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發展現代物流與沿江沿海港口產業
2009-9-30 1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上!皟蓚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南通市委市政府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在物流業發展和沿江沿海港口開發中全方位密切與上海的聯系,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共享發展機遇。
南通處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與江蘇沿海開發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近年來經濟形勢表現喜人,2005年一季度起,南通GDP增幅躍居江蘇省地級市首位,并一路領跑至今。作為江蘇唯一同時擁有“黃金水道”和“黃金岸線”的城市,南通以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投資環境贏得了海內外投資者的青睞。2009年6月30日,江蘇在滬舉行沿海開發懇談會,南通共簽約11個項目,投資總額245.1億元,簽約數量、投資總額都居參會城市之首。
立足地緣優勢 發展現代物流
隨著崇啟大橋、崇海大橋、滬通鐵路等更多過江通道的建成通車以及鐵路、航空運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南通將成為長三角北翼的綜合性區域交通樞紐,同時也將成為長三角北翼和上海經濟圈重要的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南通市市長丁大衛在論壇上指出,作為一個經濟外向程度較高的城市,南通本地制造業的發展亟需發達的物流體系的支撐,蘇通大橋通車以后,南通已經處于上海資本、技術、管理、人才通過交通干線向外延伸的第一節點,能否壯大物流產業,不僅關系到本地經濟的發展,還關系到蘇中、蘇北各大產業的振興。
伴隨著“江海聯動現代物流”主題的提出,丁市長系統介紹了南通在臨港產業和臨港物流方面的發展規劃,他指出,南通將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力打造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裝備制造基地;依托沿海灘涂和優質風場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能源以及裝備,建設“海上風電三峽”和光伏產品生產基地;依托緊鄰上海的優勢,以蘇通科技產業園建設為契機,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依托沿江沿海便捷的集疏運體系好配套基礎,吸引大型煉化項目落戶南通,進一步延伸石化及新材料產業鏈;著力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紡織服裝、輕工食品等產業的轉型升級。
丁市長預測,到2011年,形成5個千億級和1個兩千億級產業板塊。與此同時,還將進一步突出服務業的發展,重點建設海上大港、提升沿江強港;把發展具有江海風情特色的旅游休閑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領頭羊之一,打造上海的“前客廳”和“后花園”;繼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現代商貿、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到2010年,南通將確保完成“三個2500億”的目標,即沿海地區實現經濟總量2500億、規模以上工業新增產值2500億、海洋經濟總量2500億。
同時,南通將加快建設臨港物流行業的公共信息平臺,加強臨港物流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臨港物流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
明確港口定位 建設航運分中心
2008年10月28日,洋口港正式通航,2009年5月26日,呂四港航道通航。兩港的通航標志著南通港實現了由江港向江海組合大港的歷史性跨越。目前,南通港已經實現了“一港十二區”的總體布局,擁有萬噸級以上的碼頭58座,其中5萬噸以上的碼頭30座,2008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32億噸,是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一,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樞紐型組合大港。
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和投運為南通港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上海同盛投資集團總經濟師任先正介紹說,目前洋山港已經建成了5.6公里的岸線,2008年港口吞吐量約為800萬標準箱,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從外高橋碼頭轉運至洋山,但外高橋碼頭目前的交通環境仍有待提高,南通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特別是在建的鐵路運輸體系,將內地的貨物通過南通港高效率地轉運至洋山港,打造上海航運中心的分中心。
上海市委原副秘書長、原市計委主任陳祥麟則對推廣“江海聯運”的措施作了具體的闡述,他指出,密切聯系中央和江浙滬兩級的港口聯合會等協調機構,加強長江水域的協作,共同探索新的管理體制,是“江海聯運”獲得持續發展的政策動力;充分發揮長江沿線港口局面的優勢,要積極探索長江的優勢,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資本為紐帶推動長江的優勢互補,共同實現國家戰略和長江沿線港口的聯動發展。通過掌握有關江海聯運的經驗,解決有關問題,調整或者統一相關的規章制度,采取統一收費,這是“江海聯運”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市場動力。他特別指出,建議根據洋山深水港臨近陸地的特點,學習珠江三角洲的做法,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對條件較好的江船進行改造,允許其參加江海聯運的運營。
中共南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一民在論壇上明確了南通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方向,他指出南通的城市定位和物流業的定位,以及港口的定位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定位的高度。今后三年南通將在重點打造海洋工程和船舶裝備等六個千億級板塊的同時,注重港口物流等十五個物流中心,投資100億元重點建設22個物流大項目,力爭突破4億噸,突破250億萬,服務業的比重達到40%以上,力爭把南通建設成為長三角百億經濟中心,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百億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