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一年多漲價三次:網購成快遞業雙刃劍
2010-11-15 22: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圓通速遞漲了、韻達快運漲了,德邦物流漲了、天地華宇也漲了。這已經是民營快遞行業在一年多時間里的“第三次”漲價。 圓通速遞漲了、韻達快運漲了,德邦物流漲了、天地華宇也漲了。這已經是民營快遞行業在一年多時間里的“第三次”漲價。
記者調查發現,這次由圓通領漲,韻達跟進的快遞漲價潮并未在全行業蔓延,順風、宅急送、中通、申通、鑫飛鴻等快遞公司目前仍維持原價。
中國快遞協會秘書長達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油價上調乃至“油荒”,短期內不會使快遞業形成漲價潮,因為現在快遞行業普遍依然是“低價競爭”。
“誰漲價誰不死”?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此番漲價之前,部分快遞企業認同的“先漲價先死”,“不漲價等死”的概念已經演變成——“誰漲價誰不死”。
圓通速遞、韻達快運分別在10月底和11月初在官網通知客戶:“由于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的不斷提高,特別是近日來燃油費的再次提高,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運作成本”,11月起上調快件價格,漲幅為每筆1~2元不等。
除了快遞企業,公路運輸業三大巨頭之一的德邦物流將運費上調了5%;公路運輸業老大天地華宇也在本月起對之前公布的全國運輸價格做適當調整:重貨平均上調0.05~0.2元/公斤,輕貨平均上調10~40元/立方米。
這已經是中國的民營快遞繼去年11月底以來的第三次漲價潮。最關心漲價問題的,是“網購”牽涉的網民和網店經營者們。
“誰若漲價誰不死”?對此,達瓦認為,短期內快遞業不會形成漲價潮,因為現在快遞業依然普遍是低價競爭。
據記者采訪了解,順風、宅急送、中通、申通、鑫飛鴻等快遞公司目前仍維持原價,也暫時未透露將要漲價的信息。
宅急送常務副總裁熊星明對記者表示,這一輪油價的上調對快遞公司的運營成本的確造成一定影響,但宅急送目前,乃至明年都尚未打算上調價格。現在快遞企業間的價格競爭除了受油價影響,也更多偏向管理和運營方面的成本考慮。
“大型物流企業漲價更為復雜,他們簽的一般是大合同、長期合同,其中已考慮到相關風險,損失要么在總價中已得到體現,要么由保險公司承擔。”北大縱橫運輸物流咨詢中心總經理雷春昭表示。
網購成快遞業雙刃劍
快遞漲價并非完全來自“油荒”,還來自網購這把雙刃劍。
網購對快遞業務量的刺激有目共睹。據估算,有80%以上的快遞業務量增長來自網購。“事實上,網購快件量的驟增,對于90%以上處在盈虧平衡或微利的民營快遞公司來說不是利好而是壓力。”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記者,從經營的角度來講,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過快遞企業自身的服務能力,就會出現虧損,業務量越大虧損越多。目前,95%的特許加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處于超負荷狀態,多年以來,特許加盟模式民營快遞企業又一直占有網購快遞85%以上的市場份額。
同時,由于民營快遞企業產業集中度低,尤其是特許加盟模式民營快遞提供的快遞服務產品單一,服務模式雷同,“低價格、低端服務”一直是特許加盟模式民營快遞企業難以走出的“怪圈”。
“快遞是競爭性服務,不屬于國家定價范圍。快遞價格由快遞企業根據自身的運營成本、服務產品的品種和增值服務內容自主定價。”業內人士無奈地表示。“低價競爭”也同時產生了網購消費者對低價依賴的慣性。
“2007年以來,勞動力、燃油、房租、物料等各種快遞運營成本均呈現上漲趨勢,而快遞的價格始終沒有真正意義的調整。它所帶來的直接負效應,就是快遞企業員工待遇低而面臨‘招工難’的困境。”徐勇感慨道。
達瓦比喻道,郵政業提供的“普通郵政”和“快遞服務”好比公共汽車和出租車,國家規定普通郵政1公斤包裹從上海到北京的郵費是15元,不能低于這個水平,否則就是低價破壞市場秩序。事實上,部分民營快遞企業依然低于這個標準來執行。
徐勇認為,部分民營快遞企業曾經在年初雪災時因運輸不暢大量積壓快件調整價格,但災后又恢復到原來的價格。本次調價是由于快件量持續驟增和運營成本壓力巨大不得已的舉措,因此價格恢復的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