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民生物流,吹響富民大業的集結號

2010-11-1 1: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葉簫
    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關注民生,實現民富成為普通公眾最為關注的話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富裕起來,成為我國政府一個重要的執政理念,成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說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一直追求“大河無水小河干”的國富,那么五中全會讓我們開始轉向“小河有水大河滿”的“民富時代”。
    五中全會公報中曾五次提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足見黨和政府實現“民富五年”計劃的決心之大。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的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基本實現“強國”的目標。但民眾的財富增速卻明顯低于國家財富的增長速度,以致于我國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失衡,而保障和改善民生顯然就成為打破制約和諧社會建設瓶頸的利器。國家要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內需就成為實現經濟增長,“藏富于民”的重要手段。而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在擴大內需的宏觀背景下,對實現富民這一發展目標無疑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作為服務于中小型企業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物流,更是直接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息息相關,直接關系到富民大業的能否實現。
    民生物流作為一種切實關系老百姓“吃、穿、用、住、行”的物流形態,更側重于那些小型的、零散的、多樣化的生活用品,相比較原來更多地強調工業產品與商貿流通,它更多地關注“人”在物流過程中的作用與感受。
    在我國,一直相對落后的農業物流無疑將成為發展民生物流的重頭戲。由于長期的政策向城市傾斜,農村市場機制不健全,我國農業物流體系很不完善,9億農民并沒有享受到城市化物流帶來的利好。農民的產出不能得到有效的儲存、加工、包裝、流通與銷售,農民的實惠也因此而流失。而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的建立,勢必會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降低經營風險和物流成本,進而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通過農業物流的迅速發展,在“增收”和“減負”的雙重作用下,真正實現增收、保障和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最終實現民富的目標。
    作為民生物流的重要一部分,如果說農業物流實現的是農民富裕,那么社區物流將給廣大市民提供均衡、公平的資源共享機會。社區是商業的“最小細胞”,社區物流作為物流行為中“真正的最后一百米”,未來5年,必將順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成為服務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的物流新模式,成為實現保障和改善民生,達到民富的重要手段。當然,要想做大社區物流這塊“民生蛋糕”,還必須不斷完善社區物流體系,關注社區居民需求,真正將社區物流做成以人為本的物流。
    做好民生物流,真正實現民富,未來5年的物流投資和服務就要完成一定轉移與傾斜。比如:將物流政策從關注國有物流向民營企業傾斜;從大型公司向中小型企業及民眾傾斜;從城市物流向農村物流傾斜;從中心物流城市向邊遠地區城市傾斜;從生產加工、商貿物流向民眾生活物流傾斜等。這樣,才能讓民生物流的和風遍綠中國的大江南北,惠及億萬民眾。
    大力發展民生物流,體現了五中全會的最新精神,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主線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包容性增長”的理念。希望各級政府能夠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廣大物流企業要轉變傳統服務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民生物流觀”,倡導公平公正,普惠民眾。只有這樣,保障和改善民生才不至于成為“兩張皮”,富民大業也才不至于成為鏡花水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