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溫州看發展:感受“重慶吸引力”
2010-10-8 20: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有這么一群特殊的溫州人,他們操溫州腔,說重慶話;他們是溫州籍,卻在重慶生活多年;他們有的還娶了重慶妹,生了重慶娃。他們是溫州人,也融入了重慶社會,他們更樂意別人稱他們為“重慶溫商”。
重慶的吸引力將他們凝聚在一起,在他們眼里,重慶是投資寶地,也是宜居勝地,成為直轄市13年來,很多溫州人已在重慶賺得財富。奧康、誠泰、千葉、小林已經成業內翹楚。最近幾年,溫籍企業成功集團、重慶隆錦實業集團、溫州國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華峰集團和瑞立集團等欲將共計超過百億元的資金投向重慶……
是什么把溫州人吸引到這個千里之外的山城?
“是戰略區位、行政體制、財稅金融和現代物流等各要素形成的機遇。”葉定坎、陳成寬、林良快、潘偉、江峰等如是說。
特派重慶記者 尤建明胡 文瑾
>>>記者觀察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了這種尋求西部機遇的繁忙。在兩江新區,負責招商的工作人員一直都很忙,平均每天1.1個項目落戶,每周開工一個大項目。按照兩江新區港城工業園區招商部部長杜小艾的話說,“錯過一個電話,就可能錯過一個項目”。
同樣忙碌的還有重慶溫州商會。“今年以來,來渝考察尋商機的溫商多達幾十批。”重慶市溫州商會會長、重慶誠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寬透露,明年三四月份重慶將舉行溫州周,為溫企涉足汽摩配、IT產業、房產、金融和現代服務業等謀發展。
【鏡頭一】
兩江新區日均落戶1.1個項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溫州人開始登陸重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溫州商人已經由原來的“做小買賣”發展成為影響當地經濟的一個重要“商幫”。
“到西部去”似乎成為投資新方向。從斥資40多億元打造的重慶模具產業園,到奧康的西部鞋都和隆錦實業集團打造的浙江產業園,再到成功集團上百億元開建西部規模最大的汽摩配件城,以及華峰、瑞立相繼準備巨資入駐……溫商在重慶動輒投資幾十億元的項目,常常見諸報端。業界人士認為,部分溫州產業“在轉移中實現升級”。陳成寬說,溫州許多傳統產業受資源要素制約,資源、服務等各要素豐富,又有國家政策扶持的西部重慶等地,自然成為溫商投資熱點。
【鏡頭二】
“放水養魚,服務從口上到手上”
如果說兩江新區是西部萬眾矚目的大手筆,那么放水養魚、嚴進寬待的招商服務思維無異于是錦上添花。
“落戶的項目從行政審批,到財稅征收,再到金融借貸以及招商、招工等一系列環節,都能受到地方政府的眷顧。”據重慶模具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峰回憶,五金城項目從落戶到招商,都有專門的副區長結對負責協調,每周都有協調會幫助企業解決落戶問題。2006年9月,渝北區政府和當地經信委聯合舉辦了模具與五金機電發展創新論壇,“五金機電城就要交房了,作為商家你們需要什么優惠政策?”相關負責人一見面就開門見山。
這種”放水養魚”的服務思維,使服務從口上掉到手上,政企取得共識和共贏。引來了重慶丹尼爾汽車模具、重慶光華精密模具、重慶明遠橡膠模具和重慶鼎盛印務等眾多金鳳凰,形成了以汽摩配集群為龍頭、模具業為支撐、五金機電交易為基礎的科學產業鏈。
>>>記者觀察
記者從兩江新區招商部門了解到,為避免爭一個招商項目自降門檻,兩江新區創造性地采取一種“開發公司+地方政府”的模式,由兩江開投集團與地方政府分別持股成立第三方公司,有針對性地進行項目招商,招商實行嚴進寬待。
目前,要到兩江新區落戶,1平方公里的投資強度不能低于50億元,產值不能低于100億元。即便如此,前來洽談落戶的企業仍然絡繹不絕。據悉,目前到兩江新區考察、洽談投資的企業已超過千家。兩江開投集團的總裁陳建偉說,3個月來造訪兩江新區的企業,光世界500強就有7家,中國500強有5家。
【鏡頭三】
“結算型金融中心留下GDP和消費增長力”
9月26日,記者在誠泰通訊總部見到陳成寬時,他興奮地拿出當天的一份報紙告訴記者,“重慶又出妙招了,要建內陸結算中心,重慶這么多名企該留下多少熱騰騰的經濟啊。”
事實證明,陳成寬觸摸到了重慶IT產業經濟的脈絡。去年惠普外銷基地來了,今年“重慶制造”的惠普筆記本走向全球,“僅僅上半年,惠普留在重慶結算的數值就達25億元。”陳成寬說,這種金融結算中心,留給重慶的并不僅是一串串數據,它是GDP增長的隱形翅膀,它所產生的經濟效應可以用騰飛來形容。
得益于當地金融集聚的重慶市總商會浙江商會會長、重慶千葉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定坎頗有感觸,1987年他懷揣借來的3000多元在重慶白手起家創立千葉眼鏡,1996年一場大火燒掉了他近十年的辛勞,當地政府的金融信貸將他扶了起來,如今這個西部眼鏡大王回報的是幾億元數值的結算。葉定坎說,溫州人有的是流動性資源,溫州人戀家不戀土,走到哪里都仍然有“根”的思想。在重慶打拼二十多年的葉定坎眼里,這種文化凝聚力足以把流動性資源導向家鄉,通過結算型金融中心進行集散調配。
>>>記者觀察
這種消費增長力是看得見的。繞渝中區解放碑周圍200米范圍走一圈,記者看到各類銀行和信貸機構,股票證券交易所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有數十家。在金融機構區域內的各個百貨商場和名品購物中心都是人流如織,周圍還有不少寫字樓盤正在開發。渝中區金融辦一位工作人員說,這里匯集了銀監、證監、保監的重慶派出機構和所有的駐渝外資金融機構,所有的駐渝票據(專營)機構、網上信用拆借、債券回購,所有的駐渝證券法人機構、期貨公司、信托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這里,云集了全市50%以上的金融中介服務機構、40%的證券營業部和75%的期貨營業部,凸顯了較強的金融集聚度和輻射力。
“金融要素市場的建設,不僅會產生巨大的交易量,增加大量稅收,帶動GDP增長,吸引金融人才,還能帶動相關金融機構發展和產業增長,加速重慶形成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并使其輻射力和影響力迅速擴展到長江上游地區乃至整個西部。”陳成寬說,以誠泰通訊器材銷售為例,金融集聚區內的銷售額要遠高于其他地區,而高檔寫字樓與金融機構相間林立,金融、房產、IT、通訊、零售和餐飲服務等在一個區域內相互輻射。目前,誠泰集團正謀劃與渝中區有關方面在解放碑附近聯手打造數碼IT通訊電器一條街。年內,誠泰旗下首個融數碼、IT、通訊于一體的8000平方米大型賣場也將正式亮相。
【鏡頭四】
現代物流縮減了時間和成本
9月26日,比利時波音747-400全貨機在重慶江北機場起飛,每年超過4000萬臺的“重慶制造”惠普筆記本電腦從重慶運往歐美、亞太等全球各地,重慶現代IT產業基地有了便捷的外銷渠道。次日,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萬勝綠色食品廠運輸車隊啟程了。他們要把50噸新鮮莼菜發到重慶主城,再通過江北國際機場轉運到日本、韓國。
“莼菜從石柱山區的水田里采摘完畢,到端上老外餐桌,時間不超過24小時。”廠長莫繼光感慨道,“這全有賴于現代化物流。”
“現代物流、人才勞力、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許多溫州企業夢寐以求的。”重慶模具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偉同樣感慨,現代物流縮短的不僅是時間,還有企業經營成本。在未來幾年內,重慶將有8條高速鐵路通往全國,隨著江北機場4條跑道以及長江黃金水道的建設,正逐步成為水、陸、空物流中心。以東南沿海為例,原本在成都進行物流集散的基本都可以改在重慶集散,節省物流成本。
同樣感慨的還有林良快,重慶浙江商會副會長、小林被服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早在1991年便來到了重慶,但每次回家鄉都有一種感觸,每次離開時都帶走一種想法,在他眼里,溫州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知名品牌,如果有如信息般暢快敏捷的現代物流,溫州這個品牌將滲透到世界各個領域,各個角落。
>>>記者觀察
林良快這個經營家紡業的企業家看到了重慶豐富的土地和勞力資源,而飛速發展的現代物流讓他從溫州到重慶,從重慶到江蘇,在各大市場中如魚得水。
如果說2003年的江北機場還只是個孩子,那么今天的江北機場已經長成一個巨漢,承擔著重慶現代空港物流中心的重任。據重慶江北機場方面介紹,截至本月,在重慶機場的駐場航空公司有5家、共65架飛機,通航城市77個,國際航線9條,每周共有50班國際航班。目前,江北機場擁有貨站7.5萬平方米,可滿足100萬噸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明年國際貨運將比去年增加10倍,能達50多萬噸。全球四大快遞公司及國內前十航空物流企業均已在重慶開展業務。
同樣,陸路也帶來了成長的希望。據重慶市交委介紹,到今年年底,“4小時重慶”將全面實現——從重慶主城到周邊各區縣,均在4小時以內。而到2012年前,重慶還將新開工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設,到周邊省的高速對外通道增加至10條,與周邊接壤的主要城市全部實現高速物流對接。
“溫州從改革開放以來就很少學別人,當別人都躺著的時候,溫州人蹲著,所以引人注目,但是溫州人不能總是蹲著,要學會站起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談及溫州的發展環境時,陳成寬、葉定坎、林良快、潘偉和江峰等人吐露了一致的心聲,重慶吸引力,凝聚了一幫溫州人,但他們的根都在溫州,筑巢引鳳,這是溫州人經濟在溫州本土站起來的依據。
重慶兩江新區簡介
重慶兩江新區于2010年6月18日,也就是重慶直轄13周年之際掛牌成立,是我國內陸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也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后,由國務院直接批復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兩江新區位于重慶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涵蓋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行政區部分區域,規劃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面積550平方公里。與浦東和濱海幾乎“白手起家”不同,兩江新區是“老城+新城”,內陸地區唯一的保稅港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部最大的會展中心、金融商貿區均在區內。2009年GDP約800億元,分別是浦東和濱海新區設立之初的13倍和4倍,具有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