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對應急物流建設的思考

2010-10-25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馬有明
    據了解,應急物流國家標準最快2010年年底形成初稿,明年有望正式出臺。標準出臺以后,將對日常的相關企業作出 “應急物流”資格認定,形成系統預案,這樣在各種應急調遣時將更為快速、專業和準確。
    今年以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1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部分受淹,受災人口達1.2億,直接經濟損失1524億元。近兩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樹地震等災難的發生,將應急物流推到災區救助的最前沿,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應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發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所需應急物資為目的,以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的特種物流活動。自然災害、疾病流行、恐怖事件、重大活動等都可能成為應急物流發生的原因。
我國應急物流建設的情況
    應急物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自然災害發生后,應急物流成為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生命線”。目前,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很“年輕”。2003年“非典”暴發后,我國開始重視應急物流的研究。2003年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就嘗試與雜志合作,開設應急物流專欄,集中刊登了十幾篇應急物流的研究文章。
    此后,我國軍事物流創始人、著名物流專家王宗喜教授積極倡導成立應急物流研究機構或行業機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11月,經國家民政部批準,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正式成立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王宗喜教授任主任。在應急物流領域,這是國內第一個行業組織。
    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向物流學術界發布了《中國應急物流科研指南》。2008年3月18日,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主辦了一場“應急物流高層研討會”,20多位國內物流專家就突發自然災害中的應急物流作了演講,并給國務院應急辦提交了一個關于加快應急物流全面建設的建議。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也比較重視應急物流的建設,國家發改委目前已經立項,專題研究中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問題。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將承擔此項課題的研究。
    突發事件出現時,相關部門對交通線路的掌控、維護和搶修,以及臨時場(站)的建設,我國尚無法規性文件進行規范,應急物流運輸仍“無法可依”。
    對此,中國首部應急物流國家標準正在編寫之中。據參與標準制定的相關人士透露,此次標準制定的內容主要包括應急物流選用參與企業標準、應急設施設備標準及應急包裝標識標準等三部分。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應急物流經驗,得到了專家們的充分肯定,如應急物流的流程建立、賬務管理、救援物資接收和發放、如何讓救援物資效益最大化等。因此,在標準的編寫中,15名專家將在認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將“汶川經驗”寫入標準,讓“汶川經驗”升級為國家標準。
    據了解,應急物流國家標準最快2010年年底形成初稿,明年有望正式出臺。標準出臺以后,將對日常的相關企業作出“應急物流”資格認定,形成系統預案,這樣在各種應急調遣時將更為快速、專業和準確。
實踐中發現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應急平臺系統的不完善影響救助效率。應急平臺系統的完善有賴于高科技的發展,在汶川地震發生后數天,因為缺乏統一完善的應急平臺系統,救災物資的分配出現了多種渠道分發和多種指揮協調的混亂局面,導致一些救災物資未能及時發揮作用。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東介紹,國務院應急辦曾于2005年撥款1.5億元研發安裝各種應急平臺和設備,但由于汶川大地震的救災前線出現物流調度混亂,應急平臺無法在第一時間發揮作用。
    二是尚未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應急預案。當災害來臨,因為缺少應急預案的預備方案,難免會影響救援的時間和效率。臨時緊急召集制定救援計劃,導致各方救援物質和救援人員缺乏協調性,沒有統一的指揮和調度,彼此之間責任和分工不明確,缺乏溝通和了解,容易造成救援的混亂和救援工作延誤等現象。
    三是國家的儲備倉庫嚴重不足。中國的救災物流管理體系中,救災物資主要來源于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和未受災地區的社會捐贈物資。配送物流中心過于集中在10個城市,倉庫儲備的物質單一,只是帳篷、棉被一類,國家儲備倉庫嚴重不足。
    四是缺少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參與。第三方物流在工業物流上已被廣泛運用,但在應急物流領域還沒有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運輸和配送、倉儲管理等功能,造成救援效率低下。當災害發生時,應急物質的供應是多方面的,單一依靠政府來配送會導致救援的延誤,可以讓第三方物流參與到配送的隊伍中來。
    五是缺少受過專業培訓的應急救災人員。部分部隊官兵缺乏應急救災的經驗,無法正常實施開展救援。在汶川地震后5月21日,中國的軍隊系統利用空中運輸力量向災區空運、空投了2482噸各類物質,部分解決了救災應急物流的問題。但也存在著由于缺乏應急災害救援的經驗,空投失敗以及包裝不夠完善引起的物質損害或受潮,更加悲痛的還有飛機失事等問題,這些問題暴露出部隊對應急災害的救援經驗的缺乏,空中運輸力量、投送能力、物質包裝等運輸配送能力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急需解決。
對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的建議
    一是建立應急信息系統平臺。
    應急信息系統平臺是應急物流的中樞神經系統, 通過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平臺整合保證信息暢通,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施救助。汶川地震之后,上海迅速構筑起快速響應的應急物流網絡,由上醫、紡控、光明、良友、百聯等生產銷售企業與交運、上航、東航、鐵路、揚子江快運等運輸企業,建立快速反應系統平臺,實現無縫銜接,及時配送應急物質,平均10小時完成一批救災物資從存儲地出庫裝箱、到機場或鐵路的裝機、裝車發送的全過程。同時未來希望加快發展雷達衛星技術來支持建立更有效的信息系統平臺,該項技術通過云層和雷雨都可以清晰拍到地面圖像。未來5~10年,中國的空間技術將在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三個領域實現新突破。
    二是建立應急物流配送中心,加強救災物質的應急采購。
    建立應急物流配送中心將大大提高應急物流配送的效率。一方面,在一些災害經常發生的城市建立長期的應急物流配送中心專業儲備應急物質和配送;另一方面,每年根據地質氣象的預測準備應急預案,成立臨時應急物流配送中心或與輻射范圍內的專業化配送中心整合, 將社會團體和民眾捐助的各類物資集中分類、包裝,實行整車運輸、專列運輸,來提高效益控制救災物資運輸成本。
    針對自然災害的突發性,提前準備好救災帳篷、方便食品、衣被、純凈水、糧食、設備(藥品)等救災物資。建立救助物資生產廠家名錄,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災情發生時,可調用鄰省救災儲備物資,以提高應急物質配送的時效性。將救災物質按需求情況的先后次序配送,重要的關于大宗民生,生死存亡的先配送;為避免救災物質的配送混亂。因此對應急救災物質要進行嚴格管理和監督,按生活必需品、醫藥品、食品、運輸設備類分類管理,做好入庫、出庫、物質發放簽收的統計工作。
    三是發揮第三方物流的多項功能,采取多式聯運。
    學習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讓災民物質發放點直接與救災物質供應商聯系,大量物質的配送由第三物流公司負責,高效管理;通過倉庫臨時儲存了大量災區急需物質和非急需物質,隨時發放給受災地區,在信息化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完善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平時各自經營正常的商業活動,發生需要應急物流配送時,可以制定應急預案,根據應急物流配送中心的指示,統一運輸、配送、倉儲管理。
    四是加強應急物流知識普及和預案演練。
    在平時加強民眾對應急物流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讓民眾了解應急物流的重要性,基本知識和應急方法,讓專業物流人員了解應急物流的目標任務、運作流程和工作內容。提高全民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和應急意識,全面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學習日本、美國防救災工作的經驗,做好事先預防和模擬演練。對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區和人口稀少的地區均設有不同的預案和救災方式。當災害發生時,物流管理單位迅速轉聯邦緊急反應狀態,根據需求接收和發放救災物資。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公路運輸管理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