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正確處理五種關系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2010-10-9 20: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是后金融危機時期應對激烈的區域競爭,搶抓新一輪經濟大發展主動權的重大戰略舉措。孝感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內陸城市,立足本地發展實際,深刻領會發展方式轉變的科學內涵,正確處理好五種關系,對促進孝感的科學發展至關重要。

  從發展動力看,必須處理好投資、出口、消費的關系,增強經濟增長的協調性。投資、出口、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是經濟協調均衡增長的重要前提。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關鍵是要充分發揮三者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保持持續的發展動力。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從孝感的實際來看,投資仍然是加快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但在新的發展要求下,投資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而是借助總量擴張調整現有存量,優化經濟結構。二是堅持擴大出口。從孝感的實際來看,去年出口僅有1.92億美元,只占GDP的2%,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不夠,而孝感部分資源比較豐富,部分工業品具有競爭優勢,勞動力十分充裕,走出孝感,走向世界,尋找更大的市場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三是積極引導消費。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最深厚的動力。擴大公共財政支出的規模和范圍,完善各種社會保障和公益事業,把政府應當承擔的職能從居民身上轉移過來,增強消費信心。

  從發展支撐看,必須處理好一、二、三產業的關系,增強產業發展的協同性。第一產業基礎脆弱,第二產業質量不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是孝感產業的現實狀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關鍵是要構筑現代產業體系,增強三次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一是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孝感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的初始階段,全部工業、規模工業占GDP的比重分別只有36.8%和32.5%,新型工業化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必須堅持推進工業強市戰略,以實施重點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為抓手,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其一是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其二是著力提升傳統產業。其三是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四是著力推進產業聚集式發展。二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堅持大武漢城郊型現代農業的定位,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突破口,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其一是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其二是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其三是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三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的三產業是重點。要實施好旅游業、現代物流業、房地產業倍增計劃,突破性發展服務業。其一是大力發展旅游業。其二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其三是擴大發展金融保險業。

  從發展路徑看,必須處理好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增強城鄉發展的均衡性。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把加快城鎮化進程與新農村建設統一起來,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今年孝感提出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礎、十年基本建成”的進程,把孝感建設成“經濟總量大、城市規模大、區域帶動力強”的鄂東北大城市。近期目標是到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過千億元,城鎮化率達到44.5%,孝感主城區建成區面積突破 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45萬人。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實現 55%以上,中心城市建成面積突破 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 120萬人。這既是孝感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載體。其一是突出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其二是突出小城鎮的基礎性作用。其三是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從發展的基本要求看,必須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統籌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和生態的互動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發展實踐中,既不能抑制經濟發展,消極保護生態環境,也不能“先污染后治理”,用大量消耗資源、嚴重破壞環境來實現高速增長,必須抓住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積極探索“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其一是創新和落實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嚴格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不斷完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指標和辦法,將考核結果納入全市目標管理體系。其二是積極推進資源環境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降低生產能耗,重點做好耗能大戶的節能降耗工作,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耗、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改造。

  從發展的根本目的來看,必須處理好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增強發展的和諧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時,在新的形勢下,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堅持促進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堅持將發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優先安排困難群眾最需要解決的項目、優先安排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益事業項目、優先安排讓大多數人受益項目的原則,繼續加大對民生項目的投入。堅持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不斷提高保障和救助水平。健全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對基本人群的全覆蓋,并進一步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不斷完善政府支持、市場主導、企業帶動、社會參與的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加強就業培訓服務擴大就業。堅持以公共服務為取向,扎實推進教育、文化、醫療等體制改革,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均衡發展。堅持建設城市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繼續危房推進農村“消危”工程,逐步解決城鄉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在此基礎上,逐步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到以公平有序、安定和諧為目標社會建設上來。要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健全和完善基層民主參與機制,逐步消除社會特權現象和潛規則,讓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弱勢群眾都能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使社會各階層在談判與妥協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均衡與和諧。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調處體系,暢通利益表達渠道,加強社會風險預警,建立多元化矛盾解決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要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通過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形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全市人民安居樂業、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