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醞釀出讓海螺集團 引中國建筑中國中材爭奪
2009-9-30 1: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場可能改變中國當前全國水泥業競爭格局的股權轉讓正在醞釀——被爭奪的對象是昔日的水泥業龍頭——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接洽者則是水泥行業僅有的兩家央企——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
海螺集團一位高層昨天證實,為了籌集安徽省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安徽省國資委醞釀將所持有海螺集團的國有股權賣掉。他同時證實,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都在爭取。
而一旦海螺集團的控股權被兩家水泥央企中的任一家“奪”走,這家央企就有望成為日后的水泥行業龍頭,全國水泥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將就此被打破。
只在意愿階段
來自安徽省發改委的消息,2009年安徽省“861”計劃投資3020.7億元,其中新增前期和儲備項目383個,新增投資2012.7億元。“861”計劃是指八大產業基地、六大基礎工程建設、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
同時,在國家出臺十大行業振興規劃后,安徽與其他省份一樣,也相繼出臺了主要行業的振興規劃,所有的行業都強調了加大投入。
“省里為了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必須要籌集資金,”上述海螺集團高層說。
“海螺集團沒有什么包袱,應該能夠賣個好價錢,如果出售的話,應該能買到100億~200個億之間。”他說。
但據他介紹:“安徽省國資委目前只是有這個意愿,暫時沒有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還只是停留在思考的階段。省里面都沒有跟我們企業溝通過,如果進入實質性階段,肯定會跟我們管理層進行溝通的。”
安徽省國資委企業發展規劃處一位官員昨天說,如果省里最終決定轉讓海螺集團的股權,肯定會與海螺集團進行溝通的,并遵從企業的意見。她沒有證實安徽省國資委在考慮海螺集團股權轉讓一事,但她表示:“海螺集團高層透露的消息應該不會錯。”
海螺集團是目前中國第二大水泥集團,在中國建材崛起之前,曾是中國最大的水泥公司,控股經營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兩家上市企業,目前擁有員工3.5萬余人,總資產達515億元,水泥產能超過1億噸。
2008年,海螺集團全年實現匯總銷售收入含稅540億元,利稅總額到70億元。
在股權結構上,安徽省國資委占海螺集團51%股權,安徽海螺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占49%。海創是海螺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孫公司的8名高管和7750名職工通過4家工會投資設立。
上述海螺集團高層透露,安徽省國資委有意轉讓的資產是所持有的海螺集團的51%股權。他強調:“如果安徽省真的轉讓國有股權,需要與職代會進行討論,因為這對全體職工的影響非常大。”
兩央企的爭奪
雖然關于海螺集團的股權轉讓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但兩家水泥央企已蠢蠢欲動。
上述海螺集團高層也證實:“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在跟(安徽)省里面談,都在爭取。目前還不好評論誰可能勝,因為還不確定省里最終是否會轉讓所持股權。這個事情影響太大。”
昨天,中國建材旗下一家企業的高層亦證實,中國建材在爭取海螺集團,但是具體情況還不太清楚。
在水泥行業,中國建材后來居上。自2006年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以后,從2007年開始發力,不足兩年中國建材集團接連并購120余家水泥企業,產能增長3倍,先后組建了中國建材南方水泥公司和北方水泥公司。
據中國建材網站的介紹,公司現有資產總額918億元,全資、控股企業20家,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并參股上市公司10家。
而截至2008年底,中材集團資產總額為507.17億元,2008年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7.49億元,利潤總額20.01億元。
競爭格局之變
無論海螺集團被哪家央企買去,對于中國水泥行業都將構成重大影響。
“已經超出了市場范圍,這是高層決定的。因為現在還沒有結果,所以現在還不太好評論。”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說,“但如果出售了,這將是中國水泥行業的一個轉折點。”
目前中國建材目前在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份進行了布點,其主要戰場集中在南方以及中部區域。中材集團目前布局區域主要集中北方市場以及中部市場。海螺集團則長期執行沿長江的T型戰略,目前正在尋求向西部滲透。三家公司目前覆蓋的區域既有重復,又有側重。
“任何一家拿下海螺集團,對于自己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考慮,這也是非常有益的,有利于提高行業集中度。”劉作毅說。
由于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有意通過產業指導意見,將中國目前的6億噸落后的小立窯水泥產能,從明年到2012年,用3年時間淘汰出水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