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首超日本 成為全球第二大工業制造國
2010-10-12 23: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是一個嚴峻挑戰前所未有的五年。國內外環境風云突變,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不穩定因素——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使得原本高歌猛進的工業經濟突然遭遇拐點,紡織、輕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許多行業工業生產緊急剎車,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數以千計的企業在危機襲來時宣告垮掉。
在中國大地上,雨雪冰凍、地震、泥石流、嚴重洪澇等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雪上加霜,嚴重沖擊著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腳步。
這是一個經濟發展曲折前行的五年。從果斷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到在世界經濟中率先復蘇;從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到增強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特別是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畫出了完美的“V”字形運行軌跡,為“保增長”立下汗馬功勞。
“十一五”期間,中國工業年產值突破10萬億元關口,工業增加值在全球制造業中的比重超過14%。中國制造業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工業制造國。
走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11.1%,接近于“十一五”開局之年的水平。專家預計,五年間的平均增速超過10%。“而中國經濟增長是由工業主導和帶動的。”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認為,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遠未結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9年,中國手機產量達6.19億部,占全球產量的50%;微型計算機18215萬臺,占全球產量的60.9%。
2009年,當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汽車產量下跌12.5%,北美汽車產量萎縮32.3%,日本下降31.5%時,中國汽車以突破1300萬輛的產銷量和40%的增長速度,毫無爭議地登上了全球第一產銷大國的寶座。
對于“十一五”期間中國工業增速的曲折變化,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如數家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原本高速行駛的中國列車突然剎車,2008年6月份,工業增速從16%急速下降,到2009年初降到3.8%的最低點,此后,逐月回升,從6月份開始增速保持在兩位數,11月份達到19.2%,2009年全年達到11%左右。
由此可見,保持工業的平穩較快發展談何容易。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十一五”期間工作的重點還包括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提高工業增長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