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是“先驗后簽”還是“先簽后驗”?
2010-10-30 11: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的興盛,快遞業飛速發展。與此同時,消費者與快遞公司的糾紛不斷。其中,快遞公司通行的先簽收再驗貨做法,更是屢遭質疑。針對消費者的疑慮,10月2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快遞協會聯合在京召開 “快遞熱點問題研討會”,與各地消費者協會、快遞協會、快遞公司、電子商務網站代表,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律師一道,研討如何加強對快 -
遞行業監管,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焦點熱議
先簽收再驗貨是否涉嫌侵權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服務也隨之快速興起。但目前快遞業普遍實行先簽收再驗貨的行規,消費者只有簽收了才能打開包裹驗貨,由此引發了不少消費糾紛。“這一行規是不合理的。”河北省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聶云東在研討會上表示:“2008年開始實施的《快遞服務行業標準》明確規定,快遞服務人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有義務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驗收無誤后,驗收人應確認簽收;拒絕簽收的,驗收人應在快遞運單等有效單據上注明拒收原因和時間,并簽名。這就明確了快件送達后要先驗收,驗收無異議后再確認簽收的操作程序。因此,先簽收再驗貨屬快遞業自發形成的行業慣例,涉嫌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特別是在快遞公司代收貨款的場合,消費者的財產權也失去了保障。因此,這一行規對消費者沒有法律效力,消費者有權拒絕。”
北京市律師協會郵政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劉新律師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快遞服務行業標準》對快件和內件作了嚴格的區分,依據該標準對包裹和內件的定義,收件人通常所稱的物品是指內件,而快遞公司寄遞的標的物則是內件經過封裝后形成的包裹,這個包裹才是快件。“也就是說,快遞公司寄遞的是包裹而不是物品,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應當理解為收件人和快遞服務人員一同查驗快件外包裝是否完好,而非在簽收前就先拆封驗收內件。”劉新說,在快遞服務關系下,消費者消費的是快遞服務,所能知的情應該是快遞服務本身的情況,至于所寄遞的快件中的商品的情況,嚴格說與快遞公司沒有關系,提供網購商品真實情況的義務,不該由賣方轉移到快遞公司。
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部主任韓志斌對劉新的觀點進行了反駁,他表示:“按照這一說法的邏輯,收件人要了解快遞服務質量也同樣要先驗貨,看看內件是否有損壞。如果不驗貨,又何談對快遞服務質量的知情權呢?”
消費者是否有先驗貨的權利
部分快遞公司、快遞協會認為先驗貨再簽收不可接受的一個原因,是快遞物品的所有權何時轉移的問題,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按照合同方式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通過網上購物形成的快遞包裹,其中包括快遞公司代收貨款的包裹,收件人如果不先簽收,就代表其尚未取得所有權,又怎么會有打開包裹驗貨的權利?
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竇旻雨表示,2009年修訂的新《郵政法》刪除了1986年《郵政法》中有關“郵件和匯款在未投交收件人、收款人之前,所有權屬于寄件人或者匯款人”的條款,部分快遞公司以此為由堅持先簽收再驗貨無法律依據。
對于先驗貨后簽收,部分快遞公司之所以持反對態度,另一個原因就是認為其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可操作性。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表示,投往機關、學校、醫院、部隊、企事業單位的快件,大多只要按規定送到相應的收發室,就可以認定快遞公司已經完成了“按名址投遞”的義務,但是收發室人員是無法代收件人完成先驗貨后簽收手續的。另一方面,快遞公司在接貨時無力檢測出該物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或者缺陷,快遞服務人員也無力鑒別物品的真偽。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蘇號朋教授表示,他人代簽僅表示貨物已送至該“他人”處,不能表示快遞公司已履行其向消費者送貨的義務,除非之前有消費者的明示授權或許可。另外,如果他人僅代簽,但并未驗收,也不表明快遞公司已經無瑕疵地履行了合同義務。
●專家建議
尋求“先驗后簽”的新形式
對于快遞服務過程中簽收驗貨前后程序問題,部分快遞協會的代表表示,快遞包裹先驗貨后簽收的投遞模式和作業流程、運輸車輛、作業工具和現行的完全不同,所需的工作時長和所付出的勞務也是現行投遞模式的幾倍。
對此,劉新律師建議,快遞公司可以開發一種類似第三方見證的,先驗貨后簽收的增值服務模式,這樣,既能滿足收件人對先驗貨后簽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對快遞服務人員額外付出的時間成本給予一定補償。中國快遞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愿意積極引導推進此項新業務的開展,并愿意會同有關各方制定推薦性的規范服務合同文本。
中消協建議,可以建立收件人身份確認與先驗貨后簽收相分離的制度,即:在快遞的收件聯上設計兩欄簽字,一欄為收件人簽字,另一欄為驗收簽字,快遞服務人員可以先通過查驗身份證件確認收件人身份,確認身份后再共同對快件進行查驗,無異議后,收件人再行簽字。期間,快遞公司有告知消費者先驗貨再簽字的義務。
在研討會上,針對消費者反映的其他問題,部分快遞公司、快遞協會代表坦承,現行的快遞服務確實存在尚需改進的地方。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表示,將會出臺《快遞企業自律公約》以及行業規范,對企業進行自我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