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聯手央企將強化國進民退格局
2009-9-3 13: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地王制造”余音未了之時,央企最近一段時間再次成為市場上的熱門詞匯。先是中石化的“天價吊燈”風波,接著是美國司法部門爆料中國9家央企涉及“受賄門”,近日又是中石油的“購房門”事件。不過,這些事件似乎并沒有對央企的“魅力”造成多大影響。
據媒體稱,為贏得央企的青睞,安徽省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產業:能源、資源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據悉,安徽方面為此做了精心準備,各市都推舉了專責與央企合作的負責人,要求8月31日前將名單上報給安徽省政府。按照計劃,安徽要在2個月內完成高達3000億的央企引資任務。在8月26日的對接座談會上,出席的央企高達107戶,其中中央管理的53戶企業有42戶企業副總以上的代表,集團公司正職則有20位。甚至連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為此次安徽與央企合作的主要產業進行了定調:資源性產業合作。當然,在速配的大道上安徽并不是一馬當先者。此前廣東、江蘇、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省市已在2009年與央企舉辦了對接會,合作金額都以千億計,涉及到產業大多屬于競爭性領域。
顯然,地方政府對央企追求的熱情仍是有增無減,都在爭先恐后地把橄欖枝拋向央企,央企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為何地方政府要如此與央企套近乎呢?在我們看來,無外乎是央企掌握著大量的壟斷資源,擁有更多的金融、政策等各方面的便利,大樹底下好乘涼,畢竟財大氣粗嘛。實際上,上半年不論是4萬億資金,還是銀行的天量信貸,多數都流進了這些“共和國長子”的腰包。一位安徽省發改委官員就透露,“說實話,地方資源企業并不缺錢,但一旦和央企合作了,資源可以放到整個國際市場上了,拓展了空間。”江蘇武進官方更是用“站在央企肩頭,大戲還在后頭”來慶祝引資央企的成功。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去年下半年在中央宣布未來兩年將投入4萬億元資金擴大內需后,全國各省區市紛紛宣布了自己的配套方案,總金額一度高達20萬億元。但地方政府在獲得中央下撥的前幾批投資后,項目資金配套率卻很不樂觀,只有一半不到。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關鍵還是在于地方政府缺錢,尤其在今年財政收支壓力異常嚴峻的形勢下。這也意味著許多地方政府全力要與央企聯姻實際上是想尋求央企的保護,其心中的算盤不言自明。
從央企的角度看,加快擴張的步伐顯然不會停息,既是企業自身的需要,又是國資委老板的要求。而在目前央企更加受寵的局面下,挑肥揀瘦更是不在話下了,其心里的小九九也就不是投資擴張這么簡單。有關人士曾指出,李榮融心中一直“理想”的企業格局要義是,靠“輕小集加”起家的民營企業在產業下游生存,而大型國有企業則全盤控制上游的若干壟斷型行業。現在來看,此次央企對安徽資源性產業的興趣盎然并不是無的放矢。
在我們看來,央企的這種無邊界擴張不僅有國資委的撐腰,也有地方政府的獻媚,兩者的合力將進一步鞏固央企靠壟斷地位來盈利的模式,加劇中國經濟國進民退的局面,也可能會讓各地經濟結構失衡態勢更加扭曲。
最終分析結論
上半年國內航空、鋼鐵、煤炭等領域已經掀起了一輪國進民退潮流,民間投資并無起色,也造成了民營企業不得不努力往國企或央企身上靠。現在,地方政府更是加碼將央企作為保增長下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以對接央企為榮,這將使國進民退的局面再次上演,央企壟斷更加強化,民企弱勢更加突出。可以想象,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未來民間投資的空間將更加狹小,壟斷央企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聚光燈下的主角,只是市場經濟的改革步伐卻在一步步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