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昌大道30日通車 創新疆公路建設史三最
2009-9-8 20: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烏昌大道主線施工進入倒計時。
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
■烏昌大道9月30日全線通車,標志著烏昌半小時經濟圈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這條城際快速公路創造了新疆公路建設史上三個之最:建設時間最短、路面最寬、設計時速最快
■昌吉菜農馬建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條路開通后,紅綠燈沒了,車速快了,油錢省了,蔬菜保鮮了,一公斤菜至少多賣一毛錢
"9月30日,烏昌大道主線就要全線通車了。"9月3日,自治區交通建設局副局長、烏昌大道總指揮郝永峰對記者說。
這是一條城際快速路,它創造了新疆公路建設史上三個之最:新疆公路建設時間最短的公路,新疆公路中最寬的公路,新疆設計時速最快的公路。
2004年12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做出加快推進烏昌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戰略決策。如今八車道的烏昌大道主線即將全線貫通,烏昌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不斷提速。
菜農馬建軍的經濟賬
"這條路好啊。"看著家門不遠處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的烏昌大道,昌吉菜農馬建軍難掩飾自己心中的欣喜。
馬建軍家住昌吉市郊,種菜賣菜是他一家人主要的經濟來源。人到中年的他,種菜買菜已有近20年了。"剛開始時冬天沒辦法種菜,春種夏收,然后等菜販子到地里來收,但也比種糧食劃算得多。"馬建軍回憶當初種菜時的情景。
馬建軍是昌吉較早開始種菜的農民,那時,新疆還沒有"菜農"這個稱呼。他很早就發現烏魯木齊市巨大的青菜市場,在那個大家都還不富裕的年代,種菜的收益,讓他家的生活比其他村民滋潤不少。當年由于交通及市場信息的不暢,他只有把菜轉到二道販子進行銷售。
后來,隨著日子越過越好,他買了一輛農用車,自己拉菜到烏魯木齊去賣。農用車進城雖然讓他的收入日漸豐厚,但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由于烏魯木齊和昌吉分屬兩個地方,每次去都要重復交納車輛管理費。而且是農用車,很多地方不讓走。他經常是偷偷摸摸的跑,有時還得交罰款。"
近幾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馬建軍建了蔬菜大棚。他們一家不但春夏可以種菜、賣菜,冬天也有事可干了。馬建軍也鳥槍換炮,買了一輛嶄新的小貨車。雖然辛苦,但收入卻和以前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對烏昌一體化理解不是很深,但過路不再交過路費,讓他著實省了不少錢。
馬建軍唯一的女兒幾年前嫁到了米泉,以前打電話直接撥就是了,而現在給女兒打電話還必須在號碼前面加一個0991的區號,這件事讓他心里起了某種微妙的變化。他總是羨慕地說:"人家都成了烏魯木齊人了。"
指著眼前的烏昌大道,馬建軍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按照在烏魯木齊上班的大兒子的想法,每節約百分之一的油耗,便可以節省百分之三的成本。
"雖然說烏昌大道走的還是原來的路,但修好后不但省時,而且省油。大伙都說,這條路是全封閉的,沒有紅綠燈,十字路的平交沒有了,全是立交。以前從昌吉到烏魯木齊市區要過三個紅綠燈,由于路上車特別多,一路上要停好幾次。車一熄火一發動最耗油了。雖說一小時的烏昌路,真正走起來,往往在兩個小時左右。不但成本增加了,而且新鮮的蔬菜到出售的時候又變得不新鮮了,賣不到好價錢。這樣算下來,這條路通了,我一公斤菜至少可以多賣一毛錢左右。"
自治區交通建設局副局長、烏昌大道總指揮郝永峰告訴記者,烏昌大道全程共有八座立交橋,平均不到兩公里就有一座立交橋。徹底實現了烏昌線由平交到立交的轉變。全封閉式高速路,按每小時100公里的時速,從改擴建起點小地窩堡到昌吉市區屯河路,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烏昌大道改擴建工程的竣工將徹底實現半小時烏昌經濟圈的構想。
如果說,即將完工的烏昌大道對馬建軍這樣的個體戶來說節約了不少成本,那么對進行專業運輸的物流公司就更重要了。
遠成物流新疆公司的負責人說,遠成公司一年前已經在昌吉設點,隨著烏昌一體化的實施,和這條路的開通,遠成公司將在昌吉各處設立貨物受理分理點。"烏昌大道,對我們物流行業的影響太大了。我們可以用快捷來滿足客戶,通過節約成本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八車道烏昌大道的開通,可以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