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煤網三鏈之道:文化鏈、供應鏈、價值鏈
2009-9-25 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恭賀大連泰德煤網榮獲2009年“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稱號
在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的30年后,當很多企業還在思考著如何做到“合乎商業規則”,或進一步將可持續發展與戰略相融合的時候,有一類企業早就看到了新商業時代的機會。他們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企業放到了管理大師彼得.圣吉提出的企業發展的五個階段的第五階段—核心價值觀引領的使命和愿景階段,而沒有經過不合規、合規、超越合規和可持續發展與戰略融合前四個階段,這種跨越是可行的嗎?
2009年9月17日,一場中國文化管理的盛會——全國企業文化(泰德煤網)現場會暨“從建設到管理——邁向企業文化戰略實施新階段”高峰論壇,在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隆重舉行。會上,中國煤炭供應鏈管理行業的領軍企業---大連泰德煤網股份有限公司喜獲“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稱號。
要做供應鏈,先建文化鏈。以強大的領導力企業文化帶動產業價值鏈、供應鏈健康快速發展,是供應鏈管理企業的最佳選擇和必由之路。泰德煤網近年來的創新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義。這家公司用自身10年發展的實踐,力圖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探索一條“文化捷徑”。
互生共贏的文化鏈
以往的中國企業更多是被“計劃”和“市場”催生的,而泰德則是被企業家“設計”出來的。從創立的那天開始,泰德就把文化植入自己的企業作為成長的基因。泰德相信,企業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贏利,2008年泰德煤網私募得到深圳的一家投資公司重資參股,簽約之際泰德卻主動放棄了。原因很簡單,雙方的核心價值觀不同,泰德關注于企業的生命和健康,而投資者更關注利潤最大化,只注重企業短期盈利的能力。企業只有為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創造價值,唯其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和一般企業在管理中實施一維的戰略管理不同,泰德實行“三維管理”---文化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三維一體。本輪全球經濟危機已經凸顯了西方跨國公司治理中商業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即在于這些巨型企業長期推行“一維管理”——戰略管理,而忽視或者說弱化了文化管理與組織管理。泰德將自己的企業發展目標定位在做一個“好企業”——責任企業,因此該公司通過將企業責任注入到文化管理、組織管理和戰略管理的系統之中,三者辯證統一,讓“泰德誠場”愿景牽引企業成長,以互信的文化作為供應鏈管理的支撐,影響和改善煤炭行業長期以來復雜混亂的商業秩序,與上中下游的供應鏈節點企業共建、共享誠信的商業氛圍。
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2009年7月訪華期間在了解了泰德的發展情況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企業泰德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在世界范圍內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印證了無論企業大小,是可以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歷的五個階段中的最高階段設計企業,并獲得成功!
協同創新的煤炭供應鏈
煤炭供應鏈主要包括煤源、流通到消費三大環節;我國煤炭資源集中在西、北部地區,而煤炭消費企業多處于東、南部地區,煤炭生產基地遠離消費中心,同時傳統的鐵路運輸通道發展滯后,中間的流通企業規模小,分布亂,數量多,造成整個流通環節信息滯后、浪費嚴重、煤炭流通效率低下,并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
在深入分析產業發展核心矛盾的基礎上,泰德確定了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商的發展定位和碳管理服務商的戰略愿景。通過建設上游煤炭采購網絡、中游儲配網絡、下游銷售服務網絡,建立與大型煤炭生產企業、電力企業、鐵路、港口、運輸企業和銀行的戰略合作關系,不斷完善上、中、下游端到端的流程,基于煤炭一體化管理,動態優化以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為核心的煤炭價值鏈,推廣標準化配煤,提升信息技術和減碳減排科技應用水平,為客戶提供集約、高效、環保的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
最近幾年,泰德連續實現了翻番式增長,已經成為目前中國最大規模的煤炭供應鏈管理企業之一,先后在上游建立了東北、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國內以及蒙古、朝鮮、越南等國際煤源采購網絡;在中游構建了大連、錦州、丹東、營口、秦皇島、日照、通遼、張家港、常州、寧波、乍浦、上海等煤炭流通服務基地;在下游設立了包括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市場營銷網絡。
泰德將供應鏈管理理論引入煤炭流通行業的戰略思路和創新商業模式,得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關注和接受,并確定了“我國煤炭流通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和案例研究”的研究課題,與泰德高級管理團隊聯合組成了課題組,共同探索以國家戰略為導向的煤炭市場化發展道路。
目前,泰德正在推動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設。該交易中心建成后,將成為東北亞地區融煤(焦)炭交易、合同擔保、融資服務、運輸倉儲、物流配送、信息咨詢、會展商務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煤炭商品交易中心市場;據悉,該交易中心將于2009年底前在大連開業。
高效、穩定的生態價值鏈
泰德供應鏈管理的本質特征就是集約、高效和環保。
泰德致力于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構建綠色供應鏈服務,實現節能減排。泰德以綠色供應鏈為核心構建的生態圈覆蓋了煤炭生產企業、煤炭消費企業、煤炭經銷商、港口、鐵路、物流機構、金融機構、科研機構以及各級政府等煤炭流通產業中的各個利益相關方,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共同管理和控制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完善業務協作,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戰略聯盟體系,在流通服務中實現資源增值。
泰德董事長李洪國曾說:“在泰德與客戶的合作中,我們始終堅持雙贏首先是讓客戶和合作者先贏。讓合作者贏就意味著泰德寧可自己少得,也一定要讓客戶與合作伙伴在利潤分配上滿意。”
多年來,泰德一致采取低于市場高價的定價策略,實現對下游客戶的穩定供應,降低了煤炭消費企業的能源供應風險和采購成本。2008年上半年,煤炭價格一路飛漲,許多電廠、鋼廠等用煤客戶勒緊了褲腰帶,手里拿著現錢而找不到煤,當時泰德儲配基地擁有大量的庫存煤,但是泰德沒有捂緊自己的口袋,讓庫存煤來生錢,而是主動聯系客戶,以遠低于當時的市場價格將煤炭賣給客戶。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性金融和經濟危機背景下,國內發電量持續下降,煤炭流通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在嚴峻形勢下,泰德依然堅持讓客戶先贏的理念,在某些產品無利可圖或虧損經營條件下,沒有選擇停止發運,保證對下游客戶的穩定供應。
在《2009年度泰德企業責任報告》中,泰德向社會鄭重承諾,未來將持續創新,加大環保投入,深化集約、高效、環保的綠色供應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