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西部大開發機遇 寧夏GDP五年翻一番
2010-10-20 23: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以來,寧夏上下緊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經濟發展邁上了總量倍增、質量提升的新臺階。2008年寧夏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203.92億元,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50大慶最重的一份賀禮。2009年,寧夏完成GDP1353.31億元,比“十五末”增長了2倍多。5年來,GDP年均增長12.5%,高于全國1.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1.76∶45.88∶42.36調整到2009年的9.40∶48.94∶41.66。
農業續寫豐收曲
寧夏農業以建設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中部干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南部山區生態農業示范區為平臺,以100萬畝設施農業、100萬畝旱作節水農業、100萬畝揚黃擴灌節水高效農業為抓手,做好龍頭、基地、市場“三篇文章”,著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糧食生產連年豐收,2006年糧食總產突破300萬噸大關。今年糧食總產預計350萬噸以上,比“十五末”增加50多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2009年,寧夏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27.25億元,比2005年增長1.77倍。盡管第一產業增加值大幅提高,但由于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十一五”期間第一產業在三次產業的比重首次跌到了10%以下。
工業挑起振興梁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寧夏要和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跨越式發展的著力點當仁不讓落在工業身上。
在工業強區戰略的推動下,通過大項目、大企業帶動戰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等舉措,工業經濟產業層次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200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23.2億元,實現利潤78.6億元;增加值和利潤分別比“十五末”增長了2.3倍和1.4倍。“十一五”期間,僅工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535億元,連續5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保持在20%以上,累計實施了1800多個技術改造項目,其中已投產項目超過1200個。2009年全區原煤產量達到5510萬噸,發電量為479億千瓦時,分別比2005年增長113%和53%。水泥、電解鋁、電石、焦炭產量與“十五”相比增長均超過80%。工業占GDP的比重接近50%,貢獻了全區40%以上的稅收。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60%,工業經濟已成為地區經濟發展中名副其實的主角形象。
服務業凸顯軟實力
今年隨著永寧中國萬商國際汽車城落戶望遠工業園區,銀川汽車銷售產業帶已形成由永寧中國萬商國際汽車城、興慶區國際汽車城、賀蘭德勝汽車大世界“三足鼎立”的格局。一個圍繞汽車銷售、配件、裝飾、維修的汽車配套服務產業,正在成為我區第三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首府銀川市正在依托機場、鐵路、區位優勢規劃建設“三港”物流體系——依托銀川河東機場建設寧夏銀川國際空港,依托鐵路建設銀川陸港,依托便利的交通優勢和周邊工商業集聚的經濟區位優勢規劃建設銀川物流港。一條以銀川為中心,集貨物展示、批發、零售、倉儲和配送為一體的現代商貿物流帶呼之欲出。
時下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產業,大都成了第三產業的利稅大戶。尤其是房地產、電信、教育和旅游等新興產業,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后起之秀。2009年全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3.74億元,比2005年增長2.2倍。第三產業穩扎穩打,占GDP的比重始終保持在40%以上不掉隊。(記者 王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