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萬鐵路:打通最后的蜀道
2010-1-1 11: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位中藥材商人的鐵路期待
在2004年11月啟用的重慶萬州區火車站入口處,有一尊非常耀眼的雕塑:兩尊巨大的三角形架一前一后佇立著,一條火紅的彩帶從中舞動飄過。
三角形架的正面看似站立的人字造型,這個被命名為《穿越》的主題雕塑,濃縮了三峽庫區人對鐵路的無盡期待:長長的鐵軌會把它與中部地區連接,那是萬州人臉上的一抹微笑。
“到明年這個時候,萬州人的臉上將不僅只是一抹微笑,因為打通鄂渝的宜萬鐵路即將通車。”2009年12月27日下午,坐在萬州火車站對面三峽中藥城某個寫字樓辦公室里的中藥材商人陳炳義對記者感慨。在這間辦公室里,他每天抬眼即可看到這尊 《穿越》雕塑,每天都能聽到火車的轟鳴。
這位已經做了20多年中藥材生意的中年人,似乎非常享受這種轟鳴聲,在他看來,火車進站出站的次數越多,也就意味著他的中藥材生意可能會越做越遠,越做越大。
5年前,在萬州火車站還沒有正式通車之前,他并不太明白這些,“只知道火車能開多遠,生意就能做多遠,具體能怎樣,心里沒底!
火車開通這5年來,火車站周邊不斷冒出來居民樓和寫字樓、超市和商場,房價也不斷攀升。陳炳義在三峽中藥材城的辦公室從租用的民房搬到自己買下來的一層寫字樓里,F在的萬州火車站每天只有5趟出城的車,三趟跑成都,一趟到廣州,一趟到達州。
“據說宜萬鐵路開通后,從萬州到恩施只需要一個多小時,而根據規劃,恩施將會成為打通鄂渝、貫通東中西部的樞紐,這將會意味著什么。浚 痹谏獠幻Φ臅r候,陳炳義總是不忘給200公里外恩施市新塘鄉中藥材種植地的負責人老唐打個電話。關于這個問題,自宜萬鐵路2004年年初正式開工以來,他們就一直在討論,除此之外,還討論對未來生意發展路線的設想!爸灰幌氲竭@些,難免激動一番。”陳炳義說。
1996年,一個偶然機會,陳炳義在一個恩施朋友的帶領下,一腳邁進了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這個被稱為“華中藥庫”的地方是很多中藥材商人心中的圣地,只是由于這里地處偏僻,與外界幾乎交通隔絕,長期以來,圣地也是“禁地”。
新塘鄉距離萬州的行程不過200來公里,14年前陳炳義來這里幾乎用了整整一天,那一次行程的艱難可以用“幾經周折”形容。
“倒了無數次車,路基本上都是圍繞高山峽谷建的,狹窄的公路上,一邊靠著山,另一邊就是萬丈深淵的大峽谷,不說開車的人,坐在車上望一眼窗外都渾身冒冷汗。”陳炳義回憶那一路的情形,眉頭依然緊皺。
即使是現在,從萬州南站到恩施的班車,在路上花費的時間最少也要5個半小時,F在從利川縣到恩施市之間已經有近70公里高速路。這70公里的高速路上,就有十幾個隧道穿過,最長的隧道有6700米。
“在這條路上,你才能真正體會‘蜀道之難’。 标惐x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路上那些背著竹背簍的行人,朋友說,這連綿山里的中藥材都是靠人用背簍背出山來,在一個小鎮上被集中收購后再發到山外,自然無產業規模可言。路太難走了,一些山里人一輩子也沒出過大山!
陳炳義來恩施后很快就被這里無盡的中藥材資源所吸引,兩千多種中藥材遍布武陵山區,其中數百種屬名貴中藥材。“但交通運輸不暢,數百年來很多中藥材的命運只是自生自滅,看著讓人心疼。”陳炳義說。
心疼歸心疼,沒有幾個商人敢來這里大規模種植和收購,畢竟交通不暢,“這里的東西要想運出山,光運費就比山西的煤炭貴!标惐x所能做的只是小批量搞一些名貴品種,特供下游的一些廠商,“交通運輸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也只能到這一步了!彼f。
從確定要修 “宜萬鐵路”開始,狀況迅速改變了。2002年年底,陳炳義恩施的朋友催他趕緊買地搞中藥材種植,這位朋友說“鐵路一通,這里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藥庫’,商機無限,先下手為強”,朋友還提醒說已經有多家廠商過來與鄉里商談買地搞種植。
“那時根據規劃,鐵路至少要到2009年才正式開通,但商人們顯然等不及了,前所未有的‘圈地種植’開始在這個深山里如火如荼地展開!币呀浛疾炝硕嗄甑年惐x也不會坐失良機,憑著他與當地中藥材農戶多年以來建立的情感,他輕松地獲得了各種支持。
從圈地種植算起,又過去了七八年。這七八年里,他一直在做著準備,也醞釀過各種計劃。除了常規的下游終端市場的開拓,他也考慮引進合作伙伴,投資辦廠,甚至打造中藥材物流中心。陳炳義相信,隨著宜萬鐵路開通期的臨近,更多中藥材商人的財富之門也將隨之開啟。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每次到恩施市,陳炳義都會抽空去一趟正在建設中的恩施火車站,雖然那里現在還只是一片工地,“每次去都有不一樣的變化,繁忙的工地才能反映出如火如荼的發展氣息!标惐x說。
恩施火車站位于恩施市舞陽街道辦事處楓香坪村境內,距城市中心舞陽壩10公里左右;疖囌緰|起宜萬鐵路唐家灣大橋,西止清江鐵路特大橋,全長2683米,最大站寬259米,占地面積近3平方公里。
2009年12月28日下午,陳炳義沒有像往常一樣打車,而是與記者一起乘坐6路公交車前往火車站!按蜍囘^去太快了,帶你看看通往火車站沿線的情況!标惐x解釋說。
在宜萬鐵路正式開始建設以后,對鐵路的期待就開始在城市的基礎建設中含蓄表達。比如,在市中心的標志性建筑施州大橋往下的那個路口,交通標示牌上明確提示著火車站的方向。為了方便市民將來的出行,還專門設計了好幾條經過火車站的交通線路。
從恩施廣場出發,穿過施州大橋,6路車開始往城外開。走了7站路就到了許家坪機場路口。在鐵路沒有通之前,這個每周只有20趟航班的機場,是走出恩施的唯一快速通道。它每年的運輸能力只有20萬人,而價格不菲的機票,也讓飛機成為極少數人能夠享用的交通工具。
過機場不到3公里,一大片各種各樣的中小加工廠映入眼簾,這些工廠的附近,不時能看到正在開發的樓盤。陳炳義說,這些都是近幾年蓋起來的,商品房是一天一個價!斑@里原本已是靠近大山的遠郊,要不是火車站,根本就不會有人來開發,現在反而是寸土寸金了!标惐x感慨。
用了不到20分鐘時間,公交車在一個叫“桂花樹”的站停下。這里是一大片空置的黃土地,火車站的主樓正在建設之中,后面則是一片連綿的山。巨大的“商貿城”的廣告牌矗立在路口,路口往南是正在修建中的“楓香景觀大道”,往北直達火車站主樓入口。自東向西橫貫車站片區的209國道、在建的金施大道,南北向在建的楓香景觀大道、移民大道,將共同織成恩施火車站片區內 “兩縱兩橫”的交通骨架。
陳炳義指著不遠處的一塊空地說,這里將來會是一個大的物流中心。不出意外,他將會選擇這里作為自己將來的中藥材物流中心。大的廣告牌也提示這里將會建起一個大型商貿城。
路邊一個破舊的小賣部的老板很激動地說,“我家門前將來就是人流集散的廣場,據說有4萬平方米,火車站一投入使用,我們就把這破房子拆了,建一個樓房,一層改成超市,其余的搞住宿餐飲!
這位店老板透露,自己家是沒有那么多錢來投資的,主要靠和親戚朋友合伙來籌錢,“他們不都是看好火車站建成后的商業機會嘛,都已經多次去武漢等地的火車站考察學習過了!钡昀习逭f。陳炳義也表示,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誰能輕易放棄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呢?
據恩施市宜萬鐵路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戴書文介紹,恩施火車站設計到發線10條,其中在建6條,預留4條。車站設計的運輸能力一般情況下2000人次/天,高峰客流量7000人次/天;疖囌菊痉渴且蛔哂型良易宓跄_樓風格的建筑,它將是恩施新區的標志性建筑。在片區內黃金地段辟出100畝左右的移民安置小區,建設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別墅式樓房,統一安置片區建設的拆遷戶。
“按照鐵道部的設計規劃,到2015年,每天將有75對列車經過恩施火車站,平均不到10分鐘就有一趟。恩施火車站是宜萬鐵路的始發站之一,也是全線最大的市(地)級中間站。鐵路開通后,這里將成為恩施新城區的交通樞紐和全州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贝鲿恼f。
據戴書文透露,宜萬鐵路開通建設以來,恩施市政府在圍繞“鐵路經濟”布局方面更是做足了文章,在主政者的想法中,圍繞鐵路經濟對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規劃已經非常明晰,借鐵路實現“經濟突圍”也迫在眉睫。
在恩施市的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兩路(滬蓉高速和宜萬鐵路)”、318國道、209國道和清江為紐帶,拉動建設沿路、沿江特色產業、小城鎮經濟和旅游經濟走廊;以鄉鎮為基地,大力發展特色板塊農業。努力打造市域經濟“1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城市為中心、交通為紐帶、產業為鏈條、輻射所有鄉鎮、城鄉互連互促的經濟發展格局”。
“鐵路經濟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我們的招商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倍魇┦姓猩叹值囊晃回撠熑烁锌hF路沒開建之前他們出去招商,人家一聽說恩施還沒有鐵路,基本都不愿意再談下去。
另一個凸顯過去恩施招商困境的故事是:2003年,恩施招商局好不容易說動浙江一位客商,對方擬投資5000萬元開發恩施州城房地產。那名客商興致勃勃地開著奔馳車從浙江趕來考察,但剛到野三關,車就被顛壞了,不但考察未成,他還得請人將車拖到武漢修理。掃興之余,他對恩施州招商局的人說:“你們什么時候把路修好了再說吧。”
“沒有鐵路,經濟發展的設想也只是空想。”陳炳義說,“鐵路一通,你再怎么設想都有實現的可能。別的地方我不好說,我親眼見證了重慶萬州火車站通車前后,萬州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
其實,不僅僅是恩施市,宜萬鐵路沿線設計到的19個縣市都將因為鐵路而成為活躍的區域經濟帶。
區域協作的挑戰
蜀人出川,自古以來只能走水路,或繞道而行。因此,沿長江修建一條向東而去通向大海的鐵路,用大交通把西部和中部、東部有力連接起來的想法一直就有。對鐵路情有獨鐘的孫中山在 《建國方略》中提出兩大宏偉夢想,之一就是建設川漢鐵路。宜萬鐵路是中國百年夢想的川漢鐵路最后沒有連通的一段。
按照中央政府的規劃,宜萬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主骨架之一,是滬、漢、蓉快速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通中國東、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紐帶。這條全長377公里的鐵路無疑將徹底打破長期以來困擾鄂渝區域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
宜萬鐵路也為鄂渝進一步的區域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由湖北和重慶市政府親手打造的 “長江三峽無障礙旅游經濟協作區”可以算是宜萬鐵路開建之后,拉開鄂渝區域經濟合作的序曲。
長江三峽品牌既具有跨區域性,更具有統一性和完整性。如何維護三峽品牌的完整性,突出三峽旅游的主題性,保持三峽品牌的連續性,給三峽區域旅游合作提出了新的課題。鄂渝兩省市長江三峽區域旅游經濟合作也由此應運而生。
以旅游業作為區域經濟協作發展突破口的做法,時至今日仍被區域經濟研究者所稱道。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的一位研究者說:“鄂渝兩地在5年前就能在旅游資源上開展區域合作,很有先見之明。近幾年來,旅游產業對兩省GDP貢獻的比例大幅提升,更是證明了區域合作的成功!
這位研究者認為,隨著宜萬鐵路的正式開通,鄂渝兩地區域經濟的相互依賴和協作將更加緊密,而正在實施中的“武漢中部崛起”戰略和已經施行了10年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也將因為宜萬鐵路而受影響。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無疑給鄂渝兩地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如何推動區域間深度合作而實現雙贏,給兩地的政府帶來了新的挑戰。
“畢竟兩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差距,這也就決定了兩者之間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為了各自的發展,能否真正做到機會共享,困難共擔?兩省政府之間能否形成有效的跨省區協作協調機制?”上述區域經濟研究學者這樣表達對鄂渝兩地區域經濟深度合作的擔憂。
對此,重慶市旅游局一位退休官員認為,兩地旅游產業的合作經驗,可以作為一種效借鑒。當時的“1+3”合作協議就集中體現了多層次性,分省市級政府、旅游管理部門、質量監督部門、旅游企業等多層面的合作,細化了旅游精品建設、產品組合、基礎配套、線路銜接、聯合促銷、開放市場、誠信服務、聯合執法等一攬子合作項目,在多個合作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在其他經濟領域區域合作,從一開始也就應有這樣的準備!边@位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