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呼包鄂同城一體化越來越近

2010-10-29 2: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0月,好事不斷。 
  10月20日,為期26個月的呼包高速公路4改8改擴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同一天,呼市至殺虎口高速公路也動工。呼鐵局方面也傳來喜訊,呼包鄂1小時鐵路交通圈建設正如火如荼……
  呼包鄂三地同城一體化進程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而在今年6月舉行的內蒙古西部盟市經濟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強調,呼包鄂三地同城一體化之一就是要以通道建設為重點,加強鐵路、公路、航空、電力、管道等綜合運輸體系建設,著力解決制約內蒙古發展的瓶頸問題。
  呼包鄂同城一體化離我們越來越近。
  同城構想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從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23項指標來看,呼包鄂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達到或接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水平。
  從衡量現代化主要標志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城市建設三組指標來看,無論是三市GDP、恩格爾系數還是人均居住面積都已經達到或接近基本現代化的水平,呼包鄂有理由也有實力打造一體化發展區域。
  早在2003年前后,內蒙古就提出呼包鄂三地同城一體化的戰略構想。
  “同城一體化最重要的是軟實力的融合。”自治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如此認為。他認為,一體化要有實際的東西,讓老百姓能夠真切感受到。
  當前,呼包鄂城市群已經列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點開發區域,在現有基礎上,推進呼包鄂一體化進程,就需要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社會保障同等化,推動交通同環、金融同城、信息共享、協同發展。
  自治區發改委服務業和社會發展研究處副處長李靖靖認為,一體化的趨勢就是呼包鄂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都能流動起來,老百姓生活不僅便捷,而且成本降低,一些手續辦理環節簡化:交通,打破行政界限,物流間更暢通,走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了,直接用電子眼,帶來很多便利;形成鐵路一小時圈和呼包鄂中心城區兩小時公路圈;公交方面,應該有一種年票互用,如呼市辦的公交卡,去了包頭和鄂爾多斯都能用;金融同城,三地存款、匯款沒有手續費;實行教師的互派制度,倡導教育資源均等化的理念;醫療將實現互認制度,醫保卡三地通用;通訊一體化,三地老百姓互打電話不再收取漫游費;旅游同線,節約管轄分割造成的中間費用;產業發展集群化,同類污染可集中治理,廢氣、廢料能夠循環利用。
  李靖靖坦言:一體化就是打破行政的界限,促進城市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要素流的自由流動。呼包鄂一體化之后,將給呼包鄂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到2015年,呼包鄂沿黃經濟帶將普及高中階段免費教育。 
  如何同城?
  “呼包鄂資源和產業互補性強,區域經濟影響力和競爭力較強……”《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已經確定呼包鄂為國家“兩縱三橫”城市化戰略格局包(頭)昆(明)通道縱軸的北端區域,是我國西部集聚人口和產業的重要地區。
  同城一體化藍圖令人向往。實力大增的 “金三角”必須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在即將擺開的區域一體化棋盤中,呼包鄂三市如何排兵布陣?采取什么措施實現這一偉大戰略構想?
  呼包鄂能源資源富集,三市經濟都存在明顯的資源依賴型特征,在煤炭、煤化工、電力、水泥、鋁加工等產業上都有交集,這就會導致招商引資時高成本、惡性競爭、產業集中度偏低、抗風險能力差等諸多問題出現。三地上項目時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三地如何錯位發展,各具優勢。而今年夏季110國道的大堵車向同城一體化提出了質疑,敲了個警鐘,同城一體化的前提,首先要保障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無阻。
  隨著呼包鄂三地經濟的發展,生產力布局、城市化布局與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出來,交通運輸問題、城市基礎物資供給問題等在短期內在呼包鄂成為新的制約因素。
  內蒙古的經濟結構長期維系了國家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核心地位,在內蒙古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迎合國際國內市場需要,實際上大量的物資輸入地區的位置也得到了不斷強化。
  于光軍認為,“十二五”期間,圍繞內蒙古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作用,也是基于市場調控和產業基礎、資源基礎,內蒙古要建設國家新型戰略能源、現代煤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等產業基地。在這樣的產業布局下,內蒙古物資產品輸出對道路、交通、運輸通道的壓力更大。
  同城前提
  10月20日,呼包高速公路4改8改擴建工程開工,呼包大通道將更加便利。
  呼包鄂1小時城際交通圈已動工,集包雙錢將在明年底建成。三地交通同環邁出堅實步伐,加速三地一體化進程。
  據呼鐵局黨委副書記陳洪奎介紹,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1小時客運圈,主要由集包第二雙線、包西和呼準東快速鐵路組成。來自呼和浩特鐵路局的消息稱,隨著鐵路建設項目的分步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1小時交通圈,和包頭-臨河-烏海-銀川-鄂爾多斯的2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 
  這兩個城際快速客運交通圈,是內蒙古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1小時客運圈,主要由集寧-包頭第二雙線、包頭-神木新線和呼和浩特-準格爾-東勝快速鐵路組成,這是“呼包鄂”地區-北京快速客運通道的一部分,策應“呼包鄂”經濟一體化需求。 
  目前,集寧-包頭第二雙線已于2009年4月1日開工,預計2011年11月底建成。呼和浩特-準格爾-東勝鐵路項目建議書已上報鐵道部,預計今年11月份開工建設,2013年底建成。 
  包頭-臨河-烏海-銀川-鄂爾多斯2小時交通圈,主要由東勝-烏海鐵路和包頭-臨河-烏海-銀川快速鐵路組成,這是拉近內蒙古黃河沿岸的次中心城市與“呼包鄂”核心區和北京距離的重要通道。 
  目前,東勝-烏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今年底前開工建設,2012年底建成。新建包頭-臨河-烏海-銀川時速200公里快速客運鐵路,將努力納入鐵路“十三五”規劃。
  據陳洪奎介紹,到2012年大部分項目建成后,呼鐵局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萬公里,西部鐵路運輸能力達到6億噸,有效緩解運力不足瓶頸。
  “實踐證明,金三角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差,物流的輸出與客流的暢通顯得很關鍵,經濟迅猛發展,但交通卻跟不上來,矛盾突顯,通道的建設是個前提。”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姜月忠說。
  同城措施
  目前,呼包鄂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經濟區,而且三市政府部門之間、大型產業之間、政府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運行之間的各自發展狀態依然互動相對較少,經濟的實質性聯系較少。
  于光軍認為,這個問題在三市的各種規劃中表現的十分鮮明;就是在商業、市場這樣一定要依靠聯系和流通才能生存的行業,也不見三地之間互相倚重、互為支撐的思路;更有甚者在物流這樣必須建立在大區域概念下的網絡體系中,三地的政府思路中提到對方都是以自己為核心輻射其他;呼市要輻射包頭、鄂爾多斯,包頭要輻射西部盟市,鄂爾多斯要輻射包頭,甚至自己的邊緣旗縣都要輻射包頭。缺少聯合起來,“共同培育自由、開放、統一的市場”。與此相聯的是政府涉及經濟的各局之間基本上是互不往來,都只與自治區的相關廳局聯系。作為具體操作的市間、三地各行業間的戰略溝通、措施對接就更談不上了。
  于光軍認為,自治區已經確定了呼包鄂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戰略,并已經準備了相應的呼包鄂一體化發展規劃,但現實中缺少推進一體化的針對性手段和措施。他建議,三地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旗縣為基點,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建設,從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基礎入手,逐步消除盟市之間的制度、標準差異,消除人口跨盟市流動、跨城鄉流動的障礙性制度設置,盡快實現自治區級統籌,以制度創新促進人口向核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合理流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