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3年15億建設農村公路 村路暢 產業旺 農民笑
2010-10-13 12: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梨子掛滿了枝頭,綦江縣永興鎮石坪、羅家、長田3個村的果農不再為銷路犯愁了。
“往年賣1.5元1公斤,今年賣3元1公斤,最多的一天,我家賣了2萬多元。”石坪村種梨大戶幸定華臉上堆滿了笑,“今年能賣這個好價錢,全靠進村水泥公路修好了,運梨的車能直接開進果園里。”
3年投15億
近6成村實現暢通
2008年,綦江縣針對縣內農村公路不暢,影響農產品賣出的狀況,提出了一項農村交通建設戰略———暢通綦江工程。
“暢通綦江工程不僅是交通建設任務,也是農民增收的基礎建設工程。”綦江縣委書記王越說,對此,縣委和縣政府作為“一號工程”來抓。
“一號工程”集聚了全縣的物力和人力。3年來,全縣多方籌集資金15億元,共修建30條縣級暢通公路,總里程383公里;修建88條村級暢通公路,總里程403公里。到年底前,將使所有的鄉鎮和老鄉場、57.6%的村實現暢通,所有的村實現公路通達。
汽車開進村
石房蘿卜直賣超市
“一條路的暢通,火了石房村的蘿卜!”趕水鎮石房村黨支部書記王天明說,“村里的蘿卜從賣不出去,到直接賣到超市,價格也漲了十倍。”
石房村的蘿卜很出名,吃起又甜又化渣。2008年前,由于公路不暢,全村只種了幾百畝,每公斤的賣價只有0.4元,還經常賣不出去。
2008年,縣里補助大部分,農民籌了部分,總共花了250萬元,把進村的5.8公里泥石路,改造成了4.5米寬的水泥公路。公路暢通后,車可以直接開進村了,石房村的蘿卜一下子就俏了起來。重慶的一些超市,直接到村里采購。價格也迅速地漲了起來,已達4元1公斤。
價格上漲,帶動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村民周祥國兩年前只種了0.4畝蘿卜,每年只能賣400余元。去年冬季,他把面積擴大到3畝,賣了9000余元。
“到去年底,我們村的標準化蘿卜種植基地已發展到2500畝。”王天明說,周邊的鐵石埡村、雙豐村在他們的帶動下也各發展起1000多畝。
路暢人氣聚
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永新鎮從2004年起就開始種植優質梨,在石坪等3個村發展起1萬多畝。投產后,由于交通不便,產品運不出去,價格低不說,還出現因賣不出去而爛果的情形。一些果農曾想毀樹。
2008年縣里啟動暢通工程后,永新梨園的進村公路被規劃為第一條村級暢通公路,總共投入400余萬元,建成了9.3公里的村級水泥公路。
公路暢通,帶來了市場的興旺。今年3月,綦江縣在永新舉辦梨花節,從重慶主城等地來的賞花客人如潮,最多的一天,車都來了4000多輛。8月,舉辦采果節,從城市里來采果買果的車輛絡繹不絕,過去賣不出去的果子成了俏貨,價格也翻了一番。
當地農民還抓住梨花節和采果節的商機,搞起了旅游服務,辦起10多家農家樂。
“暢通公路,帶動產業,興旺市場,農民增收。”王越說,綦江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建設,已經顯現出這一效果。今年,公路暢通后,東溪的辣椒節、石壕的糯玉米節、趕水的蘿卜節———全縣通過發展特色農產品,舉辦農業節慶活動,吸引了重慶主城區數以百萬計的市民前來觀光,購買特色農產品。
萬元增收
離不開公路暢通
綦江縣通過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建設,促進了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近日,記者在潼南調研時,發現該縣的61個整村脫貧村,也出現這一現象,只要把公路修進村里,特色產業就迅速地發展起來。
農戶萬元增收,重點在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產業。而特色產業的產品要走進市場,需要暢通、便利的交通。如果交通不暢,再好、再有市場需求的農產品,也會爛在深山運不出。因而,在抓萬元增收的產業發展中,需要配套抓好農村交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