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陳文玲:要打破和防止新的貿易保護主義

2010-11-11 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0年11月10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經濟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旨在探討演變中的全球經濟治理,并為實現更加穩定。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在“構建高效、公平、全面的國際貿易體制”論壇上表示,要打破和防止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因為貿易保護主義最根本的是設置壁壘,是影響商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的流通,而全球化的要義、全球化內在的動力就是流通的全球化,就是這種要素稟賦在全球的無障礙流通。 
以下為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發言實錄: 
陳文玲: 
非常高興在今天的會議上發言,今天的會議我第一次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的稱謂在會議上發言,我的發言主要圍繞國際貿易的規律,對國際貿易基礎理論的突破,國際貿易的新體制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作一個簡短的發言。 
第一,如何重新認識國際貿易的規律,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因為現在國際上爭論的很多問題用的都是傳統理論,對于國際貿易一些嶄新的規律缺乏從深層次、根本上的認識。如何認識國際貿易的新規律?應該從四個方面來認識:
2010-11-10 12:04:30
陳文玲: 
一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制造業轉移有密切關系。世界的制造業轉移經過的四輪:第一輪制造業中心在歐洲,以德國、法國、英國為主。第二輪制造業轉移的中心是在美國。第三輪是在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第四輪才到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產業轉移伴隨著貿易轉移,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和世界產業轉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看一個國家貿易實際是在研究世界制造業轉移,產業產品的流量發生變化,貿易的流量、貿易的方向才會發生變化。 
二是世界貿易的規律和全球化大流通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過去商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是在一個國內流通,全球化使這些要素稟賦跨越了國界,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因此流通的規律、商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的流通規律使國際貿易的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貿易既有貨物貿易的形態,又有服務貿易的形態。而且服務貿易的比重增幅大大快于貨物貿易,這就使我們要對傳統的貿易理論、貿易形勢要重新審視。
2010-11-10 12:08:15
陳文玲: 
三是國際貿易搭載的平臺、所在地的勞動力的紅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環境紅利,這個平臺付出的是這些紅利,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產業的集聚、要素的集聚重新組合。這就意味著過去的國際貿易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國家要素優勢、要素組合的比較。所謂國際貿易比較優勢是指一個國和另一個國家的比較。我們現在這種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就變成了一個國家搭建的平臺和載體使國際產業和要素集聚的優勢,也就是平臺,人口紅利是我的、資源紅利是我付出的、環境紅利是我付出的,但是全球的產業、全球的要素稟賦在這里搭載、在這里產出、在這里形成貿易量。 
四是國際貿易和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發明有密切的關系。大家知道,第一輪制造業向美國轉移的時候,因為美國發明了蒸汽機、發明了電燈,這些科技發明是制造業轉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新興發達市場國家,現在成為了一個國際貿易的聚集地。它在其中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同時也有利益。我們要從全球的角度重新研究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規律、新特點,而不應該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的理論來套現在的國際貿易的發展形勢。
2010-11-10 12:10:06
陳文玲: 
第二,我們要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要有一些重大的研究和突破。 
一是國際貿易中的比較理論、比較優勢。這種比較優勢已經從一個國家與另外一個國家,按國家的比較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社會,這樣一個平臺的比較,要素、產業集聚地的比較。 
二是對國際貿易順差的理論有重大的突破。過去的順差是一個國家貿易量和其他國家貿易量比較出鈔和入鈔,現在國際貿易的順差是全球產業轉移、全球要素稟賦轉移在一個國家表現。比如說中國的順差,它有很大一部分是東南亞產業鏈向中國轉移,由日本的順差、韓國的順差、新加坡的順差變成了中國對世界出口的順差。這種理論要從根本上進行創新。 
三是關于貿易要素的構成的理論。過去傳統的理論貿易要素稟賦主要是有形的要素稟賦,現在有形的要素稟賦進入流通,而且無形的要素稟賦也進入流通,而且成為增長更快的部分。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全球化、國際化、社會化、渾沌化個體化的大流通,它對傳統的流通是重大的突破。
2010-11-10 12:11:43
陳文玲: 
第三,重建貿易體制和貿易秩序的建議。 
一是應該重新研究全球貿易下的基礎理論。要從基礎理論上有一些重大的突破,根據全球貿易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趨勢來創新理論,要為全球貿易理論立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的順差,衡量一個國家的貿易規模,衡量一個國家的貿易競爭力,衡量一個國家的貿易比較優勢,我看全世界,甚至是美國專家批判我們國家的貿易都是傳統理論,而這種傳統理論早已經過時。 
二是應該重新評價貿易國對世界的貢獻和付出。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國家貿易額是206億美金,現在我們突破了2.2萬億美金,去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國,現在我們是第二大進口國。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我認為按照嶄新的貿易理論,它對全球的貢獻是付出。因為我們這30年從206億到2.2萬億,從第32位到第2位,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力成本、付出了巨大的環境成本,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成本。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展了,我們有2億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了制造業,轉移到了城市,參與了全球化的進程,這是我們獲得的好處。但是與我們的好處相比,我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種代價應該得到全世界的褒獎和認可,應該承認中國的這種巨大的付出對全球是貢獻。
2010-11-10 12:13:06
陳文玲: 
三是要打破和防止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因為貿易保護主義最根本的是設置壁壘,是影響商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的流通,而全球化的要義、全球化內在的動力就是流通的全球化,就是這種要素稟賦在全球的無障礙流通。 
四是我認為要研究在全球化條件下如何建立開放的、高效的、公平的、共贏的貿易體制,不是使一個國家獲利,而是使全球參與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都獲得相對的利益、均衡的利益。我認為一個好的貿易體制,一定是對絕大多數國家有利,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有利。這樣的貿易體制才是一種可持續的,才是一種合理的貿易體制。 
五是在國際貿易中應該建立一種評價機制和補償機制,要合理的、科學的、正確的評價貿易國對全球的貢獻要對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作出的貢獻在有些方面給予補償。比如說我們發展低碳技術,節能減排,因為世界制造業第四輪轉移,被轉移的國家正在工業化中后期,在這個方面的任務更加艱巨。一方面這些國家自身要作出努力,另一方面世界前三輪轉移的國家,產業已經替代完成的國家,要認識世界產業轉移的規律,要考慮全球各個國家的均衡利益。謝謝各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