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九大板塊推進國企改革創新 帶來企業嬗變
2009-9-3 0: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行業缺塊頭、企業缺龍頭、產品缺拳頭,這是我省國有企業發展的“短板”。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把保增長與調結構、促轉型緊密結合起來,扎實推進板塊建設,切實做強做大省屬國有企業。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省委副書記楊松等領導多次強調,打造優勢產業集群,促進全省產業上規模,調整出水平,確保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以此為指導,省國資委啟動九大板塊建設,以優勢企業和品牌為依托,以資本為紐帶,以調整重組為主要手段,引領國有資本向能源、有色金屬、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林板加工、煤炭物流、國有經濟營運平臺、房地產、酒店旅游、鹽業等九大板塊集中,以優勢產業集群,帶動省屬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能源板塊“1+1>2”的戰略選擇
在九大板塊中,率先啟動的,是事關經濟命脈的能源板塊。
缺煤乏油少氣,一直是我省經濟發展的“瓶頸”。尤其是隨著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的到來,能源匱乏帶來的危機感,愈發明顯。
2005年,省國資委果斷出手,將兩家全資子公司清江水電投資公司與省電力公司合并重組,成功組建湖北能源集團。
能源集團的誕生,為打造我省能源綜合產銷基地提供了平臺。以此為依托,能源集團開始實施“合并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整體上市”三步走戰略,積極整合全省地方能源資源,有序開發水電,適度發展火電,探索發展風電,積極推進核電,深入研究生物質能源,形成地方能源的綜合產銷基地,并力爭今年整體上市,2010年裝機容量達800萬千瓦,資產規模達300億元,躋身全國省級能源集團第一梯隊。
此后,能源集團引入長江電力31億元資金戰略入股,又完成中國國電集團增資,成功實現多元化持股。
三次重組,三次飛躍。去年,能源集團實現凈利潤6.49億元,為4年前的5倍多。今年前7個月,湖北能源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89億元,利潤8.09億元,上繳稅金7.33億元。
眼下,能源集團正啟動IPO(首次公開募股)整體上市計劃,力爭募集資金36億元,成為區域能源供應的主導企業。
國企“航空母艦”迎風出海
能源集團的成功重組,為其他板塊提供了樣本。
以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為依托,我省提出,通過戰略重組、改制上市、項目實施等方式,整合優化控制有色礦山資源,培育湖北有色金屬千億元產業。
目前,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已完成了大冶有限公司的增資擴股,成功引入北京長電創新投資公司增資10億元,已基本完成上市前的各項準備,爭取年底前向證監會上報申報材料。
資本運作的同時,大冶有色啟動了省內外礦產資源整合和開發、冶煉規模提升、結構調整、人才強企等發展戰略,力爭“十一五”期末資源占有量達到350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十二五”期末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真正成為千億元有色金屬產業的龍頭企業。
眼下,大冶有色正抓住銅價回升的有利時機,最大限度地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前7個月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97億元,上繳稅金1.76億元。
與此同時,我省以三環集團公司為依托,通過內部重組整合和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板塊建設,打造湖北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航空母艦”。其中,三環集團力爭“十一五”末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十二五”末超過200億元。
目前,三環集團已成功對省汽車集團所屬8家困難企業改制重組,并控股上市公司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完成與凱天國際集團公司、省金屬材料總公司的資產重組,成功引進比利時LVD公司參股,分別與美國澤普世公司、武漢國創高科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積極開展三環股份公司的定向增發及技改項目實施。
今年1至7月,三環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0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3億元,上繳稅金1.56億元。
從大冶有色到三環集團,一艘艘國企“航空母艦”,正迎風出海。
重組整合帶來企業嬗變
九大板塊重組,在做大做強優勢企業的同時,還培育出了一批省屬國有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7年,省木業集團總公司與湖北多福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強強聯手,重組為湖北福漢木業集團公司,正式啟動林業加工板塊建設。
新公司組建后,很快成立扭虧和發展指導小組,調整生產布局,完成技術改造,健全成本核算體系,并迅速解決發展資金緊缺問題。
此次重組,一舉扭轉了福漢木業集團公司持續10年的虧損局面。今年前7個月,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31萬元,利潤85萬元,成功實現從維持經營到發展壯大的嬗變。
下一步,福漢木業集團還將完成戰略投資者引進和股份制改造,力爭3年內上市,5年內資產規模過20億元、產銷規模過30億元、年利潤過億元,成為我省林板加工業的旗艦。
在新組建的鹽業板塊,集約經營效應也開始顯現。
今年,以省鹽業總公司為龍頭,整合省內其他鹽業生產企業,我省組建了湖北鹽業集團公司,并著手進行戰略投資者引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內部業務流程的重組,著力提高產業的集中度。
整合帶來了企業發展的飛躍。前7個月,鹽業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6億元,利潤總額1615萬元,同比增長39.5%;上繳稅金6601萬元。
旅游板塊也呈現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的局面。今年2月,湖北中旅(集團)有限公司與湖北省海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完成重組,組建省旅游集團公司。
目前,新公司正全面推進集約化經營,前7個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00萬元,經營下滑勢頭得到遏止,各種歷史遺留問題逐步解決,為下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批全新大型集團初見雛形
就在其他板塊風生水起的同時,煤炭物流、房地產、六大經營平臺等板塊也浮出水面,初具雛形。
今年,省煤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省燃料總公司完成聯合重組,正式啟動了煤炭物流板塊建設。
省國資委表示,打造此板塊,是為了形成覆蓋全省的煤炭物流產業集群,構建煤炭供應長效機制,緩解長期困擾我省的煤炭供應緊缺局面,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煤炭資源支撐。
作為龍頭企業,省煤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正全力以赴實施增資擴股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力爭“十一五”末資本規模達到10億元,產銷規模達到30億元,運銷總量占全省煤炭供應量的20%左右。
房地產板塊。整合省鄂康總公司、通世達公司、省農機總公司等3家省屬國企,組建省房地產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力爭3至5年內資產規模達20億元、年銷售收入達10億元、年利稅3億元以上,躋身省房地產業前5名。目前,該板塊已完成企業重組整合,正集中進行土地儲備和存量項目的開發。
六大經營平臺板塊。以省宏泰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省投資公司、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省中經企業擔保公司、省工程咨詢公司、省招標中心為載體,全力打造省級國資營運平臺、省級投融資平臺、區域性資本優化配置平臺、省級擔保平臺、省級綜合咨詢平臺、省級招標采購平臺,力爭2至3年內實現“走在中部地區前列,有的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
一批全新大型集團的初見雛形,極大地改變了過去國有經濟布局領域過寬、國有企業規模過小、競爭力不強的局面,讓國有經濟迸發新的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37家省屬出資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49.55億元,實現利潤10.77億元,上交稅金15.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