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總部經濟發展解讀
2010-10-14 0: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政府1號文件——《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戰略重點、支撐體系、政策措施、便利措施、區域合作、統籌協調等六個方面,對深圳加快發展總部經濟提出了若干意見。
(一)經濟框架如何構筑
《意見》提出,要突出戰略重點,加快形成總部經濟基本框架。
解讀:總部經濟的基本框架是,積極引進國內外集團總部和區域性總部,發展一批本市總部企業,并構建“內聚外聯”的培育和支持體系,培育支柱產業總部企業和加快建設全市總部集聚基地。深圳在地理位置、市場體系、營商環境、國際營銷網絡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將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區為重點,在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區域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來深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一方面,要積極發展本市總部企業,支持國有企業打造重點優勢企業集團,鼓勵民營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和質量戰略,并鼓勵本市優勢企業特別是具有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發展態勢良好的企業扎根深圳,加速成長壯大。另一方面,堅持“產業第一”的發展策略,走總部經濟與支柱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的道路。充分發揮深圳高新技術、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和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吸引、扶持和培育一批四大支柱產業的總部企業,加快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其中,將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知名品牌為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總部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以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為目標,以金融創新和建設金融安全區為重點,支持國內外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和投資公司等總部在深圳設立投資中心和交易結算中心;以“兩港”運輸業、第三方物流為重點,支持物流總部企業在深圳設立信息服務、物流配送和倉儲保管等職能性總部,提高現代物流業的國際化水平;大力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繼續推進國有文化企業集團的改革,建設優勢明顯的文化產業集團。與此同時,將采取與周邊城市和地區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區域發展策略,即“內聚外聯”,支持深圳優勢企業積極拓展異地業務。 此外,特區內主要發展綜合性總部,特區外主要發展專業化總部,全市將形成兩個總部聚集基地:一是高端服務業總部相對集中的總部基地,主要是以特區內福田中央商務區為重點,建設福田金融中心、羅湖金融中心和南山金融中心三個總部基地,重點發展綜合性總部;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總部與產業園區緊密結合的總部基地,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光明產業園區、大工業區和物流園區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總部基地,重點發展研發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培訓中心等專業化總部。
(二)支撐體系怎樣搭建
《意見》提出,要完善支撐體系,營造總部經濟發展的良好運營環境。解讀:完善的支撐體系包括總部經濟信息平臺、專業化服務、金融體制創新、自主品牌戰略和誠信、法治環境。 在建設總部經濟信息平臺方面,將推進數字深圳建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并推進電子政務,健全政府信息網絡系統。 在完善專業化服務體系方面,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加快完善銀行、保險、會展、招商、商貿、物流、航運、旅游、法律、教育、培訓等專業化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業的規模與能級,推動服務業與總部經濟的互促互利,為總部企業提供良好的支援服務。 推進金融體制創新方面,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完善金融市場功能,為總部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支持總部在深圳的金融機構參與政府組織的債券發行、銀團貸款、國有資產重組和企業上市。爭取國家批準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內部資金集中管理機構,統一管理自有資金,滿足總部企業資金管理需求。
(三)扶持力度會有多大
《意見》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總部經濟的扶持力度。
解讀:具體的扶持政策包括制定總部企業認定標準、設立總部經濟發展資金專項、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實施積極的土地支持政策、引進和培育企業總部人才等。 資金扶持方面,自2008年度開始,在市政府產業發展資金中統籌安排發展總部經濟專項,納入深圳產業發展資金計劃,在企業總部的設立、辦公用房、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 融資渠道方面,將整合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資源,支持總部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協調解決總部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過程中的問題。鼓勵總部企業積極利用外資,爭取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鼓勵總部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總部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合資合作、發行債券、引進創業基金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土地政策方面,將加強總部企業用地保障,將總部企業用地優先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方式,滿足經認定的總部企業用地需求。企業總部需購置和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根據總部類型,將給予必要資助。 此外,還將加大總部企業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總部人力資源貯備庫,打造人才高地。例如,總部企業要接受應屆畢業生、海外留學生和技能人才,可得到優先保障和綠色通道。鼓勵和協助總部企業與境內外高水平大學和培訓機構建立人才培訓的渠道與平臺,在重點領域積極引進境外高質量的培訓機構和項目。鼓勵總部企業配合標準化建設開展專業化認證培訓。
(四)便利措施有哪些
《意見》提出,要提供便利措施,為總部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解讀:這些便利措施主要包括加強政府與總部企業的對話溝通、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和程序、總部企業人員培訓納入政府培訓計劃、為總部企業提供通關便利、建立異地深圳企業服務機制、提供高層人員的工作和生活便捷服務等。
將建立市長與總部企業對話機制,舉辦“市長—CEO對話會”。市企業家服務機構對總部企業實行常態化服務,定期與總部企業進行溝通。建立專人、專線聯系制度,隨時傾聽總部企業訴求,協調解決問題。新辦企業總部在辦理注冊登記時,屬法律、法規規定應進行前置審批的事項,實行前置審批部門預核和企業承諾制。經認定的總部企業納入大企業便利直通車服務名單,重大產業項目可享受市重大項目便利直通車服務。
通關方面,總部企業辦理進出口業務,可享受“紅色通道”專柜服務。對于總部企業或項目,實施標準化分類通關模式,優先納入客戶協調員企業制度或高信譽企業模式的便捷通關通道,實行前推后移式通關監管管理。積極為企業做好政策輔導、通關業務咨詢等相關配套服務工作。
此外,人事、外事、公安等部門將優先辦理企業總部人員的因公出境申請,積極為企業總部申辦深港兩地車牌照提供支持和服務。對企業總部聘用的管理人員及家屬辦理居留許可等事項提供便利,并主動為總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子女入學提供優質服務。
訪 談
市發改局負責人講述《意見》起草過程
3月將出臺細則和認定辦法
據介紹,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精神和《關于做好2006年度市委市政府重大課題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發改局于2006年4月起會同市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開展了深圳發展總部經濟課題研究,成立了由發改、貿工、財政、國稅、地稅、工商、規劃、人民銀行等多個職能部門組成的專題組,小組成員達10多人,并撰寫了《深圳市發展總部經濟總報告》及四個分報告,然后在此基礎上于2007年年中草擬了《關于加快發展總部經濟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在《意見》形成過程中,課題組分別到多個有關部門進行調研,召開了3場共18個行業協會參加的專題座談會,以書面形式征求了各區和市政府各有關部門的意見,并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送審稿,并在市政府四屆五十六次常務會上原則通過。
這位負責人表示,集團總部和職能型總部都是總部經濟的重要目標,但從深圳實際出發,職能型總部是深圳更應高度重視的近期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深圳城市定位,結合深圳的優勢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意見》因此提出了發展總部企業的重點和路徑是,堅持“產業第一”和“內聚外聯”的發展策略,以“內聚”形成一批總部企業,以“外聯”促進區域間互利互動,以四大支柱產業總部企業為重點,積極引進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國內企業500強以及行業100強企業來深設立總部,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這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接下來,市發改局將對我市已制定發布的金融、物流、高新技術、文化、商貿流通、民營經濟等領域鼓勵政策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修改完善相應的程序,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延續性基礎上,統一納入總部經濟整體框架。同時,還將會同各有關部門起草《關于加快深圳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細則》和《深圳市企業總部認定辦法》,預計今年3月份對外發布。
背 景
深圳已聚集400余家總部型企業
【本報訊】(記者 李緯娜)華為、招商、平安、中興、萬科、康佳、創維、金威……這是一連串足以讓深圳人倍感自豪的名字,也是從這片土地上迅速成長起來的總部型企業。而就在幾年之后,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深圳名片”將會越來越多。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在全國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排名中位居第四位,已集聚了400余家總部型企業,主要分布于第二和第三產業。其中,在深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141家,9家在深設立了地區總部,26家跨國公司設立了研發中心。深圳已成為跨國公司采購中心的龍頭,金融總部聚集是深圳總部經濟的一大亮點,全市擁有各種金融機構150多家。(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