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經濟圈將成為“亞太樞紐”
2009-9-3 22: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將粵港澳合作確定為國家政策,提出支持粵港澳合作發展服務業,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和澳門作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地位,該規劃的制定使得三地的經濟融合路線清晰化,從制造業為主擴展至服務業合作,這不僅僅是產業領域的合作內容轉變,更標志著粵港澳經濟圈日益融合。
2008年年底,香港智經中心在研究報告中也曾提出,從現在開始的下一個30 年,將是加速粵港經濟整合、打造世界級珠三角都會區的黃金時期,粵港兩地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
今年8月下旬,粵港合作聯席會第12次會議在香港舉行,會議簽署了八項合作協議,核心協議首推《關于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的意向書》,在這個意向書里,前海被定位為深港合作先導區與機制體制創新區,港澳及東盟服務業、高科技產業合作的載體,“前海計劃”正式進入到啟動建設階段。深港兩地將以特定區域內載體共建為核心,尋求雙方新的利益點,并試圖實現一定程度制度的突破,這標志著粵港澳經濟圈建設進入了實質操作時期。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甚至即將超越日本,坐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中國更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把握產業主導權、提升國際競爭力,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迫切需求。粵港澳經濟圈同比其他區域增長極來說,在我國國際化道路上必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回顧30年以來,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歷經了制造業的轉移、服務業的承接、要素流動的促進、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以及行政和城市管理等逐步深化的發展歷程。利用兩地經濟落差,香港制造業的轉移有力促進了珠三角地區乃至內地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加速了珠三角的城市化發展進程,CEPA的簽署,進一步拓寬了合作領域和范疇,兩地建立了更緊密的經貿關系。
現階段,港澳地區的金融業、高端服務業、物流業、旅游業發展的非常成熟,是全球金融中心城市、高端服務業和旅游業的重要中心區,也是我國經濟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臺、制度走向國際化的重要緩沖區;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其腹地珠三角地區的產業配套體系健全、發展空間廣闊。港澳地區的優勢產業外溢需求明顯,廣東及珠三角地區的服務業國際化需求、特別是民營企業群體的需求非常旺盛,可以說,粵港澳經濟圈的發展具有無限空間。
中國憑借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而躋身世界第二。未來三十年,這三個區域將成為中國取得全球競爭優勢的核心。長三角憑借遼闊的市場腹地成為區域發展的龍頭;北京憑借中關村自主創新的示范作用而在發展模式上成為龍頭;深圳憑借著香港和澳門的加入,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珠三角,也必將成為新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