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調查與思考
2010-10-26 0: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要擴大消費需求,打造區域消費中心。省委、省政府13號文件也提出了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要求。近日,市商務局就我市如何打造區域消費中心進行了調研。
一、目前衡陽消費市場的現狀
(一)消費總量逐年增長但最終消費率呈下降趨勢。近十年來,衡陽消費總量不斷增加,由1998年首破100億元大關(101.66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399.23億元,增長了近3倍。其中2000-200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9%以上,但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呈現出明顯的逐年走低趨勢,消費率偏低已造成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城鄉消費市場繁榮發展但差距仍然明顯。1990-2007年,全市居民消費年均增長7.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年均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年均增長6.1%。今年1-8月,全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02億元,同比增長19.0%,其中城區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14.24億元,所占比例為72.9%,而農村只占比例為27.1%,差距仍然明顯。
(三)居民消費結構得到升級但總體層次仍然不高。隨著我市居民收入增長,汽車、電腦、高檔電器加速進入城鎮家庭,家電、汽摩逐步進入農村市場,住房、醫療保健和娛樂教育文化服務等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房產消費發展迅速,2009年,全市累計銷售商品房1.46萬套,面積196.19萬平方米,成交額約為45.1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9.65%、96.70%、136.16%。1985年-2009年,全市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21.81%,但總體來看,人們消費總體層次水平不高,恩格爾系數下降速度緩慢,房產、教育和醫療類消費支出增加受價格因素影響較大,文化娛樂、保障、旅游等方面的消費比例則明顯偏低。
(四)消費熱點發展態勢較快但輻射力仍然不強。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再加上我市交通便利和旅游資源豐富,來衡陽旅游的外地人越來越多,刺激了旅游、汽車、房產、農家樂、假日、老年和休閑娛樂等消費熱點突現衡陽,成為消費新的增長點。旅游消費市場連創新高,2009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489.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0.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8%和30.3%。汽車消費市場初具規模, 2009年,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汽車零售額為9.76億元,同比增長49.8%。楊柳汽車銷售街區集聚東風本田、一汽大眾等20家中高檔品牌車4S店,寶馬、奧迪等20家中高檔品牌車4S店正在辦理入駐事宜。假日消費態勢較好,農家樂店生意火爆,特別是在假日期間人流如織。但總體來看,消費的輻射功能仍然不強,外省外市人們來衡陽消費的積極性不高。旅游景點除了南岳衡山外,其它景點外地人參觀不多;汽車市場還沒有形成對永州、郴州等周邊地區消費者足夠的吸引力;在房產市場很少看到有外地人購房的身影;在星級酒店、農家樂、大型超市前,除大型會議和活動外,很少看到外地車牌。
二、衡陽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一)區位交通優勢。衡陽位于湖南省南部,緊靠沿海,臨近港澳,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在省內東鄰株洲,南臨郴州、永州,西接邵陽、婁底,北連湘潭,是全國45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京珠、衡昆、衡大、衡邵、衡炎、衡岳、衡武、潭衡西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京廣、湘桂(復線)鐵路干線交匯于此。特別是有吞吐量大、現代化程度高的全國鐵路大型編組站——衡北編組站。武廣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并在衡陽設有三個站,分別是耒陽站、衡陽東站和衡山站,其中衡陽東站為全線路容量最大和檔次最高的客運站,實現了坐高鐵到長沙不到40分鐘,到廣州和武漢也都只要1個半小時,成功融入珠三角經濟圈和武漢城市群,大大縮短了衡陽與長沙、武漢、廣州、深圳等大中型城市的時空距離。現在,以衡陽為圓心200公里半徑范圍內覆蓋人口4000萬人,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未來三年內,衡陽將會形成“1189”的交通網絡格局,屆時,衡陽的區位交通優勢將更加凸顯。
(二)政策規劃優勢。今年8月,我市躋身為“國家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最近,又榮獲“全國首批現代服務業最佳投資城市”,由此進入全國服務業投資環境十強之列,是全省唯一獲得此兩項“金字招牌”的城市,衡陽的服務業將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最近,市政府出臺了《衡陽市城區2010—2020年商業網點規劃》,確定衡陽市的城市商業定位為:立足湘南,服務贛西、桂東、粵北,輻射華南、西南和華東,對接東南亞,集現代商貿物流、生態旅游休閑、特色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宜商、居、游、購的商貿物流服務中心。城區的商業發展總體格局為:“一主六副、兩帶十街、十大市場群、十大物流園區”。網點規劃體現了前瞻性、層次性、分類集中特色、集聚效應和衡陽獨具魅力的商業文化,為衡陽后十年商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衡陽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在差異化的發展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市場物流優勢。衡陽市是湖南省一級物流節點和湘南地區物流中心,共有各類物流企業156家。物流業形成了以物流園區為骨干,以物流配送中心為網絡的層次結構,正在打造和形成白沙工業物流園區、松木化工物流園區等十大物流園區。全市主要商業網點數量為206個,其中2000平方米以上百貨店和專業店21個,超市44個,商品交易市場37個,農貿市場48個,從業人員9.89萬人,年市場貿易額3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批發零售企業18個,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10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各類商業網點數量所占比重相對均衡。近期,家樂福擬在我市解放路設立8000平方米超市,沃爾瑪在開發區解放大道擬建上萬平方米的超市。
(四)基礎設施優勢。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三年塑城計劃”宏偉目標。“四大工程”大步推進,即東西南北暢通工程、基礎設施配套工程、三江六岸美化工程、千家萬戶民心工程。2009年,市區有18項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竣工,完成投資4.2億元,占近三年來市政工程項目總投資的62%,62條背街小巷、“四場一廁”改造如期高質量完成。到2011年,衡陽市城市建設將完成26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達100億元。衡陽酒店數量和檔次在全省居前列,全市共有星級酒店40家,其中五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4家,三星級酒店33家。
(五)歷史文化優勢。衡陽已有22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藍墨水的上游”。文化名人影響世界,一個是思想家王船山,一個是發明家蔡倫;南岳衡山舉足輕重,是享譽海內外的佛道教文化圣地和中華“五岳”之一;石鼓書院地位顯赫,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紅色旅游景點遍及全市,衡陽保衛戰震驚世界,讓衡陽成為全國唯一一座“抗戰紀念城”。這些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將產生強大的精神認同感,并激發巨大的消費潛力。
三、衡陽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議和對策
1、夯實消費平臺,增強消費引力。以《衡陽市城區2010—2020年商業網點規劃》為指南,一是規劃形成1個城市商業中心、6個商業副中心、10條特色商業街、2條商業休閑觀光帶、22個社區商業中心、77處農貿市場和生鮮食品超市(其中改造提升45處)、96處大型零售商業網點。二是規劃形成汽貿及配件、家居裝飾建材及五金、衡陽特產副食品批發及旅游工藝品、工業品生產資料、林牧產品、義烏小商品、文體辦公用品、酒類產品、花鳥古玩文化工藝品產品、再生資源等十大市場群,城區其他區域共引導搬遷市場24處,規劃發展市場20處。三是規劃形成以物流園區為骨干,以物流配送中心為網絡的層次結構,發展10大物流園區(中心)。此外,強力推進大型市場建設、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和商貿項目招商引資。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大型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收購、托管等方式進入我市市場,積極促成投資大型綜合性商業地產項目,建設大型綜合消費體,提升衡陽商業設施水平。
2、提升消費層次,創新消費模式。一是提高消費水平。在居民消費能力增強的前提下,要鼓勵城鄉居民合理安排即期消費,提倡敢于消費、善于消費和適度超前消費的理念。適當發展經濟性商務酒店,合理規劃高星級酒店(賓館),提升現有酒店(賓館)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二是發展信貸消費。在確定住房、汽車等大型消費品為信貸消費品種同時,推動信貸消費向旅游、教育等更多消費領域延伸,擴大銀行卡(信用卡)使用范圍,積極引導和支持社區便利店、農家店等中小型消費市場受理銀行卡(信用卡)。發展電子商務業務,支持并規范發展網上消費。三是發展大型商業綜合體。繼續做大做強香江百貨、步步高、晶珠和廣百等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做大1-2個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零售企業集團,以此形成發展支撐。
3、培育消費熱點,打造消費亮點。一是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通過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媒體大力宣傳衡陽“一座名山,二個名人”的歷史文化,提高衡陽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歷史地位;挖掘衡陽“八個景點,一座古城”歷史內涵,提升衡陽旅游景點的檔次水平;開發和提質衡陽“一處溫泉,二個溶洞,一方鳥洲,二片森林”的歷史景觀,發展衡陽農家樂和休閑娛樂。繼續發放衡陽旅游年卡,并擴大旅游年卡服務范圍。二是刺激汽車消費。優惠購置稅,簡化上牌手續,堅決執行國家汽車報廢補貼和以舊換新政策,增加城區停車位,規范停車收費標準,繼續支持楊柳汽車銷售街區4S店集群壯大發展成為全省第一的汽車專業銷售街區和湖南最具規模、最上檔次的品牌汽車銷售市場。三是穩健發展房產消費。在大力推進中小戶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的同時,適當建設高品質、大戶型的高檔住宅和別墅,以滿足高收入群體的需求。四是積極推動湘菜產業的發展。加快建成特種湘菜原料衡陽市場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和扶持湘菜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衡東土菜、南岳齋菜席,加快湘菜“走出去”的步伐,提升湘菜在全國“八大菜系”中的地位和影響。五是全力打造“衡陽酒都”。發掘研究衡陽酒的文化歷史,抓好六大酒系、七大酒廠的整體規劃布局,做大主業,做強品牌,把酒類產業作為全市未來的支柱性產業來抓。
4、凈化消費環境,營造消費氛圍。加強商務、工商、公安、稅務等單位綜合執法力度,加大對消費市場質量監管力度,打擊商業欺詐行為,完善企業信用分類管理制度,尤其是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為廣大消費者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提倡文明消費、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排放的“兩型”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