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普通貨物(普貨)物品罪
2009-9-30 1: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走私普通貨物(普貨)概念 走私普通貨物(普貨)、物品罪,是指違反海關法規,非法從事運輸、攜帶、郵寄除毒品、武器、彈藥、核材料、偽造的貨幣、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珍貴動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穢物品、固體廢物以外的其他貨物、物品,進出國(邊)境,偷逃關稅,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普通貨物(普貨)犯罪構成
(一)普通貨物(普貨)客體要件
可以分為3種情況:
其一,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主要有: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道德有害或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印刷品、手稿、圖片、膠卷、音像制品、軟件等物品;烈性毒藥、帶有危險性病菌、害蟲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動植物及其制品;有礙人畜健康,來自疫區或者其他能傳播疾病的儀器、藥品等;
其二,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物品,即國家對其進出口實行配額或者許可證管理的貨物、物品。
其三,國家不禁止、不限制進出口但應繳納關稅的貨物、物品,如服裝、精礦、海蟄、淡水魚、蝦、土特產品等出口物品;陶瓷、塑料、化妝品、玻璃制品、造紙原料等進口物品。
(二)普通貨物(普貨)客觀要件
普通貨物(普貨)區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非法運輸、攜帶或郵寄武器、彈藥等違禁品以外的其他貨物、物品進出境。
普通貨物(普貨)、物品主要是指應納稅的、國家允許進出口的貨物、物品。普通貨物(普貨)對于這類物品,國家并不禁止或限制進出口,但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又必須通過征收關稅對其需求進行適當的調節。
2、擅自出售保稅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捐贈進口貨物和物品,以及假借捐贈名義進口貨物、物品
3、間接走私普通貨物(普貨)、物品行為
這種間接走私行為又可稱之為準走私行為或者牽連走私行為,因為這類行為的主體并沒有直接從事走私活動,但其行為又與走私有很密切的聯系,甚至有的行為人與走私分子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由于這些行為的存在,使走私的貨物、物品得以迅速銷售、擴散,使走私分子的目的得以實現,因而這類行為與走私行為一樣對國家外貿管制造成破壞,情節嚴重的也應以走私普通貨物(普貨)、物品罪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