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縣商務局關于承接產業轉移的情況匯報
2010-10-16 10: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我縣搶抓國際國內產業梯度轉移機遇,不斷夯實承接平臺,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領域,優化投資環境,提高服務水平,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呈現出基礎日益夯實、規模逐年增長、層次逐步提升、步伐明顯加快的良好態勢。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兩年來,全縣新引進內外資項目180個,合同利用外資 14700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2900萬美元,合同利用內資56.8億元,實際到位內資43億元。其中,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內外資項目22個,合同引資39.9億元,上億元的重大項目12個,合同引資33.1億元,建設標準廠房15棟,一些知名企業如亞洲水泥行業的龍頭海螺集團、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華能集團和新華水電、NIKE公司全球五大戰略伙伴之一——清遠廣碩鞋業集團、康源藥業、自然韻黑茶等一批戰略投資者成功落戶祁陽,正成為支撐我縣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強勁動力。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政策引導。一是制定政策文件。相繼制定出臺了《祁陽縣吸引投資大辦工業的若干規定》、《關于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的決定》、《祁陽縣鼓勵建設標準廠房優惠辦法》、《祁陽工業園區項目入園管理辦法》、《保障縣內企業用工的若干辦法》等政策文件,對產業轉移企業在用地、用水、用電、行政事業收費、社保、用工、標準廠房建設等方面給予了最大的政策優惠,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承接產業轉移政策體系。二是健全招商引資激勵機制。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招商引資考核獎勵辦法,建立了招商引資獎勵基金逐年遞增機制,實現了由年終考核向平時動態考核、臺帳式管理轉變,今年年初我縣財政拿出了120萬對去年引進的17個項目進行了重獎,形成了“獎得心動,罰得心痛”的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了全民招商引資積極性。
(二)夯實承接平臺。我縣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主要平臺來建設,圍繞 “縣域經濟新引擎,新型工業增長極,沿海產業承接地,山水生態新城區”發展定位,不斷完善園區功能,增強吸納能力。一是高標準規劃工業園區。根據發展趨勢,立足祁陽實際,科學編制了《湖南祁陽工業園新區總體規劃》、《湖南祁陽工業園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北起湘江,南抵大塘村,東至湘江,西抵環城西路,涉及浯溪、觀音灘、茅竹3個鎮17個村,分三期進行,第一期工程到2010年開發5.6平方公里。到2020年,開發20平方公里,聚集10萬人口,完成100億元生產總值,實現5億元財政收入。二是高起點謀劃產業布局。按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的規律和沿海不同地區的產業特點,對工業園新區的功能進行了細分,形成了以機械電子產業、食品醫藥產業、建材產業、輕紡服飾產業為主的四大特色產業區。三是大規模建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億元,征地8000畝,開發面積9平方公里,“十縱八橫”路網已開工建設五縱四橫共12公里,其中燈塔路、浯溪南路兩條主干道已硬化5.4公里,安裝路燈274盞,安裝下水道1萬余米,次干道長流路、真卿路、元結路、白竹路、水亦香路等拉開路基。中小企業創業園、園區綜合服務樓建設順利推進。其中:開工建設標準廠房23棟,已建成15棟,綜合服務樓、職工宿舍、食堂工程正抓緊施工,年底可竣工投用。
(三)創新招商方式。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主要手段,主動出擊,大招商,招大商。一是堅持領導效應招商。每年以縣兩辦文件下達了招商引資任務,明確規定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各引進1個產值過億元的項目并開建設,一般鄉鎮、縣直單位也層層分解了任務,并簽訂責任書,年終獎罰兌現。二是開展小分隊招商。為積極有效的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我縣從2008年起組建了招商小分隊,每支招商隊主攻一個產業集群,由一名縣級領導掛帥,一名責任單位領導主抓,3-4名后盾單位配合,并確定2-3名專職工作隊員常年開展招商,成功引進了總投資16億元的海螺水泥項目、總投資8000萬美元的湖南凱盛鞋業項目。三是推行駐點招商。在廣東省東莞市設了駐珠三角招商聯絡處,以東莞市為中心,以工業密集區為重點,圍繞國內外500強企業和大集團、大財團,開展駐點招商,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000萬元的美星光電科技項目。四是實施以鄉招商。成立了祁陽(東莞)商會、祁陽(花都)商會、祁陽(廣州)商會,相繼開展了祁陽(廣東)春節團拜會、祁陽(北京)經濟發展懇談會、祁陽(上海)老鄉敘談會等多種形式的招商聯誼活動,通過祁陽在外地老鄉和在祁陽工作、生活過的朋友牽線搭橋,共捕捉投資意愿強烈的項目信息100余條,成功引進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
(四)構筑服務高地。大力推行服務方式創新,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堅持做好項目的全過程、全天候、全領域服務。一是開展“項目建設百日大攻堅”活動。今年8月,我縣從縣直單位抽調200名干部組成項目服務工作隊,進駐祁陽工業園區新區、祁陽海螺水泥、凱盛鞋業等重點建設企業,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建設情況,做好協調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了項目盡快建設投產。二是保障企業用工。為切實解決承接產業轉移用工和擴大群眾就業需求問題,縣委、縣政府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向全縣各鄉鎮分期分批下達勞動用工任務,并把為用工企業提供勞動用工情況納入年終重點工作考核,先后為湖南凱盛鞋業、祁陽科力電機等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會5次,向縣內外企業提供勞動用工5624人,保證了企業用工需要,真正做到企業“引得來、留得住、做得大”。三是實行項目審批手續全程代辦。凡是落戶到園區的企業,從項目立項、審批、開工建設、投產、招工等方面進行全程跟蹤和“一條龍”服務,所有報批手續按照“誰引進、誰負責、誰服務”的原則,由引進部門實行全程服務、全程代辦,做到“企業內部問題幫助解決,外部問題職能部門包干解決”。海螺水泥項目、凱盛鞋業項目從洽談、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了幾個月時間,創造了祁陽速度。四是實行捆綁式收費。在辦理審批手續過程中,涉及的事業性收費和服務性收費,實行一次性公開核實并捆綁收取,再按規定劃拔到相關部門,杜絕了“人情收費”,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收費成本和企業時間。
(五)優化投資環境。一是優化政務環境。縣政府中心共集中了19個職能部門、53項行政審批及130個收費項目。對36個外資項目和108個內資項目實行了一站式審批登記服務。二是優化投融資環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并在2009年通過增資擴股組建了注冊資本金為1億元的祁陽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資本放大,每年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1億元以上。同時,采取按銀行向企業貸款情況安排存款流向、按銀行向企業貸款凈增額進行獎勵等方法,刺激和鼓勵銀行擴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投入,降低和分散貸款風險。三是改善建設環境。通過成立經濟110,開展打黑除惡,大力整治房地產開發、木材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等一系列綜合整治措施,全面整頓規范了建設市場秩序,依法嚴厲打擊了阻工鬧事、強買強賣、強裝強卸、強攬工程等違法犯罪行為,為企業營造了和諧的發展環境。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載體平臺建設還不適應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突出表現在園區建設資金嚴重欠缺,標準廠房、水電、通訊、排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治安、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休閑娛樂、餐飲、商貿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對產業、資金、人才、資源吸引力不強。
(二)物流業發展水平不高。我縣現有物流企業8家,個體經營戶25家,主要是家庭式企業,規模太小,配套設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競爭力不強,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務體系還未形成,物流條件已成為影響沿海產業向我縣轉移的瓶頸。
(三)產業鏈配套加工能力較弱。當前我縣正處于工業化初始階段,工業基礎薄弱,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大部分產業上下游配套條件不夠完備,沒有形成產業集聚經濟優勢,產業轉移需要的地理空間上相對集中和相互關聯的分工協作群還未形成。
四、工作設想
(一)加快建設園區。進一步完善園區標準廠房、水、電、路、通訊、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和員工生活區、商貿、餐飲、娛樂休閑、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金融、治安等配套設施。
(二)加快培育產業集群。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突出主導產業培育,重點引進掌握行業領先技術、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和高校科研院所,有針對性地引進缺失鏈條,補強薄弱鏈條,提升關鍵鏈條。
(三)加快物流業發展。立足市場需求和市場運作,實施分類引導,促進現有運輸、倉儲、貨運、外貿、批發、零售企業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引進大型物流公司和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建設物流中心。
(四)創新招商運行機制。堅持引資與引智結合、引資和選資結合、引進外資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結合;突出招商引資重點,突出引進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積極引進央企和世界500強等戰略投資者;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開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會展招商等社會化、市場化招商;改變招商引資主體,形成政府引導、中介助力、園區推動、企業主動的招商運行機制。
(五)深化區域合作。利用我縣與美國圖爾莎縣締結經濟發展姐妹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9+2”泛珠三角經濟協作區、湘南三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示范區等平臺,加強政府引導和市場運行,加強合作交流,主動接受輻射,大力提高經濟外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