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重慶通車里程突破2000公里 二環八射鋪大道

2010-10-9 12: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超前規劃引領重慶發展 
  直轄之初,重慶8.2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114公里高速公路。因山隔水阻交通不便,全市40個區縣有一半未能擺脫貧困的帽子。13年后的今天,重慶已躍為“內陸開放高地”、“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和一座朝氣蓬勃、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高速公路規劃由13年前的700公里“大”字形結構,發展到如今3600公里“三環十射三聯線”路網,通車里程從114公里到突破2000公里。成績的背后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單位———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以下簡稱交通設計院),是該院的專家們為“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的規劃設計提供著智囊和技術支撐。 
  大膽突破 前瞻思考 
  超前規劃引領重慶發展 
  10月1日,重慶各大媒體都在傳遞著一則喜訊:我市“二環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車! 
  這則喜訊,給正伏案加班的交通設計院院長李關壽也如同注入了一劑興奮劑。看著國慶期間和他一樣還在為“三環十射三聯線”項目而加班的員工,他感慨萬千,并突然萌生了作詩的欲望: 
  “巴山渝水八萬里,天塹通途將有期;二環八射鋪大道,正是兒郎建功時! 
  是呀,他怎能不感慨!為了“二環八射”建成通車,13年來全院技術人員爬高山、涉溪谷,頂風冒雨出外業,其艱難已習以為常;熬夜加班搞規劃做設計,確保按時提交圖紙,其次數早已無法記清。他只記得,1997年重慶直轄時,重慶高速公路只有成渝路的114公里,而當時的規劃也僅是一個簡單的“大”字形約700公里。直轄后,針對重慶當時嚴重滯后的交通和百業待興的局面,首屆市委市府專題召開交通發展研究會,要求編制新的公路規劃,時任設計院副院長的滕宏偉帶領一班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拿出了《重慶市骨架公路網規劃》,首次提出了“二環七射”的骨架公路網,盡管部分公路仍然規劃為二級路,但卻奠定了今天重慶“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網的基本雛形。 
  “一環四射”、“二環八射”……但直到2000年,隨著重慶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斷變化,全市交通規劃也在不斷調整。根據市交委領導“規劃要有前瞻性、戰略性,站的高度一定要高”的要求,結合重慶“一圈兩翼”的市域形態和周邊省市路網規劃,集思廣益,規劃人員前瞻性地提出了“三環十射三聯線”高速公路網規劃。 
  所謂“三環”就是圍繞都市圈,規劃三條不斷向外推進的高速公路環線!耙画h”(即內環) 
  負責組織和疏導重慶主城核心區內部的交通;“二環”(即繞城高速)是城市經濟組團的紐帶,主要承擔分流過境車輛和引領都市圈發展!叭h”是將都市圈外圍12個大中城市串聯,形成產業帶和城市集群,是重慶大都市區的外延和補充,這是更長遠的戰略規劃。十條“射線”和三條“聯線”則主要解決全市各區縣與主城以及區縣間的快速通道問題,同時解決重慶對外出口通道問題。 
  規劃所所長唐熱情說:“當時并沒有"建成長江上游綜合交通樞紐"這個提法,但規劃人員前瞻性地考慮到了,為鞏固交通樞紐的地位,高速公路規劃時在原10個出省通道基礎上,增加9個出省通道! 
  經過幾易其稿,2005年1月6日的市政府常務會上,《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03~2020年)》獲正式批復。今年,建成了重慶市高速公路網中的“二環八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00公里;計劃到2020年,建成重慶市的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600公里,全面實現“4小時重慶”。 
  保護環境 創新思維 
  隧道設計攻堅克難 
  “重慶高速公路越向兩翼發展越難!毙焐鞲痹洪L說,“一是兩翼地區屬典型的山區,山重水復、地形惡劣;二是地質災害多,幾乎云集了所有山區地質災害;三是兩翼地區生態脆弱,環境保護難度大!币陨弦蛩貐R集在一起,高速公路建設面臨著極大的考驗。 
  “就拿渝湘高速來說吧,修與不修,最開始時確實存在爭論,主要是修建的難度和風險極大,決策者手中缺乏嚴謹、權威的論證結論可參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道路一所所長敬忠勇說。工程師們為論證其可行性,攀爬于懸崖絕壁間,吃住在荒郊野外,進行了長達三年之久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與探索,線路走向、地質勘察、施工組織、生態保護、社會經濟發展,全部經過一一論證,項目前期研究工作為渝湘高速公路2005年全線開工、并在今年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渝湘高速公路水江至武隆段55公里,有70%是橋梁和隧道。其中武隆至白馬段,短短22.8公里路幾乎全是橋隧相連,橋隧與路線比達97.4%。該段處于“烏江畫廊”帶,若按正常方式布線,可以沿烏江兩岸走,采用深挖高填路基與橋隧結合修筑高速公路;但這樣一來,烏江沿線生態將遭重大破壞,風景如畫的“烏江畫廊”可能成為黯然失色的混凝土結構物,這對沿線的自然景觀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設計人員舍棄了這一方案,選擇了遠離烏江這一橋隧多的現行方案,保護了烏江兩岸的原始風貌。設計施工創下了“將高速公路輕輕放入大自然中”的奇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肖了林說,“從表面來看,這僅是多打幾個洞,多架幾座橋,但其中的艱辛非一般人能想象得到,凝聚了主管部門、高速集團、設計人員的智慧和魄力。” 
  重慶地質結構復雜,許多隧道都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經常有危巖、斷層、老窯積水、突泥涌水、有毒有害氣體、高地應力等地質病害作祟,給施工安全帶來了極大風險。面對隧道設計施工中各類復雜的地質問題,技術人員以嚴謹科學的態度,有針對性、開創性工作,一一破解了這些難題。 
  渝湘高速武隆隧道、黃草嶺隧道洞口外是70余米高的臨江絕壁,與烏江特大橋直接相接,隧道施工無場地,人員、機具無法到達洞口,設計人員提出了橫向施工導洞方案,從隧道的腰部開挖導洞進入施工;渝湘高速大灣隧道出口段處于滑坡體中,在洞頂之上設置抗滑樁有礙景觀,設計人員就獨創性地將抗滑樁隱藏于洞門墻中,通過仿巖裝飾,使洞門與周邊環境融入一體,美觀大方;渝湘高速武隆至白馬隧道群橋隧相連,無法正常設置洞外聯絡通道,為保證營運中的應急疏散和救援,設計人員首創性地設計“扇形橋”,將聯絡通道巧妙地設置在橋頭,保證了橋隧群營運安全。 
  重慶繞城高速公路的隧道屬三車道大斷面,最大開挖斷面達170平方米,其中施家梁隧道下方21米處有龍鳳山鐵路隧道;朝陽寺隧道頂12米就是運營中的渝鄰高速公路,設計、施工難度非常大。 
  為破解這些難題,設計師們在查閱國內外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反復修改方案,順利完成了設計任務。其《下穿高速公路小凈距、大斷面隧道設計、施工技術研究》在重慶高速公路隧道建設中屬首創,被列入國家科研課題。 
  只許前進 不留退路 
  橋梁“再難也要放下去” 
  “巴山渝水”注定了重慶交通建設中多的橋梁。據統計,重慶“二環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共有橋梁1420座,幾乎涵蓋了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橋型。這些大橋,有不少是重慶交通設計院的工程師們設計的。 
  “高速公路線路走向一旦敲定,橋梁位置就定格,幾乎沒有半點挪動的余地!痹O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鐘明全說,“重慶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給高速公路橋梁設計增加了難度,讓橋梁建設"只許前進,不留退路,再難也得放下去"! 
  渝武高速公路馬鞍石大橋跨嘉陵江,主跨在當時居國內同類橋梁之首。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橋梁所所長曹正洲帶領設計人員日夜兼程進行結構計算,在圖板上一筆一畫的完成了400多張圖紙,在施工中采用多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出色完成了該橋的設計任務。 
  繞城高速水土嘉陵江大橋為連續剛構橋,橋寬30多米,這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并不多見,同時橋墩深水基礎施工難度大。如何做到既解決好超寬橋面易開裂的問題,又能節約工程造價?設計人員開展了多項課題研究,如在箱梁底板增加橫格梁,增設底板橫向預應力鋼筋、基礎施工用鋼板樁取代雙壁鋼圍堰等方式,解決了箱梁易開裂的問題,基礎施工節約造價約千萬元。 
  渝湘高速土坎烏江大橋,與烏江斜交近51度,兩岸懸崖峭壁,橋跨布置十分困難,但路線走向已定,橋梁再難也得放下去。設計人員一次次勘測現場,將橋分幅前后錯位設置,避開了滔滔江水,保證了行船安全。南岸橋臺樁基下打出溶洞群,深達40多米,且洞內有暗河。挪動橋位不可能,注漿封閉溶洞不可能、暗河改道不可能。在許多制約條件下,曹正洲等人經過多次會診,提出增長30多米樁基礎,讓樁基穿越溶洞群和暗河直至基巖的施工方案。為保證樁基經久耐用,設計人員又在樁基周邊布設防護擋墻,以防暗河對樁基的沖刷和侵蝕。難題迎刃而解,帶給工程師們的是舒心的微笑。 
  編后 
  13年,重慶GDP從1996年的1179.1億元,增加至2009年的6527億元,是直轄前的近6倍。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長速度更是躍居全國第七位。如果說拉動重慶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是交通,那么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的專家們,就是這個強勁引擎的締造者!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暢通的山城重慶。我們尊敬并感謝他們!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