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構建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
2010-10-15 10: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深圳物流產業正在駛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快車道。記者昨日從市交通運輸委獲悉,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現代物流業增加值預計達到350億元,同比增長9.74%。
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黃敏表示,交通運輸部門正進一步強化物流集散功能,發揮深圳地處珠江水系主要出海口、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重要門戶的優勢,建設以?针p港為龍頭,海陸空鐵運輸體系高度發達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
據了解,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先后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上世紀80年代是深圳物流業的起步探索階段;上世紀90年代深圳實施以港強市、雙港起飛,物流業處于戰略發展階段;進入21世紀后,深圳現代物流業確立為深圳市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開始騰飛。
特別是近幾年,深圳市物流業實現了質的飛躍。從2004年到2009年,深圳社會物流總額從12417.50億元增加到22957.5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79%。
2009年,深圳市物流業增加值達789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9.6%,同比增長了7.5%;物流總費用達1238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15.1%,同比增長了5.1%;物流總產出達1981億元,同比增長了7.5%。
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優勢明顯
深圳現代物流產業之所以能在深圳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是得益于六大明顯優勢。
一是產業規模較大。深圳市擁有物流企業近9000余家,供應鏈管理型企業300余家。其中,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達40家,從事國際物流業務出口額超億美元的企業達17家。騰邦、越海、萬港、港運通、中天元等40家企業被認定為深圳市重點物流企業;招商局物流被評為廣東省七大龍頭物流企業之一;怡亞通、飛馬國際物流成功上市;海格等6家物流企業被認定為民營骨干領軍企業。
二是產業鏈條健全。深圳市非常重視加強區域合作、互補和錯位發展,實現港航、航空運輸與物流服務相促進,物流服務與制造業、金融業、商貿業相融合,初步形成了“生產—采購—配送(倉儲)—消費終端”一體化供應鏈服務體系。
三是政府扶持有力。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現代物流業、港口、空港領導小組,在政府層面構建了大物流工作協調機制。出臺實施了港口、機場、物流、拖車等系統的產業扶持政策體系,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物流企業應對危機、轉型升級、做大做強。近年來,深圳市加大投入,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港口方面,深圳港累計投資475億元;機場方面,空港及相關配套設施投資超過100億元;園區方面,全市六大物流園區累計完成投資80億元;通關方面,深圳地方電子口岸平臺累計投入1126萬元。
四是集聚效應明顯。深圳市規劃建設了前海灣、機場、龍華、鹽田港、筍崗-清水河、平湖等六大物流園區,成為物流發展的重要載體和良好平臺。園區共占地22.15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154萬平方米,對深圳物流產業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五是信息水平領先。深圳市正在著力構建全市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已經建成龍華和機場物流園區兩個信息平臺,鹽田和前海灣物流園區兩個信息平臺也正在建設中。此外,還涌現了鵬海運、易網通、港航網絡等一大批物流信息化專業公司。深圳市物流信息關鍵技術有所突破,信息技術應用廣泛,電子商務應用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六是物流通道暢順。首先,深圳形成了層次分明、銜接順暢的現代路網體系。截至2009年底,深圳市道路總里程已達6163公里,其中高快速路約387公里,四通八達,與國內主要交通網絡相銜接;其次,建成了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規劃建設了南山、大鏟、鹽田、大小鏟島、龍崗、寶安6大港區,開通了遠近洋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13條,開辟了海鐵聯運班列9條,與7個國際大港建立了友好港關系。今年1-9月,深圳集裝箱吞吐量達1687.4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超過了28.26%,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四位;再次,形成了區域性航空樞紐。目前,有32家航空公司開通深圳航線,通航國家18個,通航城市105個,通航航線150條,綜合實力位居中國內地機場第四位,是世界單跑道最繁忙機場之一。今年1-9月旅客吞吐量達1996.75萬人次,同比增長11.43%貨郵吞吐量59.18萬噸,同比增長超過了35.7%;深圳還形成了輻射全國的鐵路網絡,基本實現了與國內各大中心城市對開班列。同時,深圳形成了發達的公交服務體系。到2011年,深圳將建成軌道交通178公里,平均日客流能力超過250萬人次。
五項措施助推產業升級
憑借上述優勢,深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物流樞紐城市之一。同時,深圳市委市政府還制定了五項政策措施,促進深圳現代物流產業平穩快速發展。
一是加快現代物流產業的調整和提升。全面貫徹《深圳市貫徹實施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方案(2009-2012年)》,加快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功能和國際商務營運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亞太地區重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
二是推動物流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結盟,為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提供高質量的物流配套服務,推動物流業與珠三角地區的生產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的融合,推動傳統制造業向供應鏈管理中心、高端物流轉型升級。
三是調整物流產業扶持方向。在拓展市場、兩岸直航、產業升級、宣傳推介、企業融資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進物流企業向供應鏈管理中心轉型升級。
四是發展特色物流。建立汽車滾裝物流專用碼頭及后方陸域汽車配送中心,制定深圳市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和行業技術標準,重點扶持一批冷鏈物流企業做大做強,規劃建立固戍連鎖商業配送物流園。
五是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已建成信息服務、技術推廣、通關、人才開發、企業融資、管理創新等六大平臺。
將大力發展高端物流
日前,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黃敏提出,將發展高端物流作為下一步即將落實的十大任務之一。為實現這一目標,深圳市將優化物流空間布局,加快物流通道建設,加強多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構建區域性多式聯運中心;促進產業協作融合,以供應鏈一體化運作為目標,加快實施供應鏈戰略,推動現代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的協作聯動,建設資源高效配置的亞太地區重要的供應鏈管理中心;發展數字物流體系,按照“大物流、大通關、大口岸、大平臺”思路,推動物流信息化建設,構筑區域性物流信息平臺;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以供應鏈管理、新技術應用和信息化建設為依托,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現代物流向高端物流提升,打造物流服務最優城市;積極扶持本地物流供應鏈管理龍頭企業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引進一批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在深圳設立總部、轉運中心或分撥中心,傾力打造物流總部基地和供應鏈管理基地,增強物流產業集聚效應,加快建設國際物流航運中心;精心辦好首次由交通運輸部、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0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運輸博覽會,打造亞洲物流第一展。
相關報道
物博會助推產業升級
2010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運輸博覽會昨天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大幕。起步于2006年的深圳物博會,近年來發展迅速,短短5年時間,就完成了參展企業由上百家到上千家的跨越,成為“亞洲物流與運輸第一展”。作為一個國際性的行業交流平臺,展會在推動深圳經濟發展以及物流產業升級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馬勇智在日前召開的物博會新聞發布會上稱,深圳是中國第一個提出將現代物流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城市,幾年來,深圳的現代物流業發展迅速,始終以基礎設施完善,經營理念創新,商業模式超前,服務水平、服務效率領先而領跑全國。
物博會作為招納全球優勢物流資源聚集深圳的最好平臺,對企業間、行業間、區域間的資源優化配置,對優勢產業鏈、供應鏈的構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物博會的行業宣傳和引領手段,令全社會更好地了解現代物流服務,接受供應鏈理念,培育有效市場,推動市場的不斷成熟,使現代物流服務對經濟發展的支柱作用日益凸顯。
對于曾參加過物博會的企業而言,其收獲則往往是借助物博會這個國際平臺,學習到先進國家物流行業及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推動自身自有物流業務的快速發展,并在現場謀求到更廣闊的商貿機會。
中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在總結其參加往屆物博會經驗時表示,“‘物博會’打造的是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先進模式:從‘上游’到‘下游’,從‘買方’到‘賣方’都在同一平臺集中展示,搭建的是一個國際性的交流平臺,對外增強合作,對內壓縮成本,通過品牌的提升,延伸物流供應鏈服務的鏈條,最終使企業長久受益!
2009年,深圳社會物流總費用1238.38億元,占GDP比率降到15.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深圳物流業的運營效率已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