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資商業 西部城市中名列第一
2009-9-24 10: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0年來,成都市以商貿物流業為代表的服務業發展,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城市服務功能日臻完善,商貿物流業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不斷強化,大商業、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美食之都、休閑之都的美稱享譽全國乃至世界。2008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814.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6.5%。成都這座中國西部商貿之都呈現出了快速的發展態勢,正全力向著服務西部、影響全國、走向世界的現代服務業基地目標邁進。昨日,在“人與城市和諧發展——成都市60年變遷”新聞發布會上,市商務局副局長張金泉通報了成都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商貿物流業發展變化的有關情況。
張金泉表示,在成都,每2公里就有賣場,每個社區都有連鎖超市,24小時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而且成都還是整個西部地區的批發高地,成都在發展商貿業方面與其他中西部城市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預計到2012年,全市商貿業銷售額將達到3000億元。另外,目前成都正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力爭到2012年,我市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實現3000億元,成為西部地區的電子商貿基地。
大型賣場迅猛增長
從3家到118家的演變
●2008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以1621.9億元的總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5位
●今年上半年,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第一
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成都市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排著長隊憑票證限量購買糧、肉、布等生活必需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成都商貿和服務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商貿流通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不斷刷新歷史紀錄。2008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以1621.9億元的總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5位,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增長了600倍。今年上半年,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第一。
解放初期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成都只有人民商場(工農兵商場)、百貨大樓和紅旗商場3家賣場。1978年以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成都只有單一國營商場一統天下的局面得到改變,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成都的各類商品市場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極大地增強了我市商貿物流的輻射力。2008年底,全市已擁有從生活日用品到生產資料、IT產品等各類商品市場900余個,市場成交額達600億元以上。除荷花池、九龍服裝城、IT一條街等全國久負盛名的商品市場外,目前規劃中的四大市場商品園區和“一網、二平臺、四園區、四中心”(的區域物流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將為我市流通業的輻射力提供更為強勁的動力。與商品市場大發展相對應,我市的零售業同樣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紅旗連鎖、國美電器、美美力誠、仁和春天、伊士丹、伊藤洋華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零售企業發展勢頭迅猛。
截至目前,成都中心城區已擁有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賣場118個,總營業面積達260萬平方米,極大地滿足了群眾消費多樣性的需求。極具成都傳統文化特色的商業街區璀璨奪目,全國知名的春熙路、琴臺路等百年商業聚集區老貌換新顏,活力四射,寬窄巷子、錦里、水井坊等20多條新興特色商業街的打造,成為了我市一張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小資料
一網:物流快速網絡
二平臺: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平臺
四園區: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散貨物流園區和成都新津鐵路散貨物流園區
四中心:新都物流中心、龍泉物流中心、雙流公路物流中心、成都保稅物流中心
外資零售企業
從1家獨舞到15家共舞
●成都成為國內吸引外資零售企業最多的城市之一,位列西部第一
●成都外資商業在西部城市中名列第一
雖然身處內陸,但厚重的商業文明史,時尚的現代消費文化,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和開放包容的城市魅力,使成都受到眾多海內外投資者的青睞,家樂福、沃爾瑪、歐尚、麥德龍等幾乎所有國際知名零售企業都先后來到這里投資開店,成都成為國內吸引外資零售企業最多的城市之一,位列西部第一。
1993年,太平洋百貨入駐成都,為傳統百貨業帶來了一股新鮮力量,優勢明顯;2006年底,超級連鎖沃爾瑪來到成都。成都商業零售業在短短十余年里就相繼實現了百貨店興起、超級市場涌現、連鎖店密布城鄉的三次大發展。目前,很多零售企業已在成都開設多家分店,特別是隨著近兩年來我市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內外零售業“大腕”更不約而同地將成都作為了他們的區域總部:統一超市中國大陸地區總部、家樂福中國區中西區大區總部、上海百聯集團百聯西區總部、星巴克西部市場總部、國美西南區總部、BreadTalk西區總部、沃爾瑪公司西區總部……成都已經成為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在西部最重要的“戰略據點”,《財富》排名世界零售250強中,有40家進入中國,入駐成都已達15家,成都外資商業在西部城市中名列第一,成都中國西部地區商貿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凸顯。
商貿服務業態
從單一店堂經營到現代流通多形式共榮
●成都餐飲住宿業在西部城市中名列首位
餐飲住宿消費雖然只是個很小的側面,但是足以反映60年來成都市民的生活在日益走向美滿富足。60年飲食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的轉變,見證著成都經濟社會的飛躍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多數成都市民的餐飲消費僅局限于粗茶淡飯,成都也只有努力餐、耀華、成都餐廳等屈指可數的幾家有名氣的餐廳,而涉外酒店也只有錦江賓館一家。
改革開放后,成都市民物質生活得到豐富。進入新世紀,市民的餐飲住宿消費有了質的飛躍,市民的餐飲消費需求從吃飽吃好向吃出營養、健康和吃出文化轉變,天下美食匯聚成都,市民選擇越來越多,本土美食走向全國,涌現了譚魚頭、紅杏、大蓉和等一批知名川菜品牌企業,擁有鐘水餃、龍抄手、賴湯圓等“中華名小吃”30余個,郫縣豆瓣、陳麻婆豆腐等“中華老字號”餐飲品牌13個。購物、美食、娛樂、觀光等休閑消費場所遍布城鄉,用無街不商來形容十分恰當。成都的茶館數量在全國名列第一。
享譽海內外的成都美食、豐富而又齊全的商貿業態不僅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提供了舒適、便捷的宜居環境,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對國內外消費者的吸引力,2008年,餐飲住宿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3億元,在西部城市中名列首位。
與此同時,隨著連鎖經營等現代營銷方式的發展,成都的商業經營業態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商品批發市場、購物中心、百貨商店、超級市場、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品牌直銷、郵購、網上商城等多種業態共存,融合發展的格局。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流通方式快速發展,刷卡消費、POS機管理等行業技術裝備廣泛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購物環境極大改善,極大地滿足了消費多樣化、多層次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美食之都和購物天堂的品牌效應初步形成。
現代服務產業
金融、會展、物流齊頭并進
●成都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數量,均居西部第一
●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已有13家金融機構落戶,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為西部規模第一
●成都是西部第一個擁有機場二跑道的城市
●成都擁有國際直飛航線數量達到10條,居西部城市第一
●成都先后引進了40多家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駐蓉外資物流企業和網絡化物流企業數量居西部第一
解放初期,成都對原國民黨時期留下的“錢莊”清理整頓后,批準了建業銀行、上海銀行、聚業誠銀行、和成銀行、四明銀行5家私營銀行繼續經營。隨后,公私合營和新的金融機構組建工作開始啟動。
30年前,銀行、證券、保險三大中心全歸一家,人民銀行就是全國唯一的國營金融機構。1989年,成都有了工、農、中、建、交和1家公私合營銀行成都分行,1家保險公司、1家信托投資公司以及城市信用社與農村信用社。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交行的網點開始出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多元化的金融體系在成都初步形成。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國內的股份制銀行、保險公司、外資金融機構紛至沓來。僅2007年一年時間,成都就新引進恒豐銀行、浙商銀行2家股份制銀行,新設立或籌建邛崍國民村鎮銀行等3家村鎮銀行;新增了渤海產險、中銀產險等12家保險機構。
如今的成都,共有銀行類金融機構31家,省級保險分公司42家,還有5家正在籌建。其中,外資銀行7家,外資保險公司8家,均居西部第一。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已有13家金融機構落戶,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為西部規模第一。星羅棋布的銀行網點,不僅方便了市民辦理金融業務,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成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地位。
現代服務業后起之秀的成都會展業也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成都作為西部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其經濟的強輻射力和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促進了會展經濟的繁榮發展。1987年,成都首次舉辦全國春季糖酒交易會,此后,這一盛會連續20年在成都舉行。1997年,國際會展中心建成,會展業成為拉動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來,會展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展館總面積突破20萬平方米,居全國第4位,會展業產值從2005年的8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13.5億元,年均遞增幅度超過21%,來蓉參展赴會的國內外客商超過110萬人次,直接拉動旅游、廣告、餐飲、娛樂、交通、信息通訊等服務消費超過180億元。成都建設“會展之都”的目標正日益成為現實。
作為現代服務業中新興產業的現代物流業,近年來從無到有,得到了快速發展。2003年10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專職的現代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市政府出臺了《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物流業發展目標。成都物流業規模迅速增長,對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的支撐作用愈加突出,成為全國物流業發展的樣板城市。在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都成為西部第一個擁有機場二跑道的城市,年底還將建成全國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在物流園區(中心)建設方面,規劃的四園區、四中心已經全面啟動建設,形成標準化倉庫近5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超過80億元,年增速高達30%以上;在物流通道建設方面,成都市與深圳市共同向鐵道部申請開通了蓉深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創造了地方政府主動介入推動鐵路運輸的成功先例,成都開通了至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卡拉奇等城市的國際直飛航線,使成都擁有國際直飛航線數量達到10條,居西部城市第一;近年來成都先后引進了40多家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駐蓉外資物流企業和網絡化物流企業數量居西部第一,成都已經成為大型物流企業設立西部營運基地的首選城市。根據規劃,到2012年,成都將新開通10條國際直飛航線,5條鐵路集裝箱“五定”班列,建成200萬平方米標準化倉庫,培育50戶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大型物流企業,全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初步將成都建成西部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從2億元到35億元
伊藤洋華堂“成都12年”
從當年將其海外第一家店開在成都,到現在每年銷售額近35億元,12年間,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的銷售額增長了17倍。伊藤洋華堂的發展見證著成都市民的消費變化,也見證了成都商貿繁榮的歷史進程。在昨日舉行的“人與城市和諧發展——成都市60年變遷”新聞發布會上,成都伊藤洋華堂總經理三枝富博作為特別新聞發言人,從伊藤洋華堂的不斷發展和他本人對成都消費者的敏銳觀察,介紹了成都商貿零售業和市民消費的變化。
A銷售額增長17倍
伊藤洋華堂見證成都商貿的繁榮
1996年,伊藤洋華堂著手進入中國市場;第二年,成都春熙店正式開業,這家店也成為伊藤洋華堂的“海外1號店”。沒有選擇北京、上海、廣州,而將其海外戰略第一棋布在了身處內陸的成都,這讓很多人都有些疑惑。時隔多年,三枝富博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道出了背后的“秘密”:緣于成都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和成都市政府的熱情邀請和周到服務。
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的發展,也是對成都商貿繁榮歷史進程的見證。1997年,成都伊藤洋華堂只有春熙店一家,當年的銷售額是2億元;而現在他們在成都的門店已經達到了3家,今年銷售額預計將實現35億元,增長了17倍。員工數量也從當年的1000人發展到了現在近1.3萬人!拔覀兪且粋幸運的公司。”三枝富博告訴在場的媒體記者,伊藤洋華堂在成都能有今天的發展業績,除了公司自身的努力外,主要得益于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市民的厚愛。
每年有近3000萬人次的顧客流量,成都市民的消費能力也讓伊藤對其在成都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三枝富博透露,在成都的第4家門店將于今年底開業,而第5家門店也預計在明年與成都市民見面。
B30%顧客開車購物
成都市民消費正逐步國際化
“成都已經成為西部發展最快的城市!睆拿磕瓴粩嘣鲩L的顧客流量和銷售額度,三枝富博感受著成都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在他看來,這種增長不單單只是量的增長,而是質和量同步發展。
從1996年開始來到成都,三枝富博已經在成都工作、生活了13年,他笑稱自己現在算是半個成都人。通過每天細心觀察熙熙攘攘的顧客,他也敏銳地捕捉到了成都市民生活中發生的巨大變化。三枝富博說,早在1997年,春熙店剛開業的時候,開車來購物的顧客只有2%,現在,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了30%。以前超市里賣得最好的是豬肉,牛肉基本上沒啥銷售量,現在牛肉的銷售量已經占到了肉類總體銷售量的20%。而進口食品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變化,現在來購買進口食品的顧客越來越多。對于這些變化,三枝富博的理解是,成都市民的消費正從傳統逐步走向國際化,特別是對服裝、飲食、家居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說明成都市民的生活品質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