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兩萬里
2009-9-2 15: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陜西作為一個西部大省,農村的發展決定了其經濟增長的速度,近幾年的發展已經證明:農民增收、村容村貌改善、農村社會穩定等等,都與陜西農村公路發展密切相連。
當前,陜西省農村公路建設已實現跨越式發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業已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養護生產運行機制。從3月啟動的創建農村公路交通發展示范縣(簡稱“示范縣”),則是該省進一步鞏固建設和改革成果,推動農村公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示范的“蝴蝶效應”
創建示范縣活動,就是在全省10個市各選兩個縣(區),省公路局按照每年每縣200萬元的補助標準,分組織動員、具體實施、驗收總結評比三個階段進行試點,時間確定為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
目標十分明確,即建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營運統籌一體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完善新體制下的管理機制,充分體現新體制的管理活力,構建符合實際的高效有序的充滿活力的管理運行機制,使新體制下的農村公路管理辦法、服務理念、運行模式、工作程序深入行業。
既然被推舉為示范縣,自然要名副其實。為全面提升全省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和路網服務水平,規范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建立管理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新跨越,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借鑒干線公路示范路創建取得的經驗,決定同步開展農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建設。
從示范縣到示范路,決策的“蝴蝶效應”開始彰顯效力。省公路局決定在全省創建1萬公里農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其中,由20個交通示范縣各承擔100公里共計2000公里縣鄉公路,8000公里村公路則細分為兩塊,20個交通示范縣承擔4000公里,其余的分配到10個市,考慮到各縣區的積極性和地域差別,由各市選擇3至4個縣區承擔。
各市交通主管部門也將按照全省公路發展規劃和全省路網布局,重點選擇在區域政治、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縣、鄉公路及人口密度和車流量較大、新農村建設初具規的村,優先考慮實施農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建設。半年過去了,示范縣有了哪些動作?成效如何?
1600萬和500萬
位于陜西省西南部的漢中市,北倚秦嶺、南屏巴山,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眾多。5月中旬,漢中市公路局召開農村公路建設促進會,力保所有項目成為經得起檢驗的民心工程。他們要求對今年的所有項目實行領導包抓、保證進度并落實責任,同時抓好質量監管,落實好單位自檢、社會監理、行業監管、政府監督的質量管理體系。
會后,各縣區交通局均向縣區政府專題匯報,爭取縣區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召開系統內專項會議,認真貫徹促進會精神,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
促進會推動了縣區政府,他們的高度重視是最大的支持。勉縣縣委、縣政府專門就交通發展示范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制定印發了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和創建工作實施標準。縣政府從災后重建包干資金中安排1600萬元用于農村公路示范縣創建工作,鎮巴縣政府印發了《關于開展交通建設年活動的決定》,實行縣級領導包抓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責任制,明確了交通建設貢獻突出的部門、個人提拔和獎勵辦法,縣財政還另外拿出500萬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
萬事開頭難,農村公路建設的前期工作力度是重中之重。春節前,漢中市完成了今年通鄉油路項目設計審批,為項目盡早開工創造了條件。目前,今年11個通鄉油路項目已全部開工,如勉縣勉鋼路已鋪筑路面基層15公里、西鄉沙左路已經完成基層5公里,2010年通鄉油路南鄭縣朱家壩至白玉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寧強縣代家壩至曾家河項目設計已經評審,已完成招投標工作……
建設后做好管理與養護工作,能有效發揮公路局對農村公路的行業指導和監管作用,全面提高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保證公路壽命。據此,漢中市公路局制定并印發了《漢中市農村公路管理工作規程》,進一步明確了市公路局履行農村公路養護建設管理的各項工作行業監管職能,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運行順暢、管理高效的公路管理體制,促進農村公路養建管工作齊頭并進、健康發展,同時將盡快擬定農村公路養、建、管相關具體制度及管理辦法。
攻堅不能丟了質量
2009年是安康市農村公路建設的攻堅年。之所以這樣說,一是因為建設項目所在地區位于山區,地形復雜,地質條件惡劣,二是通村水泥路建設里程普遍較長,平均在5.2公里以上,沿線群眾經濟基礎薄弱,三是通鄉油路基礎差,多為等外路,新線多,路基改造任務重,工程異常艱巨。
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破發展,交通先行”的戰略部署,給農村公路建設吃了“定心丸”。除了發改、扶貧、財政等部門在資金捆綁扶持上傾心傾力,工程質量成為聚焦點。市縣鄉三級政府不斷加強各工程建設單位的技術力量,各工程建設單位工作程序逐步規范,實現了工作數量、標準、時限、責任四落實,形成了濃厚的加快工作氛圍和強有力的質量監控保證機制。
早在3月份,安康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通村水泥路工程現場會,選取條件惡劣的硬骨頭工程作為標本,宣貫通村水泥路建設的新標準和新要求。強化組織領導,繼續推行“市局領導掛縣、縣區領導聯鄉、鄉鎮干部包村”的工作機制,從城建、水利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干,進一步充實了市縣通村水泥路建設管理機構,逐項目落實了包抓領導和責任人,策劃《通村水泥路項目監督工作方案》,逐項目落實了《通村水泥路監督責任人一覽表》,并在《安康日報》向社會公告,設立質量監督舉報電話,暢通質量監控信息渠道接受社會監督。
在施工一線,市通村辦還抽調責任心強、技術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骨干,長期駐縣督查工程建設量、進度,管理協調核查工作,負責群眾義務監督員的監管和業務指導,巡回督促縣鄉政府強化施工現場質量管理。定期召開駐縣督查員會,通報情況研究對策,對駐縣督查員實行核查問責制,實行誰核查誰簽字誰負責。駐縣督查員成為市縣鄉三級加強工程質量和進度管理的有效紐帶。
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導的督查督導制度的繼續推行,也為質量添了一道“安全門”。內業重點督查通村水泥路工程“六志制”執行情況,即駐縣督查員檢查日志、縣局技術人員技術管理日志、鄉鎮干部管理日志、監理日志、監督檢測日志、施工單位施工日志和外業現場督查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督查結果每月在《安康日報》和《通村公路建設快訊》以市委、市政府專項督查通報形式公布。
通鄉油路工程投資規模大,里程長,建設標準高,質量責任更重。從施工圖設計這個質量源頭就牢牢抓緊, 在堅持技術標準的前提下, 公路局組織工程專家現場踏勘舊路,以經濟發展需求和交通量調查為依據,突出主體路面工程和排水工程設計審查,分段細化擬定施工圖修正意見,統籌后期養護工程規劃,注重把握公路的適用性, 因地制宜確定工程規模,堅決把錢用在刀刃上,做到建一條成一條。另一方面,認真規范工程招投標工作,抓住招標公告、招標文件審查和資審結果審批以及評標過程指導這四個關鍵環節,積極推行“雙信封無標底評標辦法”,杜絕片面追求低價中標,擇優選擇施工隊伍,為后續工程順利實施快速推進奠定基礎。
要實現工程質量的動態監管,得依靠工程質量通報制度。安康公路部門落實“政府監督、行業監管、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設計監控”六位一體的質量保證體系,在施工合同、監理合同和廉政合同完備的基礎上,突出監督合同、檢測合同審查報備,充分發揮市縣質量監督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職能,圍繞質量目標策劃做文章,繼續推行分層分階段檢測驗收制度,堅持工地臨時試驗室不合格不予安排實體檢測,未經檢測的工程不予撥付資金,未經檢測的市局不予組織驗收的工作原則,有效的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