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制約重慶交通樞紐建設
2009-9-8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
新的世紀,重慶面臨新的發展機遇。2009年,隨著國務院3號文件《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重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的交通戰略地位也因之凸顯。
昨日下午舉行的“長江上游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專題論壇上,來自北京和重慶的交通問題專家匯聚山城,為重慶交通建設建言獻策。
破解“蜀道難”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對重慶來說,交通,自古以來,是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
盡管如此,有一個事實不能否認:重慶區位優勢明顯,是承東啟西、南北溝通的結合部,也是撬動中國東、西、中三大經濟區的戰略支點。
破解“蜀道難”,已經成為重慶發展的使命:
“近年來,重慶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昨日的論壇上,市交委黨委書記陳衛平用一個數據來佐證:到2008年,全市綜合交通網平均密度達到138公里,居西部第一。
美好藍圖
長江上游地區覆蓋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近38%,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近20%。如此大的一個區域,重慶是否有能力擔當重任?何時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在論壇上提出這一問題,與專家論證。
通過反復論證,專家們對重慶的交通規劃給予充分認可:
2012年基本形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框架。建立以長江上游為核心,周邊省市為腹地的交通樞紐體系。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初步構建,渝蓉、渝貴、渝鄂等城際通道入渝。
2020年全面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在長江上游地區形成以重慶樞紐為核心的城際運輸系統,全面覆蓋長江上游流域,形成以長江為主軸,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為中心、昆明、貴陽、宜昌、蘭州為結點,西寧、拉薩為覆蓋結點的長江上游地區的交通空間結構。
根據這個目標,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將形成四大體系布局:包括陸路交通的“長江上游地區陸轉基地”、以水運交通“長江上游航運中心”、航空交通的“長江上游地區門戶航空樞紐”、現代物流的西部物流中心和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的空間布局形態。
突破約束
專家認為,目前仍有四大因素約束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
重慶地處內陸,“不沿海、不靠邊”,要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就必須加快發展對外通道建設。目前情況是,重慶對外通道的數量和能力尚不足以支撐重慶構建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如2008年,全市公路、鐵路、水運輸線路總里程,僅居西部第7位。
城鄉綜合交通網絡服務能力尚不足以支撐區域協調發展:當前,全市綜合交通網絡主要呈現放射狀分布,主城以外的區縣間主要以普通公路相連接,缺乏由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共同組成的多通道城際交通網絡。
此外,重慶特殊的地形地貌決定了交通基礎設施造價較高。現代物流業尚不能充分滿足重慶新的經濟形勢和發展要求……
如何破解難題?唐伯明建議我市建立國際貿易大通道戰略,打通開辟印度洋到西部地區乃至重慶陸上大通道;克服目前港口加公路的模式,要發展港口加鐵路的模式,多式聯運,降低成本;鐵路樞紐發展戰略方面,提升重慶東向貨運能力,提升蘭渝鐵路水平,真正建設成為長江上游乃至西部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