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轉方式 調結構 促發展 云南進出口的“轉”與“調”

2010-10-7 11: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與消費、投資相比,出口的數字變化最引人注目。
2009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歡欣之余,國人仍冷靜認識到了“8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飛機”的全球低端制造業加工廠局面。而毗鄰緬甸、老撾、越南的口岸大省云南,2009年全年進出口總額不到全國的0.4%。不過,在“不以數字論英雄”的當下,云南進出口貿易數字和曲線的許多變化,卻反映出全省的產業走向和結構變化的趨勢。
“寒潮”乍暖,云南的進出口貿易期待著在轉方式、調結構中彈出別樣的韻調。
“蝴蝶效應”的颶風
在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蝴蝶效應”中,云南的外貿進出口受到了嚴重沖擊。長期以來,以資源型為主的云南外貿進出口在大企業大集團的“領唱”中,一路高歌猛進。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銅集團、云南冶金集團、云南錫業集團等企業的加工貿易進出口額曾一度占到了全省加工貿易總額的60%。但產業結構單一、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產業發展層次低,使我省對外貿易主要依靠有色金屬和磷化工等粗加工資源性商品,不僅在國家的對外貿易促進政策中受益面小,而且在金融海嘯中產業弊端也被充分暴露。
支撐全省經濟增長的有色、鋼鐵、化工等產業,其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由于我省企業對大宗產品價格缺乏定價權,在金融危機中受到嚴重沖擊。拿磷化工產品來說,2009年盡管出口量增加18.6%,但出口金額卻下降了51%。
進出口貿易同樣急轉直下。數據顯示,2008年,我省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為96億美元。而2009年一季度,我省外貿總額下降了50.3%,降幅居全國之首;去年9月當月出口僅完成4.1億美元,出口增速創年內新低。2009年前9個月,外貿形勢出現5個負增長:加工貿易負增長;冶金產品出口負增長,部分磷化工產品出口幾乎停滯;主要大型工業企業出口持續負增長;主要民營企業進出口負增長;州市進出口增幅大幅回落,部分州市出現負增長。整個2009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僅完成80.2億美元,負增長16.5%。
由于沒有沿海的區位劣勢以及外貿基礎薄弱,云南進出口貿易發展遠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在金融危機之中更是困難重重。
企穩回升的關頭
颶風之后,我省外貿進出口力圖沖破堅冰。
云南錫業集團在對外貿易量價齊下的危機時刻,提出了“內降成本,外調市場,搶抓機遇,促進發展”的危機應對工作思路,實施外購原料創利、生產管理創效等一系列“轉”和“調”的舉措,企業2009年挖潛創效10億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利潤3.3億元,從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中穩健走出。
云南福瑞達進出口有限公司是我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首批試點企業之一,由于對市場把握精、準、快,從2007年到2009年,公司不但沒有受到危機的沖擊,反而實現了利潤的逐年翻番。總經理劉笑梅說:“我們把對歐美發達國家傳統市場的關注轉向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開拓新市場、開辟新的營銷渠道。”
和這兩家企業一樣,一些外向度較高的企業在冰雪消融之時漸露溫暖的氣息。據海關統計,1-7月,我省進出口總額達到77.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4%。
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自身,都在市場瞬息變化中,適時地“轉”和“調”。在進出口貿易恢復增長的同時,顯現出結構調整的成效——
經營主體結構趨于合理。大型工業企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快速,外省新落戶企業進出口高速增長。
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完成34.2億美元,同比增長120.1%,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5.9%,比重首次占我省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外貿企業總數在去年首次突破1萬家之后,今年上半年達到了11233家。
出口貿易結構得到改善。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8.7億美元,同比增長159.9%,占全省出口額的25.5%,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農產品出口經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仍保持增長,成為第二大出口商品。機電產品、農產品以及紡織服裝三類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51.9%,根本改變了有色金屬和磷化工等傳統產業主導我省出口的局面。
新興市場不斷拓展。上半年,我省對南美進出口完成8.2億美元,同比增長756.2%;對非洲進出口完成3.9億美元,同比增長304%。
加快發展的出路
縱比,今年上半年我省的進出口總額已接近2006年全年的水平;橫比,我省外貿僅占全國的1/200。我省進出口貿易盡管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寒冬,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加快調整出口貿易結構,在穩定擴大我省出口所占國際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市場開拓能力,積極推進對外貿易從單純的規模速度型向規模速度型和優質效益型并重轉變;加快調整進口貿易結構,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海鮮、玉石等特色產品和節能降耗環保產品的進口,努力協調進口政策和省內產業政策的互動、對接,推動我省產業結構升級。進出口貿易亟須在新一輪發展中提質增效。
“橋頭堡”戰略的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反彈跡象,種種利好因素開始顯現;人民幣升值壓力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足、貸款難,貿易便利化問題仍然存在,困難同樣顯而易見。“打基礎,優化我省進出口商品結構;強主體,培育大型外貿進出口企業;建物流,打造聚散快捷的物流體系;活口岸,提高口岸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水平;優服務,為我省外貿企業創造更多商機。”省商務廳廳長熊清華指出,我省將“組合拳”出擊,全面推進外貿進出口在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中提質增效、加快發展。
云南的出路在開放。云南冶金集團把企業的發展與全省的戰略部署聯系起來,制定了五大產業板塊,增加了多晶硅、鈦產業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業務,鞏固公司做強做大冶金外貿基石。云南錫業集團則通過由傳統的生產經營型向投資控股型企業轉變、由傳統的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向資本多元化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資產結構調整、人才結構調整等,打造有色金屬、新能源、稀貴金屬等六大產業,構建資源立足澳洲、東南亞,面向歐美市場的有色金屬產業的海外板塊。
玉溪鳳凰生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營豬肉制品的生產企業。今年前7個月出口量2300多噸,創匯1200多萬美元。企業走出口業務和實體經營相輔相成的路子,在帶動當地農戶發展規模養殖的基礎上,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發展豬肉熟食品加工,實現了從2007年800多萬美元到2009年1800多萬美元的突破。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紛紛在“轉”與“調”中找到了和弦。
記者 羅蓉嬋 吳曉燕(云南日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