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創新型城市的“煙臺路徑”

2010-10-9 20: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編者按:創新型城市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試驗田。今年1月初,煙臺與青島、廈門、大連等16個城市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加上先前批復的深圳,全國共有 17個城市位列其中。煙臺就此馬上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意見》,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破除制約創新的思維定勢,立足煙臺的區位、資源、科技和產業特點,明確了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煙臺內涵,即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帶動四大支柱產業變遷的產業創新,實現以海灣海島開發為主的城市空間創新,以及以城鄉統籌為主的社會結構創新和生態低碳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創新。實現經濟發展主要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增長方式由量態擴張到質態提升、城鄉結構由二元體制向一體化發展三個轉變,努力打造創新特色突出、創新體系完善、創新要素聚集、創新氛圍濃厚的國家創新型城市,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筆者就此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煙臺創新的獨特做法進行剖析和解讀,以期對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有所啟示和推動。
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打造高新技術孵化城
從傳統的燃油點火,到現在的等離子點火,一家名叫煙臺龍源的公司,正在引導著中國電廠系統的一場技術革命。如果全面推廣龍源的這一技術,全國的電廠每年可節油600多萬噸,相當于一個中型油田年產量,年可降低運行成本 300億元。
而就在幾年前,龍源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科技小公司。它的前身,成立于1995年,由7 名科技人員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僅為50萬元。
數量龐大的像龍源這樣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迅速崛起,正在推動煙臺經濟開始一場新的嬗變。機械、電子、食品、黃金,煙臺的老四大支柱產業方興未艾,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術、高技術服務業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又橫空出世。
都說創新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但創新大戲,誰唱主角?作為二線城市,煙臺科研院所少、高等院校少,煙臺市委、市政府卻慧眼別具,大力扶持龍頭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與大企業的配套協作,積極創造、承接和轉化科技成果,從而在全市形成“螞蟻群兵”式的創新型企業群,也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龍頭企業為主體、企業創新帶動行業創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創新之路。
僅最近幾年,煙臺企業在全國“叫得響”的成果不勝枚舉。叢林集團投資研制萬噸油壓機,獲11項國家專利,開創中國特大型工業鋁型材生產的先河,并帶動鋁材加工業走向高端;先聲麥得津公司研制的血管內皮抑制素抗癌藥“恩度”,世界首創,上市僅一年銷售收入就達 1.8億元;中大生物藥業的F-苷肽,是我國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唯一批準進入臨床實驗的治療艾滋病的中藥新藥;翰霖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聯合研發生物發酵長鏈二無酸生產技術,并建成全球最大的長鏈二元酸生產線,替代進口……
據統計,“十一五”以來,煙臺申請專利13827件,專利授權 3722件。目前,全市創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達到10家和43家,創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3處和47 處。全市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4個,在全國地級市中首屈一指。
企業創新是點,行業創新是線,如何將這些點連成線、再劃線成面,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又一大課題。煙臺的做法是:打造創新平臺,匯集創新資源,放大創新效應。
去年3月,煙臺高新區正式設立,目的就是要打造成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的集聚地,從而有效地匯集起各類創新資源,成為全市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成立以來,總投資4億元的中電投煙臺核電基地、總投資5億元的拓普邦生物科技、總投資10億元的綠葉生物技術產業園和40億元的煙臺國際生物科技園等已陸續開工,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計算所煙臺分所等科研院所也先后前來落戶。
在煙臺開發區,清華科技園建設也正在緊張進行中。清華科技園投資40億元,建成后將引進大中型科技企業、研發中心 300多家,引進跨國公司和研發機構5家以上,引進高端科研人員 5000-10000人、科技從業人員 2.5 萬人。建成后,將成為煙臺高新技術產業、自主知識產權、高端人才聚集的又一高地,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稅收 10億元以上。目前,煙臺科技孵化器總面積已達25萬平方米。
憑借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的拉動,煙臺在生物醫藥、新型化工、海洋裝備、新能源等多個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傳統低端產品出口大幅下降,但龍頭企業由于擁有核心專利技術,高端產品反而逆勢上揚。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77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2% 。今年,煙臺高新技術產值有望突破4200億元,同比增長11% 。
以陸海統籌為主體的空間創新打造國內藍色經濟領軍城市
5月上旬,煙臺龍口灣臨港高端制造業聚集區一期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正式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這是我省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復的集中集約用海項目,也是目前全國獲批的最大人工島群項目。
據悉,這片規劃用海 44.3平方公里的海域,將填海造地 35.2 平方公里,用于建設6 個人工島和1個突堤式人工島,其余為水道用海,面積 9.1 平方公里。建成后,將重點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業、高端冶金和金屬加工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以及現代物流業。到 2020年,這里將引進各類企業100 多家,完成各類項目投入超600億元,形成年產值1000億元經濟規模。
煙臺瀕海而立、因海而興,沿海分布著太平灣、龍口灣、廟島灣、套子灣、芝罘灣、四十里灣、丁字灣等7處面積較大的自然海灣。 此外,還有72 個近海島嶼、 2.6萬平方公里海域和9萬多公頃未利用灘涂鹽堿地。龍口灣臨港高端制造業聚集區的批復,正式拉開了煙臺海灣、海島大開發的序幕。
開發“藍色國土”,既是對生產力布局的重大調整,也蘊含著從陸地到海洋發展模式的重大變革。煙臺正是從海陸聯動的視角謀劃和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把1.37萬平方公里的陸地與 909公里的海岸線、 2.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規劃和建設。
在已編制完成的《煙臺市海灣海島開發規劃》中,煙臺對全市7 個重要海灣,72 個海島進行了規劃。選劃了龍口灣海洋先進制造業聚集區、丁字灣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萊州海洋新能源產業聚集區 3個大集中區和套子灣海洋工業聚集區、煙臺市區東部濱海新城、蓬萊西海岸海洋文化精品旅游度假區、海陽核電裝備工業園和海洋裝備先進制造業聚集區、萊州港口經濟區 5個小集中區,規劃用海總面積達 763 平方公里,項目投資總額5200多億元,全部納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集中集約用海規劃綱要》。
一股藍色潮流正在煙臺各地涌動。龍口市明確提出把港口作為發展藍色經濟的“火車頭”、臨港產業的“孵化器”,著力構建港口與城市一體、互促共贏的發展格局;丁字灣海即大橋工程過半,萊陽南海新城全面啟動,這個區片最終將建成青煙威三市的“后花園”、半島一體化發展的對接點和藍色經濟區南部新亮點;高新區致力于打造藍色創新高地,5年內區內研發園、孵化器總面積將達到100 萬平方米以上;招遠依托15公里海岸線,規劃建設一個以旅游開發、高新技術和現代物流三大支柱產業為主的濱海科技新城;牟平正在開發濱海地帶,全力打造一個面向東北亞的高檔休閑體驗中心,獨具海島特色、海灣美景,集商務、娛樂、度假、頤養、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北方特色水城……
鎖定目標,煙臺借勢借力,壯大藍色產業。目前,煙臺傳統漁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核電、造船、石化等臨港、涉海產業風生水起。其中,特種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優勢明顯,海洋平臺訂單占全球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25% ,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至2015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能力將達45萬噸、船舶制造能力達到550萬載重噸,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裝備和特種船舶制造基地。
以城鄉統籌為主體的結構創新打造城鄉一體發展示范區
架勢、瞄準、出桿,每天下午,69歲的王明貴都要到村里的文化娛樂中心,同幾個老伙計打臺球。
王明貴是龍口市蘆頭村的村民,蘆頭村的文化娛樂中心是村里斥資180萬元建造的兩層樓房,一層設有健身室、閱覽室等,二層設有練舞房、臺球室和羽毛球室。在城里,人們需要花錢前往健身會館,王明貴只需從家里溜達幾步,就能免費享受到各種公共服務。而像這樣的娛樂中心,在龍口的很多村莊都可以看到。
如果說蘆頭村還只是傳統農村的升級,那距其不遠的南山集團新和小區則完全是一個嶄新的城市社區。200棟嶄新的樓房鱗次櫛比,小區之內的道路上沒有一片落葉。這個小區吸收接納了南山集團周圍21 個村、1萬多名群眾。小區事務由社區居委會統一管理,物業公司定期對小區內衛生進行全天保潔。出了小區,周圍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新和小區的居民享受到的是和城里人一樣便捷、周到、無差別的服務。
統籌城鄉發展,既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引擎,也是惠及民生的重大戰略。在我國,相當長的時間里,農民都是依托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隔絕”于城市之外。而如今的煙臺,652萬人口中,已有300萬成為城市人,感受著新生活的氣息,并帶動農業與農村實現新層次上的跨越發展。一個中心城市龍頭高昂、縣域副中心交相輝映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正在煙臺閃亮凸現。
中心城市高標準推進。煙臺市委、市政府站在統籌區域發展的高度,加快市區融合,大手筆建成火車新站、文化中心等工程;潮水新機場、德龍煙鐵路、青煙威城際鐵路等一系列重大交通項目順利立項或開始施工。如今,正高標準推進“一山兩河”、“一線三島”、芝罘灣區片和煙臺山區片等規劃和開發,中心城區正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龍頭和輻射帶動中心。
縣域次中心城市也在蓬勃發展。龍口通過發展“五大組團”和“三大板塊”,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形態區域,三分之一土地建成城鎮社區;萊州正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為契機,打造山海綠城和便捷高效的“橋頭堡”;招遠正全力叫響“中國金都”……
小城鎮上承大中城市、下連廣大農村,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煙臺突出城市周邊所在鎮、交通干線兩側小城鎮、邊遠地區重點鎮等三個重點,著力推動小城鎮建設。到2015年,全市將有8個小城鎮人口達到3萬人以上,其中萊州沙河、棲霞桃村鎮人口突破5萬人。
近年來,煙臺先后涌現出以棲霞桃村為代表的強鎮集聚模式,以開發區富士康為代表的項目吸納模式,以萊陽龍大為代表的強企帶動模式,以龍口南山為代表的強村合并模式,以蓬萊南王山谷君頂酒莊為代表的村企融合模式,以福山區福新街道為代表的園區拉動模式。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隨著城鄉產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煙臺城鄉正“齊步”走出一片新天地。
以環保低碳為主體的城市功能創新打造綠色宜居城市
創新的終極價值,還是要體現在造福于民上。
作為一座歷來重視普惠民生的城市,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助推了創新元素煙臺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方面的融入。一座“生態低碳宜居城市”,正日益走進煙臺人的生活。
低碳,在煙臺并非只是一個時髦的名詞,而是這座城市發自內心的發展抉擇。在《煙臺關于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意見》中,這份決心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這其中既包括制定鼓勵扶持政策,突破一批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技術,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企業,還包括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全市縣以上城市規劃區內新建 12層及以下住宅建筑全部應用太陽能熱水器,新建 12層以上高層住宅太陽能熱水器應用達到總戶數的50% 以上等舉措。
“數字煙臺”的建設進程也將加快。有關部門表示,煙臺將以城市信息化帶動城市服務功能創新,推行行政審批網上辦理和電子監察,并大力開發信息資源,探索建立城市信息資源數據交換平臺,促進信息共享與開放。加快推進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的“無線城市”、“市民卡”和便民信息亭建設,推進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商務,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
優化生態宜居環境,同時被提上日程。據了解,煙臺正在加快實施一批園林建設、水源涵養、濱海濕地、生態林業項目,力爭到2015年全面達到生態市建設要求。規劃理念的創新上,將真正彰顯山海城市特色,并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創新公共文化供給模式,建設國家海洋文化名城。一個低碳、生態、宜居的創新型城市,將給廣大煙臺市民帶來全新的生活享受。
專家點評
山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
煙臺打造創新主體的取向,是在不斷增強城市的創新帶動力和自身競爭力;從企業到行業再到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能從“點”到“線、面”,說明煙臺的創新空間在不斷增大;并能在統籌城鄉、統籌陸海中創新,更是對城市資源的再創新。這意味著,在煙臺,創新已成為有主體、有空間、有資源的社會系統,因此更具統攝力。
一個城市對創新的不懈努力,就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但創新也是一件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有長遠眼光,有世界視角,有腳踏實地、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單一GDP 考核機制下,創新與總量增長的替代效應會束縛創新,因此靠創新實現跨越發展就成為引領潮流之舉,它也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之根本途徑。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