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努力推進智能交通建設
2009-9-28 11: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及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公路交通事業同全國交通形勢一樣,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繼續實施公路建設的同時,我們認識到由于土地資源緊張等因素的制約,僅靠擴大路網的傳統方法,已不能很好地解決社會對公路交通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我省開始就發展智能交通的戰略進行思考,并進行了一些探索性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河北省公路發展概述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北部,環繞北京、天津兩大都市,是京、津通往全國其他省市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唐山(曹妃甸、京唐港區)、秦皇島、天津和黃驊四大港口的物資集散要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北省成為全國公路交通運輸最繁忙的地區之一。截止目前,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14.95萬公里,公里密度達到79.6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51公里,一級公路3288公里,二級公路15241公里,三級公路16227公里。實現了全省市市有高速,縣縣通二級以上公路,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為次骨架、以農村公路為脈絡的較為完善的公路網絡。
二、智能交通是公路交通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雖然我省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公路交通需求與公路基礎設施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表現在公路通行能力不足,壓車堵車現象時有發生,服務質量不能保證。同時,公路建設受到用地、環保和投資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無限制地擴大建設規模或提高建設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公路交通中的人、車、路三個因素不能實現和諧,導致現有公路設施通行能力并未全部發揮。例如高速公路收費站就成了車輛通行的瓶頸;再如很多大規模、長時間堵車,都是由于對司機和車輛的出行信息提示不足或不及時,路網優勢不能充分發揮造成的。總體來說,我省的公路交通處于既承受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刺激,也承受資源環境方面壓力的一個特殊時期。為實現我省公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公路的使用效率和投資效益,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公路交通發展經驗,尋求新的發展途徑勢在必行。
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公路交通發展歷程中,車和路的矛盾、交通和環境的矛盾同樣突出;而正是這些同樣困擾我們的共性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促成了有效解決方案--智能交通系統(ITS)的誕生和發展。智能交通系統通過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與先進的行政管理手段結合起來,使其有效地綜合運用于交通運輸的服務、控制和管理;使人、車、路密切配合、和諧統一,有效提高公路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已比較深入,應用也相當廣泛,涉及公路交通領域的電子收費、高效交通管理等多個方面。例如美國電子收費占到了近40%;日本更是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已安裝ETC車載機1700多萬臺,近70%的收費交易實現了不停車收費,取得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河北省公路智能交通發展戰略思考
正是基于上述考慮,我省將智能交通系統(ITS)的引進、開發和應用,定為“十一五”我省公路交通發展的一項戰略性舉措。在充分結合我省公路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河北省公路智能交通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我省智能交通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人為本、和諧交通、科學發展”為導向,以提高服務能力為目標,以強化技術創新為支撐,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確保公路交通的安全、暢通,實現公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總體目標是:以提高高速公路公眾服務水平為突破口,分步驟、分階段、分層次地推動公路交通智能化管理體系建設進程,大力構筑覆蓋高速公路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的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實現廣域信息資源共享;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系統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降低過往車輛的油耗和對環境的污染。在初期,首先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實施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的智能化、增加信息采集和發布設備、建設全省高速公路調度指揮中心等項目,減少高速公路壓車堵車現象。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實現全省各等級公路路網的信息共享和路網級調度指揮,有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提高路網整體運營效率。
四、河北省公路智能交通發展情況
幾年來,依靠交通部公路科研院等單位的有力技術支撐,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按照我省智能交通總體戰略部署,努力推進公路智能交通建設。
(一)實施機電系統聯網,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打下基礎。2000年,制定并頒布了《河北省高速公路機電系統聯網技術要求》,開始啟動我省高速公路機電系統聯網建設。根據我省特殊地理位置,全省劃分為三個聯網區域(京津以南區域為第一區,北京以北的張家口和承德地區為第二區,北京以東的唐山和秦皇島地區為第三區),三個區域分別建立區域中心,實現區域內“一卡通”聯網收費。至2004年,完成省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和結算中心建設,同期完成各路段機電系統技術改造工程,實現了全省高速公路通信、監控和收費系統的聯網。在交通運輸部的正確指導下,我省作為運作主體,與其他相關省、市通力協作,成功完成了交通部示范工程--京沈高速公路的跨省(市)
區域聯網收費,運行幾年來效果良好。對社會而言,實現聯網收費,撤消了5個主線收費站,大大方便了車輛通行。而對公路系統自身而言,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統聯網,為下一步深入實施智能交通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施全程監控,實時掌控路況。為適應交通流量迅猛增長背景下,道路使用者對出行安全性、舒適性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們必須實時掌握高速公路運行狀態,并根據不同運行狀態采取適當的交通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路暢通。近幾年,我們在全省高速公路大力推廣全程監控技術,目前,已具備條件的高速公路陸續完成建設。我省全程視頻監控系統核心部分是交通事件自動檢測技術,通過對實時視頻圖像進行分析,自動識別車輛停駛、交通擁堵、行人、團霧、火災、交通事故、逆行和拋落物等多種交通事件,并自動發出聲光報警,將報警視頻通過矩陣切換到監控中心指揮大屏上,供監控中心指揮調度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輔助決策,從而實現監控系統智能化,減少二次事故發生,避免或減少了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財產損失,保護了路產路權,提高了通行能力。
(三)強化發布手段,做好出行信息預告。一是加密高速公路沿線可變信息標志。2004年,在充分考慮出行需求、管理需求的基礎上,我省開始統一高速公路沿線可變信息標志的設置技術要求,對高速公路樞紐互通、主線出口、收費站入口等位置設置可變信息標志的種類、尺寸和顯示顏色等進行規范,并制定了可變信息標志發布制度。通過幾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可變信息標志的統一加密工作,為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及時、準確的出行信息。二是建設出行信息網上發布系統。根據2006年交通部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工作會議精神,我省抓緊落實,按要求及時完成了全省公路出行信息服務系統開發和網站建設。由于我省阻斷信息報送工作組織有力、報送及時,先后在2006月、2007年兩次得到交通部全國通報表揚。三是建設高速公路沿線廣播系統。為保證高速公路發生突發事件時緊急組織救援、有效疏導車輛,在重點路段沿線安裝了廣播系統(號角系統),并與全程監控自動檢測識別系統實現智能對接,根據自動監控系統對路況的識別結果,自動控制廣播系統播出預設的提示或警告語言。從使用情況看,在突發事故、不良天氣等造成堵車的情況下,沿線廣播系統及時發布道路狀況,對滯留在道路上焦急等待的司乘人員心理起到了安撫作用,實現了路與人、車對話。四是建立客戶服務中心。我省高速公路呼叫中心系統于今年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統一客戶服務號碼為96122,提供語音接入、查詢、求助、投訴和接收合理建議等服務。目前,每天熱線呼入量已超過1000人次。五是提供交通臺廣播服務。多年來與我省交通廣播電臺(FM99.2)協作,在高速公路沿線設置交通廣播電臺收聽頻率提示標志,各路收費站、監控中心工作人員為電臺提供實時路況信息,交通廣播電臺進行全天滾動播報,切實為廣大出行者提供了便利。
(四)實現與高速公路交警信息資源共享。提供電源電力、光纖通信、收費站車道車檢器、車道車牌識別系統等設施設備以及全程監控視頻圖像,與沿線交警實現信息共享,大力支持交警建設測速抓拍系統,實現高速公路的全程測速監控,為降低路面嚴重動態交通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利技術支持,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提高了高速公路運營的安全性。
五、河北省公路智能交通近期發展計劃
(一)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公眾服務能力。一是繼續完善現有高速公路的信息采集和發布設施,今明兩年繼續抓好部分高速公路沿線可變信息標志的加密工作及視頻圖像監控加密工作。二是抓緊統一全省公眾短信服務系統。使道路使用者通過訂制路況信息服務短信,及時了解道路運行狀況,提前選擇行車路線。三是在服務區、收費站等公共場所設置多媒體查詢終端,提供公共信息發布和相關查詢服務,今后逐步發展為具備通行卡、手機等充值服務功能的站點。四是建立公眾視頻發布系統。利用高速公路沿線設置的視頻采集設備,通過登陸公路出行信息網站或手機視頻,使道路出行者更及時、方便地了解實時路況。
(二)推廣車牌自動識別技術,解決多路徑識別問題。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不斷擴大,路徑多義性問題在我省已相當突出。計劃明年在全省高速公路收費車道及主線控制斷面增設車牌自動識別系統,以此為基礎實現通行費合理拆分。并繼續對多路徑問題進行研究,爭取采用更科學的手段和技術,實現路徑判別更精確、通行費拆分更合理。
(三)實施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按照交通運輸部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建設要求,在我省冀京、冀津主要通道的省界主線收費站和我省大中城市出入口等交通量較大的匝道收費站,建設適當數量的ETC專用車道,同時對所有人工半自動收費車道進行改造,實現過往車輛非現金支付。總體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設計、招標工作,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技術改造任務,具備與北京、天津不停車聯網收費條件。
(四)實施公路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工程建設。一是在已有的交通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公路路面及橋梁評價管理系統、路政和治超管理系統、公路養護管理系統、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搭建河北省省級公路數據交換平臺,建設河北省公路交通行業基礎數據庫。二是在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基礎上,圍繞“建、管、養、征、運”等相關業務領域,開發各類協同業務應用系統和服務于領導科學決策的交通綜合運行分析系統;不斷完善交通信息資源的采集能力和傳輸手段,建設路網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三是整合各類交通數據資源,建設覆蓋全省的公路公眾信息服務系統,為社會公眾提供實用、及時的出行、客票等服務信息。通過以上整合工程,明年我省將建成一個平臺、四個系統,即信息資源整合平臺,路網調度管理與應急處置系統、交通綜合運行分析系統、公路建設市場信用管理系統和公眾信息服務系統。
通過實踐,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解決交通擁堵,而且對改善交通安全狀況,加快交通事故的處理與救援,改善客貨運輸管理與通行能力,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最關鍵的是將極大提高公路在服務經濟建設中的效率和效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載體。下一步,我們將按計劃穩步推進有關項目建設,切實提高公路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實現我省公路交通事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