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大青島塑造“1小時經濟圈” 擁灣快捷交通網已經呈現

2010-11-10 13: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5年,大青島塑造“1小時經濟圈” 
  “十一五”期間我市交通海陸空并進,青島居民出行交通耗時大幅度縮短,擁灣快捷交通網已經呈現 。 
  開篇的話 5年,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每天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5年,我們身邊的這座城市時時進行著引人矚目的成長;5年,“十一五”取得前所未有成績的大青島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臺階上,迎接更加 
  輝煌的明天。站在2010年的歲尾,回顧青島在“十一五”取得的傲人成果,青島早報將報道的視角轉向市民完全能感受的生活變化,悉數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帶給居民的實惠和驚喜:高速公路多了,生活腳步快了;身上的腰包鼓了,青島市民在許多方面已與世界同步消費,小汽車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不再是代表身份的象征;保障房越蓋越多,為更多中低收入者圓了新居夢;醫保保障覆蓋更廣保障更細,市民的日子過得更踏實…… 
  “十一五”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青島早報大型系列報道,將把“十一五”輝煌成果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 核心提示 
  站在2010年的秋天,盤點2006年以來大青島 “十一五”交通規劃建設成績,“碩果累累”成了最恰如其分的詞匯。 
  5年來,海岸邊玉帶起舞,青島濱海公路讓昔日隔山而望的田橫、鰲山、仰口等區域,一下子站在了市區面前。 
  5年來,大地上路網編制,青島區域的高速公路將各郊區市一一串起,曾經開車需要走上兩個小時的路程,如今1小時直達。 
  5年來,膠州灣海上海下筑路架橋機械往來穿梭,千百年來 “青黃”不接的困境即將隨著“橋隧”貫通走進歷史…… 
  “十一五”期間交通建設成果,體現在居民生活中,就是大幅度縮短了居民出行交通耗時。在視時間如生命的時代,今天我們不妨參照出行耗時縮短的軌跡,感受一番5年來我市交通建設帶給市民出行生活的便利。 
  一橋飛架東西通道 
  目前海灣大橋主體貫通只剩下不到1公里 
  2007年,“環灣保護,擁灣發展”被市委、市政府正式確立為城市發展戰略。這一發展戰略的確立,如果可以看做是青島城市發展在“十一五”期間發生最重大的“歷史事件”的話,那么海底隧道和海灣大橋也可以看成影響青島百年城市交通的最重大項目之一,2010年4月,海底隧道全線貫通,今年年底,海灣大橋主體貫通,青島、黃島、紅島快速交通連成一體,市區實現了大青島規劃版圖。 
  大橋建成后,青島至黃島將縮短路程近30公里,按設計時速計算,可節省時間20分鐘,大大緩解青島膠州灣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進一步完善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聯系,擴大青島市城市骨架,縮小青島、紅島、黃島的時空距離。 
  海灣大橋從1993年進行規劃研究,至2006年12月開工,工程投資建設貫穿“十一五”,如今已經進入了通車的倒計時。整個大橋下部結構已基本完成,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線貫通,2011年上半年通車。 
  經過四年多的施工,目前海灣大橋主體貫通只剩下不到1公里的距離。站在膠州灣畔望去,一座氣勢磅礴、壯麗雄偉的現代化標志性橋梁如長虹臥波屹立在美麗的膠州灣海面之上。 
  蛟龍入海鬼斧神工 
  “海底隧道”貫通后半小時渡海變成6分鐘直行 
  在“十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我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史上相繼迎來兩個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2005年6月30日,青島海灣大橋在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后順利開工建設;2006年1月13日,青黃海底隧道最終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建設,并于當年破土動工。至此,全市人民多年企盼的“橋隧連青黃,兩岸變通途”的瑰麗圖景在“十一五”期間,逐漸由藍圖變為現實。 
   2006年12月27日,膠州灣海底隧道在薛家島端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4月28日實現海底隧道全線貫通。當分別在兩端的施工隊伍海底之下實現握手的那一刻,“青黃不接”徹底成為了歷史。 
  膠州灣海底隧道是國內長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全長7.8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長約3.95公里,共包括兩條主隧和一條服務隧道,項目總投資32.98億元。依照推進計劃,隧道的機電設備安裝、道路及附屬工程將于明年一季度完成,明年上半年可實現竣工通車。項目通車之后將使得青島至黃島目前由高速公路通行的一個半小時、輪渡通行的半個多小時縮短到6分鐘。 
   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車,改變的不僅是青黃不接的交通困局,還影響到眾多城區青島人生活觀念,在青島工作、黃島居住或者黃島工作、青島居住,成了不少人已經開始的生活規劃。 
  22年地鐵夢圓 
  目前地鐵一期3號線全線開工 
  東西快速三期明年與海底隧道同時通車,青島海灣大橋青島段接線工程也已經開始橋面架設,重慶路高架在今年也將啟動沿線拆遷……在青島 “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市區按照十一五期間確定 《青島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加快編制市區 “三縱四橫”快速路網。“三縱”為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及其延長線,重慶路快速路,青銀高速公路市區段;“四橫”為東西快速路、杭州支路一鞍山路快速路、海灣大橋青島端接線、仙山路快速路。 
   東西快速路一期、二期已經先后于2002年和2003年完工通車,杭州支路一鞍山路快速路也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即2006年12月通車。今年10月1日,環灣大道通車,這樣經過 “十一五”市區快速交通網建設,“三縱四橫”路網初步呈現。 
  建設城市地鐵,是青島市民憧憬了22年的夙愿與夢想。“十一五”期間青島軌道交通從規劃變成現實。 
  在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青島市編制完成了《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9-2016),對青島的軌道交通建設時機以及建設安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008年9月,《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完成并上報國家發改委。 2009年8月,國務院批準《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 交通建設規劃》。 
  期間,2009年6月,青島地鐵一期3號線試驗段項目動工。目前,地鐵一期3號線進入全線開工階段。青島地鐵一期工程自青島火車站至青島火車北站,全長24.9公里,全部為地下段,共設22個站點,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一座和控制中心一座,總投資約130億元,建設年限為2010年至2014年。 大道把后海變“前海” 擁灣路網的通車讓市民環灣實現自由行 
  注視環灣區域,膠州灣底部有連接紅島、黃島的跨海大橋,膠州灣灣口,則是從團島到薛家島的海底隧道。作為青島環灣交通網絡的骨干支撐。除了一橋一隧,“十一五”期間,我市路網建設還有多個項目投資直接服務于“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實施。其中包括剛剛通車的環灣大道和第二條環灣公路等一批擁灣路網項目。 
  打造智能化環灣大道 
  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市委、市政府戰略規劃是將環灣核心圈層打造成“生態岸線”、“生活岸線”和“經濟岸線”。實現這一規劃目標,青島市民在膠州灣東岸看到了一條智能化、生態化的環灣大道。今年10月1日正式通車的環灣大道,前身是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市區段。環膠州灣高速市區段拓寬改造工程于2008年12月17日開工,歷時近兩年。專家分析,我市在膠州灣啟動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建設,目的就是加強環膠州灣各區市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各區市協同發展的大青島城市框架,而環灣大道所處的特殊位置,以及雙向八車道的高標準設計,奠定了它在青島橋隧時代的交通“骨架”作用。環灣大道是按照現在香港路標準建設的市政大道,根據環彎保護的發展前景,環灣大道沿線城區也會像前海一線繁華。通過環灣大道、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地鐵等市政重點工程建設,青島市完備快捷的城市交通網絡正悄然發生變化,水域、陸域、空域協同發展的立體交通形象逐步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擁灣路網呈現眼前 
  在環灣大道實現通車的同時,擁灣路網的其他項目也在加快推進。記者從市公路局獲悉,“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以及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啟動、新客站建設等重點配套項目的實施,對我市公路路網服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為加快現代化國際城市交通框架建設,我市總投資約30.6億元進行擁灣公路建設,從2009年4月開工,總體工期至2012年,將為青島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青島市擁灣公路建設項目有:雙高公路(雙埠至高新區)、雙積公路 (高新區至紅石崖段)、紅島連接線 (正陽路至雙高路段)工程、紅島連接線(雙高路至跨海大橋連接線段)、河東路東延長線、鰲東路改建工程、三條路面(創業大道、科技大道及河東路路面)工程。總里程達63.3公里(中特大橋3座)。其中,三條路面(創業大道、科技大道及河東路路面)工程、鰲東路改建工程、紅島連接線(正陽路至雙高路段)工程已完工,其他在建項目正穩步推進。 
  濱海公路成“黃金大道” 
  建成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三橫三縱一環”公路主干線 
  “ 十一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對公路行業提出的發展目標是:以構筑市域“1小時經濟圈”、半島城市群“3小時經濟圈”為目標,建成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三橫三縱一環”公路主干線體系(三橫:濰萊高速、濟青-青威高速、青萊高速。三縱:同三高速、青平高速、青島-龍口高速。一環:環膠州灣高速),調整完善我市干線公路網布局,繼續加大農村公路的投入,全面實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 
  記者從市公路局了解到,5年來通過全市各級公路的不斷建設升級,全市交通已經實現“1小時經濟圈”。其中,重點公路項目的竣工通車對青島市實現“一小時通達”起到關鍵性作用。 濱海公路全線貫通 青島黃金海岸“一線牽”,從2006年到2010年期間,青島濱海公路先是2006年11月北段貫通,后是2009年12月南段通車,加上青島海底隧道年底前也將貫通。從即墨豐城到膠南泊里一條集交通、經濟、旅游、景觀于一體的重要干道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青島城市軸向發展主線,濱海公路的全線貫通,不僅帶來沿線居民出行的便利,更帶來滾滾財源,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大道”。 
  青威路程縮短1小時 
  作為公共基礎設施,高速公路連接起四面八方,為人員交流和物資往來提供了直接而迅速的通道,是一個地區、尤其是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十一五”以來,青島繼續實施大規模的高速公路建設,有青萊高速青島段、榮烏高速支線青島段、榮烏高速青島段和即平高速四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2005-2007年3年建成高速公路達188公里,形成青島高速公路建設史上第二個高峰,這是前所未有的! 
   2007年底,隨著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00公里,青島的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也突破700公里!不僅繼續占據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六分之一強,在全國所有各大城市中(含直轄市)僅次于重慶位列第二;并且,按國土面積計算,青島7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已基本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城市的水平。目前,青島市區與所屬區縣已經全部實現高速連接,“1小時經濟圈”全面實現,從根本上改變了青島城市的空間布局。 
  “十一五”期間,青島高速路網的建設不僅實現了全市一小時經濟生活圈,也是半島地區實現“三小時經濟圈”必不可少的交通條件,比如2007年12月,榮烏支線青島段正式通車,此后市民從青島去威海只需2.5個小時到達,比此前節約1個多小時。 
  數字“十一五” 
  我市“十一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除了對交通路網和城市公共客運交通明確具體發展目標外,還就機場、港口、鐵路等領域明確行業發展目標。 
  機場:鞏固流亭機場國內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機場地位,增開遠程國際航線,發展成為國內門戶樞紐機場。到2010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達到96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達到16萬噸,年飛機起降架次為10萬架次。 
  鐵路:增加鐵路密度,進一步提高膠濟鐵路客運競爭能力、貨運輸送能力。建成鐵路貨運樞紐,增強對大宗散貨、集裝箱的集疏運能力,提高集裝箱鐵路運輸的時效性和可靠性。到2010年,鐵路旅客發送量達到80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達到12億人公里,貨運發送量3754萬噸,貨物周轉量達到59億噸公里。鐵路里程達到420公里,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3.9公里。 
   港口:進一步加快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設,加快“港區聯動”發展,爭取國家批準設立保稅港區;基本形成以前灣港區為主體、環膠州灣港口群為中心,鰲山灣港區、董家口港區為南北兩翼的港口布局;加強與煙臺港、日照港的聯系合作,基本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到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達到2.1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270萬標準箱;實現港口吞吐量達到3.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00萬標準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