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結構調整:走向“解購”時代

2009-9-4 0:1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吳東華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日前表示,工業增速下滑勢頭得到遏制,下半年的工作重點要轉移到調“解購”上來。主要是推進十個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啟動了汽車、鋼鐵業重組工作,筆者早就率先多次撰文認為并購已經過時,“解購”時代拉開了序幕。
    什么是并購?什么是解購?
    所謂并購是A企業對B企業的并購,通過買下一部分或整體,如果整體買下,留下幾個對自己有用的產品或部門如銷售、研發或物流等,其他的大多數被剝離出去。而解購是A企業對B、C、D、E、F、G等一系列企業中的相同產品抽取出來,組成一個超大型企業,有利于拉大訂單,有利于快速融資、低息融資,有利于壓低原材料進口價,有利于提高質量,有利于提高出口價,有利于攤薄各種國際認證,有利于分攤歐盟技術壁壘時的檢測費用,有利于分攤廣告費用、展覽費用和推廣費用,有利于發企業債、發行股票上市,有利于縮短走國際技術、國際品牌的道路。
    并購是企業以自己為中心,企業根據自己需要技術、品牌、原材料、銷售渠道和管理經驗等展開收購,卻不以全球大勢這個前瞻性為中心。結果造成企業海外并購暗然傷神,這是典型的低頭拉車,拉下水在意料之中。
    而解購是以全球大勢即前瞻性為中心,這實際上是以全球現在市場、未來變化的市場為中心,抬頭看清了方向后再順勢拉車,變成有的放矢,這種解購就不會失敗或失敗概率極低。
    對于這種解購的難度,實際上并不違背工信部的初步設想的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條例》,被收購企業每年產生的利稅按照一定比例,由兼并企業所在政府和被兼并企業所在地政府分成。
    下面,我們以取向硅鋼為例,筆者認為可以武鋼取向硅鋼基地為中心,把寶鋼、華菱鋼鐵等全國其他鋼廠中的取向硅鋼資產、物流、銷售渠道、研發機構等合并到一起。考慮到中國取向硅鋼價格高,這顯然是因為規模小、管理差、各環節耗費大造成的。所以,可以引進民資、國資、外資、風投等,沒有管理權只有收益權。取向硅鋼利潤極高,中國市場需求還無法滿足,做大取向硅鋼企業很緊迫,落戶地在武鋼所在地為宜。一要加快規模,二要加快各種國際認證,三要加快銷售全國,四要加快提升質量,五要加快發行股票上市,六要加快擁有國際研發中心,七要加快出口搶國際市場,八要加快走出去,利用東盟等自貿區建分廠,搭關稅等方面的國際貿易便車。
    中國當前的企業競爭力來自配套產業鏈,如果把單個企業抽出來,放到海外去發展或脫離原來的環境,大多失去強大的競爭力,這說明只有羊群才有競爭力,單獨一只羊就沒有競爭力,這才是中國的羊企業、羊文化。遺憾的是國內把羊文化與狼文化對比研究時,把羊文化歸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與世不爭、無為而治、中庸之道。實際上,這是誤解,他們沒有從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的配套產業鏈競爭力上去分析,對中庸之道也是誤解。
    綜上,筆者認為解購淘汰并購一目了然,建議工信部在十大行業和最終制定《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條例》并執行時,多注重解購思維。實際上,工業調結構要抓的三條六點,完全可以以解購為中心,或者說解購是對工業調結構三條六點的最佳執行方法。
    (作者系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世界經濟學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