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縱兩橫高速鐵路網將形成 6條高速公路在建
2010-10-16 10: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海峽西岸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市近年來以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發展、尋求跨越,努力探索一條具有福州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在福州東南部的閩江入海口,有一個寬一公里、長二三十公里的狹長地帶,因宛如駿馬的尾巴而得名"馬尾".這里群山環抱、江寬水深,百余年來一直是閩東重要的商港之一。1985年,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馬尾成立,揭開了馬尾大開發的序幕。25年過去了,馬尾港區已成為一個功能齊全、基礎雄厚的現代化新區。 "過去,馬尾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工業區。如今,在福州東擴南進\的戰略構架下,緊鄰中心城區的馬尾迎來了全新發展契機,由單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向新市區轉變,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城區\成為馬尾在海西新一輪發展中的嶄新定位。"福州市馬尾區副區長游力說。 正在建設中的"兩江四岸"城市景觀,涵蓋閩江北港南北岸、烏龍江南北岸及馬江南北岸沿江區域,福州城"城在山中、水在城里"的生態景觀將更加凸顯。 "高起點、高標準打造馬尾新城,不僅要讓福州的城市布局與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要通過新城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壯大。"游力說。 一邊是大手筆的城市新區建設,一邊是產業布局不斷向"南北兩翼"集聚,福州正借助城市空間的重構和區域格局的優化,不斷夯實跨越發展的基礎。 福清江陰半島是福州的"南翼",繁忙的海岸線上,吹沙船往來,載重車穿梭工地之間,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江陰經濟開發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片填海區域是規劃中的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三大產業基地,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一個千億元級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園。 未來,江陰半島將是一個集大型國際深水樞紐港、大型現代物流中心和臨港產業基地于一體的現代化港區,成為推動福州工業發展的主要增長極。 位于"北翼"的羅源灣,建設同樣如火如荼。在羅源灣北岸的華東船廠,記者看到,3座在建船塢沿著海岸線一字排開,建成后它們將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船塢之一。億鑫鋼鐵、德盛鎳業、宇星彩板、海峽西岸軟包裝科技園等投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的"大塊頭"紛紛入駐園區,船舶、冶金、建材、能源等在內的七大臨港產業集群雛形初顯。 如今,位于"兩翼"的福清、長樂、連江、羅源等4個縣(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對福州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已成為提升福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同時,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先行先試"的重要一環,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進入了實質性啟動階段。地處海西"橋頭堡"的平潭有望成為承接產業轉移、擁有現代產業體系的生態海島城市。 "福建省委提出要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地處海西前沿的平潭,是海西發展的最佳突破點。"福建省副省長、福州市市長蘇增添表示,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既有利于加快平潭發展,又有助于集聚各種要素向省會中心城市流動,培育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重要增長極,帶動并促進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東北區域的發展,進而促進福建區域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 福州要加快發展,首先要在交通建設上提速。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福州的出省鐵路只有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鷹廈鐵路以及外福鐵路,由于路網規模小、密度低,鐵路技術標準低,平均時速大多在60公里左右。 2009年9月28日,溫福鐵路開通,時速250公里的動車組首次行駛在福州大地上,標志著福州結束了只有單線、低速鐵路的歷史,進入了"動車時代". 溫福鐵路、福廈鐵路開通,合福鐵路客運專線福建段開工建設,加上正在建設的向莆鐵路,福州"一縱兩橫"高速鐵路網即將形成。福州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 高速公路建設連起"一小時經濟圈".隨著福永高速、漁平高速的開工建設,福州所有縣(市)將全部通高速,環福州"一小時經濟圈"也將成為現實。目前,福州在建高速公路已有6條,建設里程居福建省第一。 福州還著力打造空中、海上交通走廊。去年11月30日,福州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5005萬人次,由此邁入國內繁忙大中型機場行列。 高速公路不斷延伸、港口整合邁開步伐、空港吞吐再創新高……立體化的福州交通網絡日益完善,海峽西岸省會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發展速度不是很快,但可持續能力很強,有后來居上的實力!"不久前,中科院專家小組在對福州考察后留下了這樣的評價。 福州的實力來自哪里?來自福州市長期以來對宜居城市的孜孜追求。 福州臨江面海,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有森林公園,東有閩江濕地,城內90多條水系環繞,園林綠化率全國第一。
"然而,獨特的自然環境并不必然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生態優勢。"福州市的領導同志說,我們所追求的跨越式發展,是在加快轉變、提高質量上的跨越,我們要揚長避短,科學發展,真正走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道路。 位于福州市區的化工路、工業路,曾是福州化工醫藥、電子鋼鐵企業最密集的地方。為把福州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城市,福州下決心實施"退二進三"戰略,先后搬遷和關閉了500多家污染企業,在搬遷的同時進行節能改造。"騰挪"出來的地方,扶持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環保型的都市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 "化工路\很快要告別化工\,工業路\也成為熙熙攘攘的商貿街。在打造宜居城市上,福州市既敢動真格,也有前瞻性。這也是我們企業一直看好福州的原因之一。"國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隋榕華說。 近年來,福州市積極實施"見縫插綠"工程,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稱號。此外,福州市近年來還積極做好閩江、敖江、龍江"三江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行業污染防控。去年底,福州已提前完成"十一五"減排指標。 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正不斷轉化為跨越式發展的"后發優勢".今年上半年,福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8%,達到1999年以來最高水平。隨著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的加快推進,特別是216項重點項目的加快組織實施,福州跨越式發展的后勁支撐將進一步增強。 "好字當頭,能快則快。福州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是圍繞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跨越,是體現速度質量與效益并重、當前與長遠兼顧、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的發展。"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袁榮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