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網標準制訂與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
2010-10-29 16: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28日消息,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大會今天在無錫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為“迎接智能時代”,網易科技作為本次會議的戰略合作媒體在現場直播報道。
以下為對話環節,主題是物流網標準制訂與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
主持人:謝謝主持人和三位嘉賓,謝謝你們精彩的對話。接下來我們繼續對話,對話的主題是物流網標準制訂與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
下面有請: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主管比勒爾博士;研華科技工業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蔡奇男先生;霍尼韋爾中國區首席市場執行官汪瀟瀚先生;大唐電信技術總監凌翔先生。
主持人:我們的話題是標準化。請比勒先生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在全球,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他們各個力量,對于物連網標準是什么樣的態度?
比勒:好的,非常感謝。剛才我已經在我的報告當中說過,現在這個物連網已經有很大的發展,特別在過去兩年當中,我們看到國際上有很多很多的國家參與到應用方面,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特別有一個大的領域是智能網,智能電網方面我們看到了,幾乎是世界很多很多國家都在參與這方面的應用。我也講到,在我們IT方面我們也有焦點小組做他們的工作。這個小組由來自德國、韓國、中國的一些專家組成。美國那里的態度是積極的,怎么吧AROT怎么應用到智能電網上。美國這方面很關注,怎么能吧它應用到各個元素當中,主要的關鍵點是電的傳輸。這個在電的傳輸方面怎么用到RAOT。
另外AROT在安保方面的應用。比如說在這方面我們非常關注,比如說在RFID,我們要做到數據采集的時候,怎么保證數據安全性。
第三方面我們關注怎么樣把不同的傳感器,怎么把它更好連接起來。全球來看,美國、中國、韓國、歐洲都是世界上主要的國家,或者是力量,我們這個焦點小組主要是跟這幾個國家現在正在做更多應用方面,甚至包括標準方面的互動。
主持人:你認為中國在這當中有怎么樣的比較有時?
比勒爾:我想當然了政府和私營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這樣合作模式下,政府能為企業或者為業界指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同時起一種指導的作用。特別是在技術研發方面。還有,政府拿出這樣一種方向的話,來自業界,來自公司的話,他們就能積極參與到這個進程當中來,因為他們覺得政府給他們指出非常不錯明確的方向。
主持人:他的主要意思是說,中國期望政府跟產業之間密切合作,中國和政府制訂一個產業方向,這樣大家可以共同來朝這個方向發展。
在國際物連網制訂標準中,中國應該采取怎么樣的政策?發落,還是采取積極的合作,進入聯盟的態度?我只是舉個例子,請為大家這是什么樣的態度?
蔡奇男:大家好,我來自研華科技。在過去發展28年的時間,我們看到標準對于一個產業的重要。我舉我們產業的例子來看的話,PC的標準造就了整個PC產業在二三十年來快速的發展。標準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提到一個關鍵的作用。大家更緊密而且更積極的參與。而且從物連網這個產業來看的話,早上我們所有專家提到產業都是非常非常大。在這個產業特性里面硬體到軟體之間的整個架構,包括從感測器到傳輸到云計算等等,整個方案的集成是這個產業傳遞給終端客戶最終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由于整個中國在整個物連網戰略推動之下,我相信所帶來的商機和市場非常的大。但是將來這些設備的整合,有可能來自于全球所有的業者。一方面必須,我認為應該在全球這樣的一個主要的一些聯盟,大家應該采取積極開放合作的態度。另一方面,當然在中國這個市場,在部分特定的領域內,其實可以在這個標準下有一些特色。比如說中國有一些行業有一些特色。但是整個主要的標志,我認為還是采取一個開放跟聯盟這樣的一個趨勢。
汪瀟瀚:我是來自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我們公司在美國是比較知名的,在自動化一家比較出名的公司。談到物連網領域,從物連網上本身就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今天被比較過度的放大,因此從標準這個角度來講,應該在物連網這個框架體系內,應該含多方面。
比如說在建筑領域里面,其實以前不叫做物連網,但是溫濕度的控制,對人體舒適度的感應,還有生命安全、安保,本身這個物連網已經形成,只不過是不這么叫。說到標準,我們應該把物連網內一些分支可以理清。我們從這樣幾個方面考慮,首先是工業級的物與物之間的物聯,商用物與物之間的物聯,還有一些我們常見民用級物連網的物連。從技術和標準的形成,希望能有企業和商業行為自主形成。從應用的層面,恐怕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因為剛剛我講了,物連網這個概念太寬大,它沒有應用的層面,可能在底層最基本層面上形成一些標準,這個我希望能夠是通過商業和技術能夠自然形成。中國的企業也好,還有我們要把自己看成是單獨的一個企業,你對這個行業領域有什么樣的認識,而不要過多去有政策或者是各方面對它進行干預。
主持人:您說到一個比較關鍵的關鍵詞,商業、企業鏈的自然形成。政府在這中間起什么樣的作用呢?
汪瀟瀚:政府更主要是規范化,它要規避掉不合理或者是違規的行為。自然的商業競爭也好,自然企業行為也好,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政府是消極作為而不是積極作為?
汪瀟瀚:應該是這樣。
主持人:這和比勒爾建議有點沖突的地方。您呢?
凌翔:它是一個融合體系架構,它是融合不同行業的。物連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來自于怎么吧不同行業的體系標準建立起來,而且真正能協同起來,建立端到端的發展,這是一個挑戰。我們做智能化研究的時候,比如說在中國最少要涉及到九個部門,比如說政府的管理,有交通,有環保,有公交還有保安,還有汽車制造、保養,這是最少的九個部門。現在怎么把這九個部門圍繞一輛汽車協同起來,這是很大的挑戰。這是物連網制訂標準和整合最大的挑戰。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中,我們為有這樣的原則和方法可以遵循的。這個方法大概有這樣的順序。
第一,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跟我們行業客戶進行溝通、交流,首先對物連網有一個認知的基礎。
第二,開放的心態。大家需要互相借鑒的過程。
第三,協同機制。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端到端可以落地的標準。
這是我們認為比較正確的方法。
談到國際標準和國內的一些標準。我認為首先在這樣一個關鍵的一些,比如說一些底層的技術,一個體系大的框架結構上,還應該全球有一個統一這樣的一個,大家有這樣一個統一架構基礎,這是物連網大規模統一推廣的基礎。但是對于中國來說,我非常同意前邊專家說的,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情況。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國情之先,特別是應用這一塊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另外還要有中國自己特色的東西。
程苓峰(博客):企業間要有協調的機制,這個協調的機制怎么建立起來的呢?
凌翔:現在大唐電信在泛在網的主載,主要參與標準的工作,我們現在提到工抗行業,煤礦的體系我們主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跟這些大型客戶一起討論制定這樣的標準,我們希望制定出來的標準是大家一致認可的,只有一致認可這種標準才可以落地的,我們要跟我們各種各樣行業的用戶結合在一起共同制定這樣一個標準。
程苓峰:您有這樣的開放心態,你認為這個要通過行業組織還是通過政府來達到這個效果?
凌翔:現在政府在里面發揮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說物連網聯盟有很多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包括我們最終使用的用戶都在這個里面,另外有一些政府的標準組織,如果在這里面用好應該會有良性的發展。這一塊應該有政府真正發力的點。
程苓峰:前三位已經亮了自己的觀點,有兩位說國際商開放要國際合作,在國內層面應用行業有特色,有一位提出來,要讓市場,企業自己去自然的發揮作用,政府比較消極的規避風險,而不是主動的做很多事情。您能不能對前面三位做一個點評!
比勒爾:我想有兩個方面第一個基本基礎技術必須要有,我想政府在這個方面應該是有一種作用的,政府要能夠選擇一種比較主要的,或者可用基礎的技術這是很重要,比如說在美國國會現在已經授權美國航空航天署選擇基本的技術來使用,比如說講到智能電網,我講的智能電網的例子美國國會已經這樣做了,在美國目前的情況,每家公司都是采用各自的技術,并不是完全統一的,從成本上來說并不太好。
我們要達到這個成本效益的話,我們首先要看到政府是要出臺一個標準,要出臺一個特定的規定,我從美國的情況來看,自從美國國會頒布了這樣一種授權,要讓整個的智能電網行業采用一種相同的技術,或者統一的技術來做的話,這種方法現在來看在美國是比較滿意的,在這個方面的話,如果再要做到標準化是比較容易的。如果讓標準化帶來價值,政府要給出指導性的東西。
在很多國家面臨這樣的情況,當他們采購的時候面對不同的供應商,供應商采用不同各自的技術。同時我們希望在開發新標準的時候,有各種相關技術短期愿景,你在國家層面可以決定你使用什么樣的技術和標準,一旦到國際上來說,這種短期解決方案未必能滿足國際的要求,這邊我警視一下大家,大家一開始就會進行國際層面標準的選擇,這樣子你在中國使用這樣的技術,立刻也能夠推到國際平臺上去使用。
程苓峰:我簡單說一下觀點,美國政府在智能電網上指定航空航天總署采納這個標準采納這個標準的時候,有利于打破各個公司各自為政的情況,比勒爾博士給了一個例子。當一個國家采取標準以后,很有可能跟國際的不兼容,所以建議一開始就跟國際兼容,就會打開很大的市場,大家有一個共識,我們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大家一開始就能在統一的標準下做事情,我們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最現實的困難在哪里?你們覺得突破這個難點有什么切實的做法?
蔡奇男:在整個產業發展的趨勢,這也是大勢所趨我們看到從早期大型電腦,然后到個人電腦,到互聯網,到物連網,其實在IT領域有一個叫15年的定律,每隔15年會有一個大的轉變,2010年之后即將也有一個大轉變,就是我們的物連網,在整個大環境來看,我想今天這樣的會,將近有上千人,我相信投入的廠商也非常多,我相信這件事情也就是代表一種大勢所趨,確實物連網不是一種單一的技術,他是一種應用的方向或者是一種應用的一種主流,所以標準很多,行業很廣,涉獵很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涉獵情況很廣,這塊推動的時候剛剛提到政策,中國會這么熱,政府的政策當然有相對的一些影響。
剛剛前一位提到建筑節能,建筑節能確實是現在我們看到物連網領域所謂的節能減排的概念里面非常活躍,而且成長非常快的,所以說我覺得在整個產業的 推動,當然我們從業者某種角度一定要關注你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關注所謂的政策,還有關注在這樣一個價值鏈的你們怎么樣能夠獲得利潤。目前這么多的機會,這么多的困難,有很多標準的困難,有很多彼此的協同合作,我認為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每一個廠商你以開放的心態去跟你的合作伙伴跟你顧客來,重要的要保有核心優勢,你沒有辦法掌握到你的核心優勢,將來你也有可能被取代。另外關注和政策的發展,比如說節能的部分,另外一個是跟安全有關的產業,跟能源有關的產業,我常常跟業者談一個觀念,現在每個地方政府只要出了事情,地方觀念絕對會受到影響,怎么能夠讓民眾生活安全很重要,這里有很多物連網的應用納入進去。
另外一個能源,省下的錢就是能源,我認為這樣的麴氏大家能夠掌握到,剛剛提到的核心技術掌握,用開放的態度跟合作伙伴合作,我相信困難一定有,但是一定能走出去的,因為前景非常好。
程苓峰:你接觸的合作伙伴當中,你認為還可以的開放心態的有百分之多少?
蔡奇男:我想大概有一半以上,因為我們很多合作方知道,這個場面不是一個人可以吃得下。
程苓峰:少于一半的企業,不太開放的企業為什么不開放呢?
蔡奇男:可能他因為他的產品好,當他看到的時候認為技術不是太大的困難,合作模式產生新的商業模式,這個新的商業模式通過聯盟合作,我相信這個機會是非常多的。
程苓峰:謝謝!汪先生!
汪瀟瀚:物連網遇到哪些困難,個人的觀點,首先我想第一個困難對所有人來講都是對概念重新的定義和瀝青,物連網概念非常的包羅萬象,在里邊能否做出一個細分,這個可能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不認為有某些企業能夠在整個產業鏈或者在所有細分的市場里面都會有成功,但是你可以在某一個領域做的很好,這是一。
另外我重新解釋一下政府能夠在里邊做什么工作,這個可能也是政府將會面臨的一個困難,舉兩個例子:在基本領域方面政府可以做兩個工作,1、物連網包括的東西本身很多,要超過我們所有目前的電腦,手持終端等等,要遠遠超過數量,那么對這些物體的定植是否有預留,這種資源性的預留政府應該可以規范可以做的。
在物連網的領域最方便的也好,將來最方便的發展應該是無線的技術,無線的技術頻率的預留規范應該政府做到,開發什么樣的應用,以什么樣的賺錢,如何形成企業聯盟和產業的聯盟,這個可能是企業聯盟或者行業協會等等做的工作,這就回答剛才你的問題,會遇到哪樣的困難有可能的,各個方面角色定義得不清楚,有可能是大家困擾的一個問題。
程苓峰:我附帶問一句,您認為中國特有的國情,政策的國情,文化的國情您覺得有助于中國標準在這個競爭當中發生嗎?
汪瀟瀚:我不認為強制性的標準成為世界標準是合適的。
凌翔:從我們的角度呢,我覺得有很多項目的體會,我想這里面有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分別由三個簡單的行業利率表現,我們有很多非常大的廠商,曾經想給他提供一個物連網的不全部是圈套,是某一方面的方案,結果發現移動通信網都想自己建,而且直接上LTE,發現行業挑戰也是非常大的挑戰,第二個安全可靠性,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曾經跟營運商交流,曾經做一個創新的交流,這個交流就是想跟我們的養育戶提供水中傳氧量的技術,這個項目沒有成因為簽訂合同的時候簽一條,如果沒有氧的話魚活不了。我們運營商可靠性方面還是不決定的,作為我們現在很多物連網提供商來說,我們沒有把整個提供的方案想得很細,這也是曾經一個例子,我跟燃起公司交流,一個傳感器廠家給他提供了一個燃起瀉流的傳感器,當時使用覺得很好,但是發現一個問題,他們每隔一個很短的時間要更換傳感器,他們派工程人員派手持設備檢測,后來發現傳感器是有一定的好處,檢測是自動化了,但是人力運營商并沒有節省,我們未來給這些客戶提供方案的時候,一定要更多結合運營和長遠發展來考慮,而不是僅僅給你提供傳感器,采集一下數據告急就可以,這樣的遠遠滿足不了用戶需求,用戶用了這一塊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是又產生了新的問題,這是 很大的障礙。
程苓峰:我問一個小問題中國人人力成本很低,這個問題給物連網應用是好事還是壞事,會產生阻力嗎?
凌翔:人力成本是發展中的問題,中國的人口紅利越來越減少,隨著78年計劃生育以后,逐漸我們適齡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了,我們所面對的人力成本在增長,長遠來看都在堅持。的確很多行業都是這樣的問題。我們曾經做過一個井蓋的項目,井蓋只有200塊錢,做一個傳感器要防被盜,做電源檢測,等要上千塊錢,這樣還不如用人員的巡查。中國經濟越來越發展會跟歐美發達國家越來越相通,長遠來看還是會跟國際商一樣產生同樣的問題。
程苓峰:物連網的場景去大超市購物推出去玩了,但是推出去玩了售貨員失業了,從另外的角度來講,像北京地鐵里面明明不需要電梯司機,但是每個電梯都有電梯司機。
我最后請比特而博士再直率的回答一下,物連網標準是各個國家之間相互妥貼,共同產生標準的幾率有多大,或者一個國家主導的幾率有多大?方便回答這個問題嗎?
比勒爾:標準計劃的制定我們參觀者的一直協議和一直認同,一個公司或者一個國家也會做出貢獻,你首先提出提案的國家和公司,就是有優先的優勢,如果你是第一個提出這方面的標準,你標準有很多方面很成熟的話,你當然有優勢任何挑戰你公司標準的話,你要有好的理由。我們在中國已經有相關的一些技術包括物連網成熟的技術,在中國層面發展得很好,現在你推廣到我們的國際層面,通過我們國際電聯也是可以,我們有國際相關聯合的工作組,包括國際標準組織也有參與,我們中國國際標準也可以獲得國際組織很好主導的采納。
程苓峰:比勒爾博士,第一個是默契,第二個誰提出來成熟就有可能。我時間差不多了,下面觀眾有沒有問題提出來?
提問:臺上的嘉賓好,主持人好我的問題是問比勒爾博士的,國際電聯,物連網的標準什么時候制定出來,你們有時間表嗎?
比勒爾:正如我作討論中提到,國際電聯有很多技術成份,有很多已經被制訂出來和應用了。我們基于標簽一體化的系統,已經被批準了。基于表現安防系統也被批準了。所以一些基本性的標準,已經被我們國際電聯公開出版出來了,也有其他一些標準細分發展不足。一開始的標準都是基礎性的標準,已經被批準了,我們要加速我們的發展,從而從整體的層面,把所有的標準側面都完成。我們對于中國仍然是打開的,中國仍然有機會參與進來。
提問:我想問一下比勒爾博士,是這樣的,今天聽了很多關于物連網的概念,剛才也有專家講了物連網比較多。物連網上升到最基礎最頂頭的標準,實際上現在在這個頂層方面有沒有考慮?現在我們講,國航都是做孤島式的。怎么做到互聯互通,怎么樣解決,現在有沒有這樣的考慮?
比勒爾:非常感謝你的問題。其實你提的這個問題,正是我們聯合協調工作組的宗旨。我們是一個聯合的活動工作組,其實不僅吧國際電聯的團隊,吧ITUT、ITUR連通進來,EPC這樣的一個全球標準組織參與進來,他們的話其實也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孤島的模式電聯,希望把不同標準組織起來進行互聯,這是我們的宗旨。
提問:很感謝剛才比勒爾博士的回答。我想說的,EPC本身在解決物連網這個本身,我們說做到互聯互通,在技術上是存在問題的。我們說它雖然是一個國際化的標準,但是在上升到一個無上面的時候,包括上午也有專家講,數據信息知識,到這個知識層面,現在我們從技術層面來講不能解決,只能解決識別、標識,這個標識是否能解決更高層面的問題,這個需要探討和研究的。所以您剛剛講到EPC這個技術,我保留意見,能否達到那個高度我表示懷疑,謝謝!
比勒爾:非常高興您的評論。國際電聯是由大家的參與實現的。我們標準中一個部分,遇到基礎的障礙,不管是來自于我們ITU其他的一些成員遇到障礙的時候,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希望能夠吸納各方進一步的貢獻,確保技術問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決。我們國際電聯是更多化的平臺,能去很好聽到你們的聲音,更好融入到整個發展的過程,我希望你們的貢獻能幫助我們發展。謝謝!
蔡奇男:非常感謝觀眾的提問。其實您剛才講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物連網里面技術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想象一下。首先是物與物之間的互通。第二物A可以向物B發出一種請求。第三對這種需求物品B能給予相關的工作和反饋。這是我們形成的邏輯體系。剛才您提到,我們目前用RFID這種技術,它只解決或者部分解決標簽的問題,這是物連網非常非常小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個人想法,從技術角度,將來物連網發展和標準的制訂,它實際上基于一種雙向的,然后是有需求和反饋機制的,甚至能夠互控這樣一種網絡體系和控制,這才是我們在宏觀層面對整個技術發展演進的預盼。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標準。
主持人:現在人還是比較少,還是有很執著很專業的人在下邊。感謝大家支持到現在。感謝四位嘉賓。謝謝大家!
比勒爾:我們還是看到有一些障礙,但是我想隨著技術的改進,比如說技術能力的進一步的發展,今后在這個方面,我想也是需要各個方方面面專家的共享,包括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的貢獻,我想在這方面,同樣我也期待著像您這樣的中國專家,對IPV6方面的共享,我期待您在這方面今后能做出你應有的貢獻。
主持人:謝謝各位嘉賓,我們忘記了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