352公里,種植道路花壇、草坪6680平方米,制作交通標志牌、路名牌等2600塊,實現農村道路安保設施完善,無斷板、無懸空、無塌方,有路肩、有會車道、有邊溝。
“守好家當管好路”
“每年人均集資3元,一定要養護好4.7公里水泥路,守好這份‘家當’,管好這條路。” 田禾鄉響洞河村支書彭明金的話說出了漢陰干部群眾的心聲。發展,要修路,更要養路、管路,漢陰的決策者深諳此理。該縣建立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經費保障機制,18個鄉鎮統一成立交通運輸管理所,將1695公里農村公路全部列養。縣鄉公路以農村公路管理局為主體,從抓班子帶隊伍、建立養管機制和考核機制上突破,提高道工養護工資,增加上路巡查養護頻率,提升養護質量,為全縣農村公路養護提供示范。村道養管,落實鄉鎮監管、村組負責、道工養護三級責任,建立一條村道一名鄉鎮領導監管、一名村干部負責、一組道工養護的村道養護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合同約束。形成全縣農村公路平時有人管、壞時有人問、垮時有人修、災時有人搶。經市上復查,列養公路優良里程1441 公里,好路率達85%。
同時,漢陰交通、國土等部門和鎮、村聯動扎實開展道路交通環境整治,做到路宅分離、路田分離和過村鎮路段綠化隔離,實現路內“精細”,路側“寬容”,路外“和諧”。并明確縣、鄉、村三級治超職責,健全各單位聯動和考核機制,兩年來共檢測車輛5850余輛,源頭勸返117輛,處罰及收取路產損失費0.6萬元,超限超載率穩定控制在2%以內。
“讓群眾安全、方便出行”
11月5日傍晚,上七鎮鰲頭村村民周學貴高興地對打招呼的人說,“到漢陰看病去了,過去一趟至少三、四天,現在當天打轉身!”上七鎮是漢陰的“南大門”,隔著漢江、鳳凰山距縣城75公里,許多群眾一輩子沒到過縣城。上七鎮人大副主席朱朝軍介紹,以前上七到漢陰,要到漩渦鎮倒車,往返一次一人要花80元車費,而且還經常坐不上車;現在好了,今年10月漢陰至上七客運班線開通,每天從漢陰、上七定時開出四趟依維柯,單程每人才30元。
“我們的工作要從群眾需要處發力!要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讓群眾安全、方便出行。”通村水泥路建設總指揮、創建省級農村交通運輸示范縣工作責任領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耿國泉反復強調。
漢陰堅持“路站運”并舉,制定農村客運發展規劃,出臺農村客運管理辦法,投資1845萬元建成1個二級客運站、10個農村五級客運站、1個標準化招呼站和4個候車棚,按照“車輛選型、外觀標志、車輛座位、服務標準、管理政策、客運票價”六統一原則,投放62輛農村客運班車,開通漢陰至上七鎮、漢陽鎮至雙坪鄉等21條通鄉和170個通村客運班線,實現100%的鄉鎮和95%的村通客運班車。
大力發展縣城客運,制定縣城公交車發展方案,規劃招商引資先期開通縣城周圍1—2條公交線路,制定出租車升級換代方案,更新老舊車45輛,新增40輛,創造條件爭取城北三級客運站和縣城貨運物流中心建設。加強水運安全管理,改造7處人力渡口,維修碼頭1處,鋼制船舶替換木船7艘。加強汽車駕駛員培訓管理,駕培企業發展到3家,教學設備保有量達150臺套,教學車輛80輛,教練場地10萬平方米,年培訓能力達3000人次。加大交通運輸市場專項整治,去年以來查處“黑車”128輛次,收繳非法營運罰款19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