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寧波引領“數字化”蛻變
2010-10-21 12:2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徐玢
今后,行駛在寧波街道上的汽車能提前獲知前方的交通狀況,徹底消除交通擁堵的“城市病”;出門再也不用帶上工資卡、停車卡、小區門禁卡,一張市民卡就能刷遍全城;生病了也不用擔心,遠程電子醫生就能給你把脈問診……
9月20日,寧波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建設智慧型城市的計劃。一幅現代化的美麗畫卷由此展開。為了繪就這幅美麗畫卷,寧波市各級政府將在10年內提供100億元財政支持,并計劃以此來撬動500億元社會資金投入。
世博會上結盟“智慧城市”
今年5月,一場主題論壇讓寧波吸引了世界的關注。上海世博會第一場主題論壇“信息化與城市發展”在寧波開幕,全球超過600名信息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政要匯聚于此。正是在這次論壇上,建設“智慧寧波”的戰略目標在相關部門的思路中更加清晰起來。
“在探討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思路時,以信息化和知識管理為核心的‘智慧城市’理念成為與會者的共識。”寧波市信息產業局局長吳勝武說,主題論壇讓寧波在未來城市發展和信息化方面有了更明確的目標。“論壇結束后,寧波市就著手研究和起草《關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
作為國家工信部批準的國家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和全國制造業信息化示范城市,寧波擁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但在通過座談會、匯報會等形式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時,仍有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一些疑慮。“大家爭論比較多的是,目前還沒有權威機構對什么是‘智慧城市’下定義,寧波是否應該等待學界研究清楚再付諸實踐?”一直參與《決定》起草工作的寧波市信息產業局綜合規劃處處長顧德道對此印象深刻。
與這種疑慮相比,更多的是對“智慧城市”以及更高效、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城市發展模式的躍躍欲試。“與企業座談時,他們很擁護,希望借此獲得更快更強發展。”顧德道2008年參與的一項對寧波市100多家民營企業的調研也印證了這一點:“當企業產值達到1000萬元時,對于企業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強烈。”
實際上,雖然目前寧波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0美元,但以石化、鋼鐵、造紙為主要產業、以粗放型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寧波經濟模式已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而城市化快速發展也讓社會矛盾日益突出。
“征求意見的座談會、研討會先后召開了不下20次。我們向工信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國家三大電信運營商等大型企業征求了意見,向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征求了意見,本地政府工作人員、企業代表同樣給我們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吳勝武說:“與社會各界多次探討后我們認為,建設‘智慧城市’雖然沒有經驗可循,卻是不可錯失的一次經濟發展和轉型機遇。”“智慧城市建設可以促進信息化裝備設計和生產制造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由‘一般制造’向‘智慧制造’轉變,同時還能催生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城市發展會在這些轉變中走上更加良性、更加可持續的道路。”寧波市市長毛光烈在近日舉行的寧波市政府和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等18個“智慧城市”合作項目簽約現場致詞時如是說。
“智慧戰略”五載孕育
搜索網絡資料,將寧波與智慧城市聯系在一起的最早記錄是在今年5月。然而,寧波“智慧城市”戰略的孕育卻遠早于此。
2005年,寧波市信息產業局成立,如何依靠信息化改變城市、提升產業成為寧波市更為重要的探索課題。現在看來,這些探索無不是在為“智慧城市”戰略的提出和實施鋪就道路。
在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的“智慧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寧波市民卡就是這樣一例。
2005年,寧波市信息產業局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和國際發展趨勢提出了寧波市民卡工程,并成立領導小組進行調研。當時,這種集諸多卡種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卡已風行歐洲、香港、臺灣等地。
“我們實地考察歐洲、香港、臺灣等地后發現,大部分市民卡無法整合市民的所有需求。”寧波市民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建國回憶到:“其中的原因在于行業壁壘和現行法律規定。”
考察回來的領導小組討論后決定,為實現市民卡的最大功能而努力突破現有障礙。此后,市民卡工作小組便開始了與相關部門的反復匯報、協調,以及對市民卡方案的反復修改。“我們的目標是在整合最多卡種功能的同時,對現有系統進行最小改造,防止重復投資。”
2007年3月,寧波市民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1月,寧波市民卡正式開始試點工作;2009年9月,寧波市民卡正式發行。“市民卡項目從調研到正式發行經歷了近5年時間。正是這段時間,保證了市民卡這個綜合性大型項目的科學決策,最大程度減少了市民卡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顧德道說。如今,寧波市民卡發行逾30萬張,成為“智慧寧波”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的例子還有寧波智慧物流項目。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寧波市相關部門對第四方物流的課題研究始于2006年。2008年,它又以部市合作的方式參與到國家重大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我國第四方物流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中,對第四方物流中的電子信息、金融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科學研究和論證。由寧波市信息產業局主持制定的《第四方物流市場業務服務規范》等12項標準,是我國首批第四方物流市場信息標準,智慧物流則被納入寧波“智慧城市”首批啟動試點項目。“智慧城市”整體戰略決策從5月戰略方向基本明確到9月戰略決定出臺,整個過程迅速且高效。這背后,是寧波在信息化領域的科學探索與實踐,是寧波對“智慧戰略”長時間的孕育。
探索中前行
9月20日,寧波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其“智慧城市”戰略。
根據規劃,寧波市“智慧城市”建設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15年,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應用體系,形成一批上規模的智慧產業基地,“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二階段,到2020年,將寧波建設成為智慧應用水平領先、智慧產業集群發展、智慧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具有國際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寧波市建設“智慧城市”的工作,將具體在構建智慧物流體系、智慧制造體系等十大“智慧城市”應用體系以及打造網絡數據基地、軟件研發推廣產業基地等六大智慧產業基地方面展開。寧波市今年將先期啟動“兩體系、兩基地”的試點工作,并在5年內啟動其余應用體系和產業基地的建設工作。
寧波市各級政府將在10年內為“智慧城市”建設安排不少于100億元的專項資金。目前,已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大唐電信等19家企業和科研院所與寧波“智慧城市”簽署了合作協議,承諾投資超200億元。
其實,早在寧波市發布“智慧城市”戰略的3天前,顧德道就出席了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世界電子政府會議。在會議上,顧德道感到無比振奮。
“會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提出了‘智慧戰略’,比如巴塞羅那提出通過物聯網的應用實現‘智慧城市’,香港、臺灣也都提出了類似的戰略。”這些國家、地區描繪的圖景讓顧德道深切地感到,寧波的“智慧戰略”恰逢其時。雖然如此,他仍認為各國家、地區在這方面的實質性推進很少。“很多‘智慧戰略’還只停留在‘口號’階段。”
根據寧波市規劃,“智慧寧波”戰略共包括10大“智慧城市”應用體系和6大智慧產業基地。今年首批啟動的僅有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裝備和產品研發與制造基地、“智慧城市”軟件研發推廣產業基地4個試點項目。“對于試點項目申報,我們要求在充分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可行的試點方案。這次選取的4個項目,都具備相當產業基礎和成熟推進方案,能較快獲得實質性進展。”吳勝武說。
對于何時建成獨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寧波市把目標定在了10年后。“‘智慧城市’是個全新理念,每個城市都要在摸索中發展前行。”顧德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