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倉儲行業發展報告
2009-9-30 1: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江門、惠州市區等,總面積為4.16萬平方公里。珠三角集中了五大港口和五大機場,中國交通大動脈的“五縱七橫”有三縱(京廣、京九、京珠)經過珠三角,同時,珠三角內部的高速交通網絡在國內也首屈一指,已形成了海陸空全方位發展的立體化、國際化的交通格局。而珠三角發達的制造業是推動珠三角物流業發展的內在力量。
截至2007年底,珠三角地區GDP已超過全國的10%以上,物流服務需求規模巨大。隨著珠三角地區現代物流業總量規模的持續擴大,作為現代物流業的支柱基礎,倉儲業也得到強勁發展。尤其是冷鏈物流、冷庫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截至2008年底,珠三角地區內成一定規模的各類冷藏庫容總計約100萬噸,按3000噸以上統計(3000噸以下不計),廣州占30%、深圳占30%。
雖然,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珠三角地區倉儲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隨著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將帶來210億元的物流需求。因此,珠三角地區倉儲服務業仍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根據相關統計,廣東省2008年前三季度的物流總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1.2%,創近10年來最低,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但在運輸費用比重下降的同時,2008年前三季度保管費用增長較快,在物流總費用中所占比重為36.5%,創物流統計以來最高,比2007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
一、珠三角倉儲業特征:
珠三角地區的倉儲業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
1、珠三角地區以廣州、深圳、珠海三地為例,倉儲業呈現不均衡化發展。
其中以深圳倉儲業發展最為迅速,庫區基本達到3-4層樓房,普遍應用自動立體化倉庫;廣州倉儲業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興建了一批現代化庫區,部分普通倉庫也正在向自動立體化倉庫轉型。廣州物流協會對200家擁有倉儲服務的會員企業進行調查,其中,有80%以上的企業對自身倉儲服務進行了升級,實現了ERP等信息化管理服務。珠海倉儲業的發展相對較為緩慢,主要以普通倉庫為主,且大部分是平倉,保稅倉庫大概只有一兩家,冷凍倉庫在3家左右,藥品倉暫時還未批下一家。但目前也有部分倉庫在進行改造,改成立體倉,少數部分倉儲企業開始啟用信息化管理軟件,如新禾物流企業目前有一套信息管理軟件,出錯率降低了30%左右。且隨著珠港澳大橋建立將要帶來的物流業繁榮,將促進珠海倉儲業進一步發展。
2、珠三角倉儲用地租金上升
據香港威格斯亞太區研究部昨日發表最新報告顯示,愈來愈多的外資物流公司正在珠三角地區購入物流倉儲用地發展業務,深圳東部的鹽田港后勤用地與西部福田保稅區倉儲用地租金在上升,土地售價亦在升溫。
該物業代理的市場統計數字顯示,鹽田港倉儲用地每平方米是2450元人民幣,租金是每平方米月租金在50至60元。而福田保稅區倉儲用地售價每平方米是1560元,而每平方米月租金是在28至50元之間。
物流業對倉儲用地的需求迫切,導致珠三角內部分土地的價格上升,廣東省的土地平均售價現為每平方米334美元(約2589元人民幣),是內陸省份同級土地的10倍,而深圳的保稅區的倉儲用地平均每平方米是298美元(約2310元人民幣)。
另仲量聯行曾發布名為“中國物流市場機遇”的研究報告。報告預測,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物流市場將以每年27%-30%的速度增長,在此帶動下未來中國將涌現10個新興物流城市。在全國范圍內,目前物流倉儲物業平均租金水平最高的是深圳。
3、倉儲業在主要物流園區和基地發展迅速
近年來,珠三角各級政府以及企業致力于物流園區的發展建設,截至目前,珠三角地區已經開工建設和正在規劃的物流園區有三十多家,各城市規劃的物流園區情況如下表所示:
珠三角豐富的物流園區資源促進了各城市物流園區的發展,珠三角地區物流主要在珠江流域,根據歷史數據的分析以及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狀況和珠三角地區的交通研究,將珠三角地區物流園區宏觀布局可分為三大層次類別,香港為一層,深圳、廣州為一層,其他城市為一層。
香港作為國際性貿易、金融、航運中心的地位短期內不可動搖,具有國際物流樞紐城市的條件,其物流市場供需條件、地區發展實力、交通條件和區位政策條件等優勢明顯,所以處于宏觀布局的最高層次;廣州、深圳兩城市是除香港外珠三角地區實力最強的城市,優勢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外商投資企業數和交通條件上,通過與香港的一體化建設,這兩個城市具備成為全國性物流園區樞紐型城市的條件,處于整體布局的第二層。而珠三角其他城市則處于整體布局的最里層,結合各城市的實際狀況及空間分布,因其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可以做為物流集散型城市,承擔周邊地區城市物流的集散功能。
4、保稅倉儲發展迅速
珠三角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根據珠三角的外向型經濟特征,珠三角發展保稅物流的潛力十分巨大。珠三角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出口商品加工區,世界出口貨物總量的50%集中在東南亞及華南,而其中五成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目前珠三角的保稅物流企業主要集中在廣州和深圳的保稅區內,這些企業的資產比較雄厚,投資力度較大,抗風險的能力較強。
以廣州為例,目前,規劃中的廣州保稅物流體系已基本成型。廣州保稅物流園區迄今為止,廣州市共有6個特殊監管區,占廣東省特殊監管區總數(18個)的三分之一。廣州保稅物流體系的布局以三大樞紐為基礎,即:在南沙開發區設立保稅港區,在白云機場設立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在廣州工發區設立保稅物流園區。
其中,南沙保稅港區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設有碼頭作業區、物流倉儲加工區、港口配套服務區等功能區,規劃面積7.06平方公里,包括三個地塊:地塊一包含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南沙港區二期和公共查驗區,面積4.26平方公里;地塊二包含物流園區一期、江海聯運碼頭一期,面積1.44平方公里;地塊三是廣東南沙出口加工區,包含兩個區塊,面積1.36平方公里。目前,世界十大班輪企業已有9家簽訂入駐。
5、國際知名倉儲開發商和服務商大舉進入珠三角地區
全球最大的物流配送開發商和服務商──美國普洛斯公司(Prologis)已率先進入中國市場,其客戶大多來自跨國公司、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并已與許多已進入中國或者即將進入國內市場的跨國公司及領先的本土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03年普洛斯登陸深圳,并在珠三角地區開始了一系列“圈地運動”。2007年,鹽田港普洛斯國際物流園由雙方50-50的合資公司深圳鹽田港普洛斯物流園有限公司開發和管理。園區占地面積為18.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30萬平方米,分三期開發,功能定位為出口監管和保稅倉。項目一期為出口監管倉,開發面積約9.1萬平方米,物業為三層框架式結構,庫房單層凈高為6.5米。二、三期項目也將陸續在2011年底前建成。
2009年,普洛斯又在珠海計劃投資9,900萬美元,在珠海保稅區打造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物流園,服務半徑將覆蓋香港、澳門、珠海、粵西等地,計劃開發總面積為38.7萬平方米,規劃建設1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配送建設。將重點開展跨境及保稅物流倉儲和配送中心業務。
據普洛斯(Prologis)中國區總經理梅志明稱,該公司已經完成在華南地區營運的兩個物流園超過27000平方米的物流設施的出租。
另一工業地產大頭AMB于2007年入駐深圳后,2008年開始在廣州經濟開發區籌建1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庫區、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
二、廣州倉儲業基本狀況
近年來,廣州加快培育第三方現代物流企業,降低制造業流通成本,到2007年全市A級物流企業總數已經達28家,位于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2007年,廣州市完成貨物運輸總量4.57億噸,與2002年的2.52億噸相比增長81%;廣州港貨物吞吐量由2002年的1.67億噸上升到3.41億噸,增幅達104%,國內排名第三;機場貨郵吞吐量由2002年的59.2萬噸上升到89.5萬噸,國內排名第三。到2008年,全市五星級通用倉庫有2家,四星級通用倉庫5家。
廣州市物流企業按物流的作業可以分成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等方面。其中倉儲型物流企業主營倉儲業務,擁有或者租賃倉庫,具有倉儲整合、運作能力,同時進行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作業。
按照把物流企業按其主營業務進行分類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廣州倉儲企業在物流企業中所占的比重為3%。
區域布局與主營業務之間的分析,可以從中看出廣州市各區、市倉儲企業的主要分布情況,以及比較出各區倉儲業務與其他物流業務的比重情況。
注:企業數量的刻度為對數刻度。
根據上圖所示,倉儲業務與其他物流業務相比,在各個區分布相對較為均衡,其中以花都區的倉儲業務最為繁榮,這與近年來花都區發展空港物流有密切聯系。而增城市和從化市離市區距離較遠,倉儲業務較其他各區稍低。其他各區域相對平衡,倉儲是各種產業都必須的物流要素,相對上不會出現區域分布的太大差距,但由于土地成本差異,倉儲在區域上依然是以花都、白云和黃埔居多,而像海珠與天河等市中心區域則僅有少數幾家。同時,與其他物流業務相比,倉儲業務需求處于中間水平。
與深圳、長三角地區部分城市相比,廣州市倉儲業仍存在很大不足。據兩家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研究,廣州當前符合國際標準的倉儲設施不足50萬平方米,僅為上海的兩成左右。即使按廣州國際標準倉儲占上海一半計,仍存在100萬平方米的缺口。白云區市場雖然多,但倉儲等工業地產配套不足。
三、珠三角地區倉儲業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沖擊
受金融危機影響后,從2008年9月份起,珠三角地區倉儲業開始供過于求,整體庫存率下降50%左右。
由于房地產業繼續趨冷和樓市價格持續下行,導致與房地產相關的鋼鐵、建材、裝飾、家具等庫存開始增加。而由于外貿需求的大幅萎縮,導致以倉儲為主業的物流企業一方面業務增加,另一方面出現壓倉,裝卸等相關收入下降,總體收入受影響。從2008年10月份以來,滯港壓倉已成為廣州各港口倉儲企業普遍遭遇的問題。據廣州卓志物流集團的數據,該集團宏力庫區進出倉貨運量從9月份的1.6萬噸下降到了11月份的2000噸以內。
不僅僅是服務于外貿的倉儲出現滯壓,內貿系統企業同樣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中國家電協會的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10月全國空調庫存(廠家和渠道)超過1400萬臺,這中間格力和美的就占了60%。
據統計,今年三季報中,滬深兩市78%的上市公司庫存超過去年同期。其中341家公司存貨較年初增加50%,133家公司存貨翻了一番。23個行業中,庫存增加額最大的4個行業依次為房地產、鋼鐵、化工和建筑建材,分別增加了1125.13億元、821.99億元、663.48億元和515.54億元;而增幅最大的4個行業則為公用事業、鋼鐵、建筑建材和商業貿易,增幅分別為85.58%、50.08%、47.81%和41.07%。
從客戶企業供應鏈的上游采購積壓,到中游產成品積壓,以及下游銷售庫存,都可以看出庫存增加。2008年前三季度,珠三角倉儲系統受全球經濟下滑影響較小,營業收入與往年基本持平。但客戶的貨物的平均倉儲時間較往年有所延長,這表明貨主的銷售不旺,導致倉儲周期變長。尤其是一些鋼材類產品受到房地產等行業需求下降的影響,存庫量和倉儲時間都有明顯上升。同時,因為貨物存儲時間變長,將對倉儲企業的操作收入(出入庫、裝卸、設備租賃、增值服務等)產生了一定影響。
全球經濟下滑對中國倉儲業影響在2009年逐步顯現,主要表現在出租率下降、租金下跌、客戶減少的方面。同時,倉儲市場的疲軟和倉儲企業收入下降,還有可能導致部分不規范的中小倉儲企業開始尋求法律紅線之外的創收手段。例如,盜賣、抵押貨主存貨以套取資金等。
如珠海信禾物流反映,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珠海多家廠家倒閉后,有些直接把廠房作為倉庫進行儲貨,有些則把廠房租出去作為倉庫使用。信禾物流作為珠海市一家大型綜合物流服務基地,其2008年上半年9個倉庫(自有7個、外租2個)全部租出去,出租率達到120%。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非常大,退掉一個倉庫后,8個倉庫的出租率僅為50%-60%,且每平方米出租價格下降了1-2元。
但另一方面,目前國家擬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將給倉儲市場帶來新的機會,這一方面將帶來國內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的改觀;而珠三角地區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流通市場的建設,必然挖掘出更大的倉儲服務需求。
四、珠三角倉儲業發展展望
目前在珠三角地區(含港澳)有香港機場、新白云機場、澳門機場、深圳機場、珠海機場五大機場;港口超過60個,形成了海港、河港、商業性港口、專業性港口相配套的港口群,海港主要有香港、深圳、珠海三大港口,河港則有廣州、中山、江門、虎門、佛山、肇慶等。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00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100公里,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9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4700萬標箱,民航機場吞吐能力達8000萬人次;到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2200公里,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14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7200萬標箱,民航機場吞吐能力達1.5億人次。
同時,為迎接2010年亞運會,廣州市政府將投資2000多億元人民幣進行體育場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直接產生210億元的物流需求,僅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的進駐,就能為白云機場新增60萬噸以上的貨物吞吐量。這相當白云機場2004年全年的貨運吞吐量。顯然,這將為珠三角倉儲業發展帶來機遇。
1、倉儲業的現代化進程會加快,以適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隨著大量外資企業涌入珠三角地區,深圳鹽田港、廣州經濟開發區等區域刺激了高端物流需求。服務于高端物流的倉儲向現代化倉儲企業轉型,同時新擴建的現代化庫區將不斷涌現。可以預見,幾年后,一批自主品牌的現代倉儲企業將出現在國內外知名倉儲企業的名冊上。
2、珠三角倉儲業將向著更加綜合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一是倉儲增值業務水平將有進一步提高,綜合功能集成使倉儲企業收入和盈利都將持續增加。基于倉儲的綜合物流業務將是倉儲業的主要方向;就是說倉儲業要把功能向上游和下游延伸,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增值收入。二是業務流程將進一步和國際接軌,流程的優化和改革將大大提高倉儲業的效率,擴大服務的對象。三是向立體化要倉容。倉庫高度會進一步增高,樓庫、例題倉庫、貨架的增長速度將會更快。四是物流中心的專業化方向更為明顯,冷酷、液體庫、化工危險品庫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五是倉儲管理公司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3、嚴格的國土政策將對倉儲業產生重大影響,倉庫基礎設施建設將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國家出臺一系列嚴格的土地政策,主要目的加大土地的取得、使用、保有成本。城鎮土地使用稅將大幅提高,這就加大了倉儲企業的運營成本,新增建設用地將更難取得,這就給新設倉儲企業征地和原有倉儲企業的置換帶來困難。可以預見,倉儲企業選址將向離城區更遠的地方尋找,沿海、沿江、灘涂、閑置建設用地都在熱選之列。此外,物流園區也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因為它是倉儲業的主要載體。
向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就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設功能更加齊全、運營更加有效,產出更高的物流中心。庫房的建筑密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強,站臺庫數量增長,起重設備更加先進,調度更為科學將是倉儲企業追求的目標。將有更多的倉儲企業關注倉儲物流的技術問題,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先進、適用、價格合理,倉儲業的信息系統與客戶信息系統的對接,公共倉儲信息平臺建立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