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下一場革命
2009-9-23 19: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劉澤強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 “物聯網”概念突然變成了熱門詞匯,有關 “物聯網”的報道紛紛見諸報端或者網站。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聽說 “物聯網”這個概念,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才剛剛熟悉了互聯網,怎么又突然冒出一個 “物聯網”呢?
何謂 “物聯網”
“物聯網”也叫 “傳感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就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
眾所周知,互聯網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把人類的生活帶入了一個全新時代。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等都離不開互聯網,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模式。而當十幾年前,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夠相信互聯網會帶來如此迅猛的變化呢?
而 “物聯網”呢?它會不會是繼互聯網之后,人類信息技術的下一場革命?
中國RFID產業聯盟秘書長歐陽宇告訴記者, “物聯網”將是繼互聯網技術后,信息領域又一次重大的革命性創新技術。它把射頻識別與傳感技術等多種科技結合起來,使人類再一次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變革。
歐陽宇還向記者描繪了在物聯網時代下的一幅場景:人們應用了RFID和傳感器技術的智能洗衣機,衣服只要放入洗衣機,其他事情就不用主人操心了;電冰箱的牛奶快過期了會自動提示,冰箱里的食品缺少了也會自動提示主人盡快購買;而再將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網絡連接起來,我們的生活就會 “一部手機在手,走遍神州都不怕”——使用手機可以隨時隨地購物、查詢商品信息、訂購票務等等。
在醫療領域,剛出生的嬰兒會戴上一個有RFID標簽的腳環/手環,這個RFID標簽可以伴隨其一生,可以詳細記錄他家庭的DNA、血型、遺傳病史等,也可以記錄其去過幾次醫院、用過哪些藥品、打過什么疫苗、做過什么手術等等。
特別是在物流領域,物聯網會帶來更為顯著的變化。比如,在交通上使用了基于RFID技術的ETC系統,道路交通將會變得暢通無阻——運輸車輛再也不會因為停車繳費而耽誤時間。歐陽宇還特別指出,物聯網不僅能夠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實時聯系,更重要的是可隨時掌控物品的任何信息,帶來一種可視化的技術革新。這也就是說,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里就可以及時掌握這件物品的任何信息。比如貨品具體到達了哪個地點,由誰在配送等等,真正做到了實時管理、可視化管理。物流企業的客戶也同樣能夠享受到這種技術帶來的體貼而周到的服務。
“物聯網的出現,無論是對物流業發達的國家,還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它都會帶來一種革命性的變化。”歐陽宇說, “這種變化不僅會體現在大幅提高物流業效率,而且會使物流成本大大縮減。”
概念的背后
事實上,早在1999年 “物聯網”的概念就已具雛形。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就提出, “傳感網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2003年,美國 《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發布了 《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 “物聯網”的概念。
隨著 “物聯網”逐漸引入國內,國內也有一批相關企業投身到該行業,誕生了一批開發研究RFID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的生產廠家。
而近期,國家更是表現出要對這一被譽為下一次 “技術革命”的 “物聯網”給予大力支持。
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考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時曾表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盡快去做:一是把傳感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二是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三是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心中心,或者叫 “感知中國”中心。9月11日,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標準工作組聚集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移動等國內傳感網主要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單位,將積極開展傳感網標準制定工作,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旨在通過標準化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這個產業到底有多大?據Forrester等國外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物物互聯業務與現有人人互聯業務之比將達到30∶1。也就是說,下一個萬億級的信息產業將是 “物物互聯”。
一個萬億級的未來 “大蛋糕”等著我們去開發!已經在互聯網時代落后的國人,顯然不甘于在 “物聯網”革命中再落后了。
但是, “物聯網”目前還停留在概念階段,與理想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歐陽宇說, “物聯網”概念推出之際,就是RFID技術開始推廣之時,但要實現所有物品真正意義上的 “物聯”,這個過程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短暫是指很多領域已經開始逐步應用這個技術了,并且已經在部分領域開展規模化應用了;漫長是指由于基于“物聯網”理念的RFID技術,目前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諸如成本、安全、隱私保護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段時日。
一位RFID廠商也表示: “這只是一個理想的狀態,3年甚至5年之后也未必能普遍應用。”可見物聯網真正像互聯網一樣走進千家萬戶,還需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短期內仍然只會是一個 “概念”。但這并不會影響其未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只有抓住現在,也可能在未來市場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