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深圳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應對金融危機

2009-9-5 14: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深入了解今年以來深圳企業應對金融危機,開拓國內外市場的情況,深圳調查隊在2009年6、7月份對141家企業進行重點調查。調查以大中型工商企業為對象,其中工業企業占76%,商貿企業占24%;以國內市場為主(內銷比例占80%以上)的企業占36%,以國外市場為主(外銷比例占80%以上)的占40%,國內外市場兼備的占24%。調查顯示: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應對金融危機成效顯著,但政府仍需加大企業扶持力度。
 一、企業生產銷售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明顯 
  調查顯示,85%的企業表示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最突出的影響是導致企業訂單減少,銷量下降。其中有75.2%的企業上半年訂單同比減少,按行業分,訂單減少的工業企業比重達78.5%,商業企業為64.7%;按銷售市場分,外銷市場為主的企業為88%,內銷市場為主的為60%,國內外市場兼備的為76%。
  由于需求減少,大部分企業產品(商品)銷售出現下降。把銷量下降幅度劃分為80%以上、80%-60%、60%-40%、60%-40%、20%以下五個區間,外銷企業銷量下降40%-20%的比例最大,內銷企業下降20%以下的占比最多(見表1),可見,金融危機對外向型工商企業沖擊更大。
  表1:企業產品(商品)銷量下降情況單位:
  %銷量下降幅度
  外銷企業比例
  內銷企業比例
  80%以上
  1.1
  1.2
  80%-60
  % 7.7
  2.4
  60%-40
  % 13.2
  4.8
  40%-20
  % 44.0
  25.0
  20%以下
  19.8
  31.0
  無下降
  14.3
  35.7
  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還反映在諸多方面,如勞動力過剩,運營成本增加而產品(商品)銷售價格降低,貨款回收困難,客戶要求延期交貨,流動資金緊張,競爭和貿易摩擦加劇,貸款困難等。調查中48.9%的企業表示生產業務萎縮勞動力過剩,42.6%的企業表示生產經營成本增加,39.0%的企業表示貨款回收困難,38.3%的企業表示競爭和貿易摩擦加劇,19.9%的企業表示資金短缺,貸款困難。多家企業表示,雖然工廠減少了產量,但沒有裁員,相應使得每單位產品的人力成本上升;企業為了增加貿易機會,減少貿易風險,加大了對新市場、新客戶及代工廠家的調研和實地考察力度,使得營銷費用上升。
  二、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應對金融危機
  在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面前,深圳企業一方面為規避風險,通過縮減生產經營規模,加大貨款回收和資金管理力度,開源節流,控制成本來度過難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和品牌優勢,加強市場調研,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調查顯示,有70%左右的企業采取了加強信息收集與分析,調整市場營銷策略,加大營銷力度等措施。如:深圳外貿集團每月編發內部特刊《信息月報》,向集團和旗下子企業發放,其內容包括政策信息、經貿信息、企業關注問題、預警信息、商貿知識、國際市場分析、貿易案例,特別加強了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外市場資訊,便于企業及時掌握最新信息資訊,把握市場動態,保持穩健經營。
  在國外市場需求下降的形勢下,有38.3%的企業繼續尋找、開發國外新市場;有26.2%的企業把目光轉向國內,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開拓國內消費市場。如:深圳市康冠電腦技術有限公司2007年前主要生產CRT彩色顯示器、LCD液晶顯示器,出口比例占70%以上,2008年下半年,該企業根據形勢的變化,積極調整公司戰略,抓住國家“家電下鄉”政策,與國內品牌家電企業合作生產液晶電視機,將主要市場轉向國內,使得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在逆市中實現近10%的增長。
  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企業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市場開拓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有53.9%的企業在原有市場上成功獲得了新的客戶,46.8%的企業開發國內市場取得進展,19.1%的企業成功開拓國外新興市場。在應對金融危機,拓展市場的過程中,9.2%的企業產品轉型成功,21.3%的企業產品銷售量不降反升。如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實行前所未有的促銷力度,在經濟環境不太景氣的條件下營業額創下了3%的增長率,比去年2%的增幅高1個百分點。還有26.2%的企業認為通過這場危機的洗禮,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力量得到更多商家和消費者的認可,企業知名度得到提升。一家注重科技投入的中型電子企業表示,金融危機使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加工貿易企業被市場淘汰,生存下來的企業相應就獲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無序競爭也有所減少,一旦市場回暖,企業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金融危機無形中為堅持自主創新和品牌戰略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契機。
  三、加大扶持力度,為企業“拓市場保增長”保駕護航
  企業在開拓市場中遇到的難題,認同度比較集中的前幾項分別是:市場有效需求不足(認同率為95.7%,下同)、行業競爭激烈(71.6%)、貿易風險大,貨款回收困難(25.5%)、資金短缺融資貸款難(18.4%)、國內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建設難(9.9%)、物流服務體制落后(7.8%)。
  在調查“國家哪些政策、措施對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有較大幫助”這一問題上,出口退稅政策認同率最高(71.6%),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51.1%),第三是對自主創新的支持政策(42.6%),四萬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分別獲得26.2%和19.9%的企業認同。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企業對國家和地方政府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措施普遍持歡迎和肯定態度,并希望國家加大扶持力度,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穩步發展保駕護航。
  (一)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被調查的企業表示,宏觀政策保持穩定,才有利于企業正確研判經濟形勢,制定和實施經營發展戰略、科技人才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政策大起大落,朝令夕改,最易引致投資失利,信心不穩。希望國家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繼續擴大內需,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匯率,保持或提高出口退稅率。在經濟形勢嚴峻,企業盈利狀況下降的形勢下,對一些地區、企業原有的優惠稅率保持不變,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為企業提供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為企業拓展市場鋪設綠色通道。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出臺了多項措施,力保經濟穩步增長。深圳市提出要積極“培育市場、內外兼顧”的工作思路,今年新增1億元財政資金用于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組織多場大型國內經貿洽談會和產品展銷會,組團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和投資貿易推介、交流、洽談活動。從調查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企業惠及面不廣,希望政府多組織這類經貿活動,擴大扶持面,多做宣傳并組織專業客商前來采購洽談,為企業提供展示產品和經貿洽談平臺。
  對于在開拓國內市場中遇到的難題,企業表示,除了依靠自身力量打拼外,希望政府積極啟動國內消費市場,引導和扶持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改進產品,提高質量,滿足國內城鄉市場的需求;發展壯大現代物流業,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成本;加快新農村建設,構建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加強管理,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和不法行為,改善消費環境,樹立消費信心;懲治商業腐敗,為經營規范的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曾經參與國內某電力設備招投標的一家國有企業負責人表示,長期與國外客商打交道,外銷轉內銷,反而“水土不服”。原因是:在國外市場,只要與客商把好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期,貨款回收四個關鍵問題即可,而國內市場潛規則太多,盡管產品質量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公司觀念和經營方式難以轉變,隱性成本無法列支,也就無法與其他私營企業競爭。
  一些企業表示,國內市場營銷渠道鋪設成本高,時間長,傳統銷售終端各種費用多,企業產品轉型,出口轉內銷需要政府和商業機構讓利扶持。
  此外,企業希望政府各部門管理工作能從實際出發,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改革措施考慮對企業的影響,政策措施細則太多,變動快,企業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了解和調整適應,往往因操作難度大和繁瑣而不愿跟從,影響政策的效力。政策不應一刀切,應針對不同行業特性靈活對待,特別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增強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應有廣泛的適應性,激發大多數企業的積極性,生產適應市場需求有較高科技含量、較強的生命力的產品,才能達到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目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