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物流緊盯陸運網絡
2010-10-7 2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外資的進入,給中國帶來了先進企業的示范效應,在促進本土物流業發展上功不可沒。但資金、管理、網絡等領先的外資物流,也加劇了中國物流市場的競爭。尤其在中小企業眾多的公路運輸領域,外資企業在中國陸運網絡的深層植入,并以清晰的全球化戰略為重要依托,擠壓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是不言而喻的
隨著中國物流市場全面開放,外資在華擴張步伐明顯加速,陸運網絡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并購遠謀
并購成了工具。
外資進入中國陸運市場,常用的手法就是以并購的方式接管陸運網絡。
國際物流巨頭TNT三年前收購當時國內公路貨運領先企業華宇集團。隨后幾年,這一案例常被業內提起。尤其是在今年3月宣布其全國公路定日快運遞送骨干網絡已經建成,這距離他們去年在4個城市推出10條“定日達”公路運輸路線之后,僅僅1年多的時間。
“外資并購國內企業,看重的多半是國內企業所擁有的網絡資源。”國內企業競爭力研究專家陳貴民表示,如此迅猛的擴張速度,讓同樣急需在中國拓展網絡的外資企業們艷羨不已。
隨著中國物流市場全面開放,外資在華擴張步伐明顯加速。因此,除TNT收購華宇外,還出現了美國耶路全球收購上海佳宇物流、世能達物流收購寶運物流主要經營資產、萬絡環球收購熙可公司等等并購整合案例。物流行業的外資并購曾一度成為牽動業內神經的熱點。
不過,通過觀察也可以發現,在被并購的物流企業中,大多是網絡型的陸路運輸企業。對此,陳貴民分析,外資企業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往往在航空運輸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相比之下公路運輸體系則是在華發展的軟肋。因此,外資物流企業急需通過完善陸運網絡體系,進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網絡覆蓋范圍。
陳貴民表示,由于2008年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機,使外資巨頭們暫時放緩了腳步。不過,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漸漸消退,外資企業并購應該會卷土重來。
重點滲透
“對我們來講,干線是天地華宇在中國市場上最強大的優勢,我們這方面是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天地華宇CEO徐水波表示。而從去年開始,他們不僅是投資干線,在各地建設分撥中心,還在投資建設三四級城市的網點,他們的目的是想建立起一個運輸效率高,又能兼顧現有零擔業務深度滲透優勢的公路運營網絡。
事實上,像天地華宇一樣,外資物流企業近年來對于網絡型的快遞、快運等領域,都在加大投入和建設的力度。
今年7月,DHL在中國的陸運拓展計劃再掀波瀾。DHL全球貨運物流日前在華正式啟動了最大規模的多式聯運,將整合空運、海運、公路以及鐵路等多種運輸模式。據DHL貨運梁啟元介紹,DHL在鐵路運輸上已與中鐵快運等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并在兩年前打造自己的公路卡車網絡。目前已在20多個省份擁有121輛卡車及18個接駁式卡車轉運中心,還有更多合作的卡車公司,另外,DHL還將在烏魯木齊、南寧、昆明等地建設更多的運輸樞紐,DHL希望通過全方位的合作來完善多種運輸方式的布局。
同為四大快遞之一的UPS雖在網絡拓展方面,動作較小。然而,他們卻時刻都在尋找著并購對象。有專家分析認為,“網絡完備的公路運輸公司更有可能成為UPS的競購目標。”盡管在目前網絡覆蓋方面,外資企業仍落后于本土企業,但他們一旦專注于網絡拓展,資本雄厚、管理經驗豐富的外資物流企業顯然更具優勢。
攪動市場
“投資武漢,是我們的戰略性的考慮。”2009年天地華宇的分撥中心落戶武漢,徐水波這樣解釋他們選址的原因。國內傳統物流,南北線路向比較多,東西線路向比較少。而在武漢建設分撥中心,則不僅能夠進一步深化南到北的物流,同時能促進東西向物流的發展。
隨著國內經濟逐步由沿海向內地轉移,物流企業在網絡的鋪展上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延伸,而陸運方式無疑更適合中西部。因此,有專家預測,外資企業在陸運網絡的拓展重點,除了集中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一線城市,也將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擴展。而這時,他們和本土公路運輸企業的交鋒將更加直接和激烈。
中遠物流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常良峰認為,外資物流企業來華經營,對我國物流企業,特別是公路運輸業已形成巨大的挑戰。如果我們的物流企業應提高自己的物流服務水平,滿足市場需求,否則將會更多地被有實力、有經驗的外國企業擊垮。
在常良峰看來,近幾年外資通過資本并購,一步到位直接完成了網絡布點,不僅為其進一步市場擴張奠定基礎,同時也抬高了中國企業進入的門檻因此,他建議,對外資進入國內物流市場,必須進行嚴格備案,尤其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管,對他們的過度開放政策予以制止,外資企業享受的一切“超國民待遇”應當取消,這樣國內外企業才能做到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