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問題造就三網融合在雙重驅動下的迷茫
2010-10-19 20: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也許,如果沒有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對經濟振興的迫切,中國的三網融合的政策也不會這么快速的發布和執行;而從今年國內產業鏈的情況來看,雖然三網融合將帶來的產業機遇已是業內共識,但同時,由于此番三網融合的政策推動來的較為突然,產業鏈各方其實都還沒有真正的準備好,無論是廣電、電信,還是廠家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混沌狀態。用一句老話說就是,前途光明,道路迷茫。
中國的地域特色決定了三網融合的發展不可能只有一個模式,必然是百花齊放,現在各地的試點非試點爆發的地方部門博弈,其深層次都是為了在這個不可知的牌局上先增加自己的籌碼來應對未知的變化。三網融合元年,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政策迷局,部委博弈,業務迷霧、運營迷惑下的無所適從。三網融合,給產業帶來了喧嘩但缺失我們期待中的繁榮。
一、三網融合的政策迷局
中國的三網融合是政策推動的產物。并在實施過程中又分為了宏觀政策和具體執行兩大階段。從表面來看,工信部和廣電總局的利益之爭構成了目前三網融合錯綜復雜的局面。但實際上,最后決定三網融合走向的真正推手是國務院和地方政府。
國務院的作用在于宏觀政策和產業走向的確定,具體表現在5號文、35號文的發布,但隨著試點城市的明確,國家層面的推動作用已經基本完成,而從國內各行業實際工作動向來看,雖然目前國家主管部門主導三網融合整體的工作框架還在不斷細化之中,但強大的市場動能已經等不及這一框架的梳理和細化了,各試點地區和非試點地區已經在積極開展三網融合的前期準備工作或者部署工作。國內三網融合市場已經實際啟動了。
且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因此國家在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上的所推出的明確的細化方案也不一定適用于所有試點地區。國家層面重心將會更多聚焦于各地的運作時間表,融合試點的效果反饋及下一步試點推廣的指導性方面。
地方政府將成為三網融合發展的真正推動力。從各地收集的信息看,國內三網融合不可能有一種權威的模式得到各方廣泛認可,各地區和各部門都是在自身原有基礎上,根據本地特色設計在適合自身的三網融合發展模式。
政府主導的關注點在于政績,以及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因此試點城市的大企業,如綿陽之長虹、九洲;青島之海信、海爾等本地企業會成為這輪中的受益者。同時,地方政府還將起到協調地方廣電和電信兩大融合主體的作用,使之能更好服務于地方經濟。這對于現在微妙的部委博弈將起到更多的調和作用。
因此,中國的三網融合能否順利有效的延續,關鍵在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主動參與下所呈現的三網融合實際效果,則將反向推進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延伸。
實踐出真知,相信到2012年,中國最終的三網融合政策和現在所頒布的將形成較大的差異。在市場為王下,能真正經歷住市場考驗的融合試點方案才會是第二階段三網融合的發展模式。因此,產業各方現在無需再過度期待政策了,而是應該以實際行動助力地方來打破目前的僵局,須知,中國的政策變化向來都是自下而上推動的。
二、三網融合的部委亂戰
三網融合是新事物,廣電總局和工信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各自的利益之爭是導致現今三網融合混沌的主要原因之一。
1、廣電總局:得天時,缺人和
國家為了平衡兩部委的競爭架構,在政策的定位上給予了廣電一定的傾向性,但由于廣電長期以來的體制包袱,在還沒有真正理順自身治理架構的如今,三網融合的推進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廣電的變革壓力,尤其是時間壓力。使得廣電陷入了一個內外交困,雙線作戰的處境。
于是廣電不得不一邊加速省網整合的進度,國家有線公司的布局,高清、互動業務的推進,一邊利用其作為國家喉舌的監管職責,利用播控平臺建設的機會,通過放大播控平臺權限的手段,采取政策手段對電信IPTV等業務進行有限的束縛,在短期內連續發布了344號、357號文,對IPTV播控平臺進行了細化,期望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如果電信認同,則廣電可以將電信僅定位在傳輸層面,讓電信成為廣電的管道商;如果電信不認可,則可以借此延緩電信IPTV業務的合法發展速度,為廣電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廣電總局缺乏對地方廣電的真正有效的管理,其所制定的政策往往和地方廣電實際發展所相脫節,甚至成為影響地方廣電發展的干擾者,就如播控平臺的推出,就提前激化了省市臺間,網間的矛盾, 而主弱從強的現狀則成為廣電最難協調的矛盾之一。因此廣電發展最大的問題在于內憂而非外患。三網融合對于廣電的發展,現在來看,可能是在不恰當的時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2、工信部:得地利,促規模
反觀工信部對于三網融合其實并沒有象廣電總局那般大動干戈。因為工信部所管轄的業務范圍太廣。通信只是其中一塊,而不象廣電總局,是唯一的主營。
通信運營商在三網融合進程中,雖然沒有在政策上獲得有利條件,但在市場競爭中,較好地抓住了時間差這個重要的因素,采取了堅定不移的發展策略,來抗衡廣電的政策優勢。
在IPTV業務上,進一步擴大發展速度和用戶規模。
這一次的融合格局,給電信最大的警示就是用戶規模的話語權地位,尤其在上海、江蘇、廣東等IPTV用戶最多地區表現的最為明顯。因此無論是從寬帶壓力考慮還是從業務本身角度來看,IPTV的重要性再度被重視。而從近期筆者的調研來看,各地的IPTV用戶增長明顯加速。截至2010年8月,全國IPTV用戶超過600萬,其中中國電信IPTV用戶過500萬。
在寬帶業務上,利用市場手段提升競爭門檻
產業IP化、互動化是三網融合的核心,寬帶競爭則是廣電電信的競爭焦點。廣電總局期望借助國家有線網絡公司的成立,NGB網絡的順利實施,打造一個電信級的全國性的垂直運營實體。并且以網臺聯動的名義,為該網絡捆綁上最具競爭優勢的內容資源,從而和電信一較高下。
而作為電信,充分把握了廣電總局的計劃和市場的脫節的弊端,優先從寬帶建設的提速上下手,拉大和有線網絡公司的帶寬差距;并且利用清理全國性寬帶亂接入的機會,對沒有寬帶出口的有線網絡公司形成了一定的打壓。更是使得雙方博弈加劇。
3、趨勢:競合是主流
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所限,三網融合隸屬兩大部委,需要雙方攜手推進,但實質缺乏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對其進行監督,導致部門利益干擾融合進程的現象存在。且現今三網融合發展的具體形態沒有一定之規,更多需要結合地方實情,摸著石頭過河,于是,在合作模式不明朗的情況下,兩大主題先期通過打壓對方的弱點,提升自己的產業話語權,為自身在后續融合進程中掌握更多主動權,成為了彼此心照不宣的行為,因此也導致了今年此起彼伏的競爭事態。
但競爭只是推進融合的手段,截至下半年,在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了廣電和電信攜手合作的探索嘗試,無論是劃區發展,還是合資共贏的手段,都將真正對三網融合的實質發展產生更大的推動。2011年,相信在各地方層面會出現更多的合作案例,其動力將源于市場,而不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