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浙江:“十一五”科技創新促現代交通運輸業大發展綜述

2010-10-29 1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五年一回眸,“科技創新”戰略推進交通運輸發展再寫輝煌篇章。“十一五”以來,交通運輸行業不斷強化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學研相結合,加大科技投入,組織開展科技攻關,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 
    科技攻關 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十一五”,交通運輸行業緊緊抓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安全保障、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急需的共性和核心技術,組織調動行業和社會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長大橋隧建設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科技支撐完成了一批世界級高難度橋梁建設工程,推動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公路隧道建設技術水平跨入世界前列;特殊地形地質條件下公路建設技術取得新突破,形成了沙漠、凍土、膨脹土、巖溶、黃土、鹽漬土等6類特殊地質筑路成套技術,使我國特殊地質地區筑路技術整體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設技術不斷發展,形成了我國獨創、世界領先的一整套大型河口航道治理的先進技術,港口建設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及重大裝備技術,推動了我國港口建設從沿岸近岸水域向離岸深水水域的發展;信息通信等高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得到加強,電子政務、公眾出行信息服務、道路運政信息化、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港口物流管理、集裝箱電子標簽、國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統、郵件自動化處理等方面的應用管理技術研究取得明顯進展,智能交通和物流信息化實現由研究試驗向集成應用轉變;安全保障與節能減排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交通運輸部與科技部、公安部聯合實施了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專項行動,構建公路交通安全技術體系框架,實現了應用技術、管理技術、標準規范、長效管理手段的創新,水上安全、救助打撈、船舶檢驗等監管手段和裝備技術不斷創新,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 
    提升創新能力 有效保障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部以加強交通科研基地、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強化創新能力建設,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升。 
    完善行業重點實驗室布局,行業重點實驗室達到43個,覆蓋了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的主要領域,在開展高水平研發活動、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工程中心培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順利推進,促進了交通科技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提升了交通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促進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實施的一批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有效提高了溢油、救助等應急能力建設。 
    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組織模式,交通企業在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交通企業。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注重加強科研條件平臺建設,推進創新體系建設,為全行業科技持續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交通運輸行業通過科研基地建設、重點項目研發、專項培訓計劃等方式,培養、鍛煉和匯聚了一批交通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梯隊逐步形成,人才隊伍結構顯著改善,交通科技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完善政策 營造有利創新環境 
    五年來,交通運輸部不斷建立健全交通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交通科技創新政策,營造了有利于交通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加強管理創新,提高了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加強交通科技發展規劃、管理制度和政策問題研究,完善了科技計劃管理體系,設立了交通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計劃和企業創新項目計劃,制定修訂了科技項目、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管理辦法。 
    交通運輸部還與科技部建立了部際會商機制,與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了科技合作與信息交流。民航局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民航聯合研究基金。加快完善交通技術標準體系,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突破。交通運輸部還積極搭建科技創新的國際平臺,進一步提升了交通科技國際合作水平。采取科技示范工程、專項行動計劃等多種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強化決策支持研究工作,為交通運輸行政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針對交通運輸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和政策、管理等問題,組織開展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推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交通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為部黨組提出“三個服務”、“四個創新”、“三個轉變”、“一條主線、五個努力”等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提供了理論支撐。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注重加強決策支持研究,取得了一批有理論、有實踐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撐了科學決策,促進了交通運輸科學發展。 
    各地交通運輸部門、交通科研機構、交通企業等組織制定和有效實施了“十一五”交通科技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了具有各自特點的交通科技管理制度,采取多種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成果推廣應用的工作機制和途徑,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科技管理體系,推進了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在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初步統計,“十一五”全行業科研投入超過100億元,比“十五”增長60%以上,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0多項,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為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浙江科技創新支撐現代交通“三大建設”    
    截至2010年9月,浙江“十一五”期間完成研究項目鑒定、評審245項,其中,18項達國際領先水平、66項達國際先進水平、108項達國內領先水平;2008年、2009年分別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技獎8項、15項,名列全國前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的獲獎率穩定在50%左右。 
    杭州灣跨海大橋體現跨海橋梁建設最新技術成果。 
    浙江先進實用的優秀交通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科技項目成果質量不斷提升。“十一五”期間,已經通車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浙江省成功建設的一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特大型橋梁,是體現跨海橋梁建設最新技術成果的標志性工程。大橋通過一系列技術研究和實踐,獲得25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其中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核心技術。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卞鈞霈介紹,大直徑超長鋼管樁成套技術,大噸位70米預應力箱梁、大噸位50米預應力箱梁整體預制、架設等技術,海洋環境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跨海長橋全天候運行測量控制關鍵技術等,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創新重點依托項目--舟山大陸連島工程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海洋環境混凝土橋橋面鋪裝結構與鋪裝技術、西堠門大橋北邊跨鋼箱梁架設技術、金塘大橋60米預制箱梁蒸汽養護自動化控制技術、直升機牽引懸索橋先導索過海新技術等多項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跨海特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交通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十一五”期間,在交通運輸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浙江交通科技取得明顯進步:一方面是科研成果質量有大幅度提升,全國性評獎的獲獎數量從“十五”期的年均3項左右上升到“十一五”期間年均近20項;另一方面,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中的技術成果基本上得到應用或推廣,“十一五”期間已實施的成果推廣應用項目達400余項。 
  建立完善創新體系 
    自2006年全國交通科技大會上提出建設科技創新體系目標后,浙江著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組織調研,形成“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調研報告,將整個創新體系歸納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院所為支撐、中介為橋梁”四句話,詳盡分析四個層面的定位、工作現狀、存在問題、下一步思路,逐項開展工作,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完善,推動了科技創新的持續開展,進而初步實現了科技對浙江現代交通“三大建設”--“大港口、大路網、大物流”建設的有效支撐。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教處處長呂新龍介紹,“十一五”期間浙江省交通運輸廳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對科技管理工作進行多項改革。例如,對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思路作出重大調整,選取跨海大橋、山區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軟基處置等作為突破口,試行招投標和課題大綱評審兩項新制度,優化課題;實施省廳對各市局的科技考核、開發試用科技項目軟件,使項目管理落到實處;設立“交通地方標準編制計劃”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計劃”,著力解決新技術與現行標準不一致問題;組建市級交通科技成果推廣中心,探索中介培育的新途徑;開辦“浙江交通科技網”,建立科技信息溝通機制。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還努力建設全省性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著手建立規劃體系、充實計劃體系、營造政策和制度體系、完善支持保障體系等四個方面體系,組織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同時每年開展近100項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成果轉化,結合重大工程項目開展一批關鍵技術的集成,培育各專業帶頭人為代表的交通專家權威群體,推進“創新”戰略的深入實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