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建立完善創新體系
2010-10-25 17: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10月19日從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截至2010年9月,浙江“十一五”期間完成研究項目鑒定、評審245項,其中,18項達國際領先水平、66項達國際先進水平、108項達國內領先水平;2008年、2009年分別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技獎8項、15項,名列全國前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的獲獎率穩定在50%左右。
杭州灣跨海大橋體現跨海橋梁建設最新技術成果
浙江先進實用的優秀交通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科技項目成果質量不斷提升。“十一五”期間,已經通車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浙江省成功建設的一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特大型橋梁,是體現跨海橋梁建設最新技術成果的標志性工程。大橋通過一系列技術研究和實踐,獲得25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其中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核心技術,有力提升了浙江省甚至中國在國際土木工程領域的地位。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卞鈞霈介紹,大直徑超長鋼管樁成套技術,大噸位70米預應力箱梁、大噸位50米預應力箱梁整體預制、架設等技術,海洋環境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跨海長橋全天候運行測量控制關鍵技術等,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創新重點依托項目——舟山大陸連島工程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海洋環境混凝土橋橋面鋪裝結構與鋪裝技術、西堠門大橋北邊跨鋼箱梁架設技術、金塘大橋60米預制箱梁蒸汽養護自動化控制技術、直升機牽引懸索橋先導索過海新技術等多項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跨海特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交通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十一五”期間,在交通運輸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浙江交通科技取得明顯進步:一方面是科研成果質量有大幅度提升,全國性評獎的獲獎數量從“十五”期的年均3項左右上升到“十一五”期間年均近20項,其中中國公路學會科技獎獲獎項目達到15項;另一方面,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中的技術成果基本上得到應用或推廣,“十一五”期間已實施的成果推廣應用項目達400余項。
建立完善創新體系
自2006年全國交通科技大會上提出建設科技創新體系目標后,浙江著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組織調研,形成“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調研報告,將整個創新體系歸納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院所為支撐、中介為橋梁”四句話,詳盡分析四個層面的定位、工作現狀、存在問題、下一步思路,逐項開展工作,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完善,推動了科技創新的持續開展,進而初步實現了科技對浙江現代交通“三大建設”——“大港口、大路網、大物流”建設的有效支撐。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教處處長呂新龍介紹,“十一五”期間浙江省交通運輸廳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對科技管理工作進行多項改革。例如,對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思路作出重大調整,選取跨海大橋、山區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軟基處置等作為突破口,試行招投標和課題大綱評審兩項新制度,優化課題;實施省廳對各市局的科技考核、開發試用科技項目軟件,使項目管理落到實處;設立“交通地方標準編制計劃”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計劃”,著力解決新技術與現行標準不一致問題;組建市級交通科技成果推廣中心,探索中介培育的新途徑;開辦“浙江交通科技網”,建立科技信息溝通機制。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還努力建設全省性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著手建立規劃體系、充實計劃體系、營造政策和制度體系、完善支持保障體系等四個方面體系,組織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同時每年開展近100項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成果轉化,結合重大工程項目開展一批關鍵技術的集成,培育各專業帶頭人為代表的交通專家權威群體,推進“創新”戰略的深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