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我看國內低成本航空市場的成長與發展

2009-9-18 13: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張熹煒
    低成本航空公司是民航運輸業的一個新變革,是一個新興的運作模式。目前全球有60多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共計1200余架飛機,僅歐洲20多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就運營著500余條航線。歐美國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20%,而亞洲地區以印度為中心的低成本航空市場也在快速發展。相比之下,中國低成本航空的發展仍處于初始階段。
基本策略
    低成本航空對旅客而言最大的實惠是低票價,這意味著航空公司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降低成本。目前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多采取與國際類似的營運策略。
    首先,提高飛行頻率和航班密度,如有些公司的飛機一天內可以在某條航線上往返8次,大大提高了飛機利用率。其次,主要在二線機場運營,實行點對點航線、單一客艙布局、運營短途航線等策略。由于二線機場位置相對偏僻,規模較小,收費相應低廉。通過在客艙內取消頭等艙、改造成為普通艙等辦法增加客座。點對點航線使得多數客源都是直達旅客,提高了效率。
    再次,統一機型,簡化服務。許多公司的航班往往使用的都是同一機型,這也意味著大幅降低了人員培訓和飛機維護保養成本。同時,簡化服務,如取消免費餐飲等空中服務,普遍采取電子客票等措施來盡可能地降低成本。
    低成本航空公司通過各種手段降低自身營運成本,也迎合了多數旅客的需求。使其得以迅猛的興起與發展,從而也導致了航空旅行從豪華、奢侈型為主向大眾、經濟型為主的轉變,緣于多方面的原因,經濟形勢與社會觀念的變化是其重要的根源。
面臨的主要問題
    低成本航空的發展亟須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發展低成本航空并不是單單靠一家或者幾家航空公司就可以做到的,是需要國家的相關政策的扶植,以及航空市場的進一步完善。
    首先,降低成本困難重重。低成本才能帶來低票價。航空公司的成本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機上餐飲、行李托運等服務項目的成本。春秋航空推出的差異化服務,打的就是可控成本的算盤。 “事在人為,我們計算過,節約有幾十種方法。”王正華說, “在中國做低成本航空是有利可圖的。”
    然而,可控成本在總成本中占的比例并不高,一般只在30%左右。占比例更大的成本是不可控成本,主要包括航材、航油及飛機的起降費等成本。在我國目前的民航管理體制下,航材、航油等一直是壟斷經營,航空公司鞭長莫及,這些不可控成本完全可以成為機票的又一主要的降價空間。
    盡管一路艱辛,但低成本航空公司作為航空運輸業的一種新運作模式的探索,已贏得更多的認可和理解。低成本航空必將在中國內地航空運輸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中國民航局正在積極探索,努力為低成本航空營造適宜的發展環境,讓中國航空市場真正步入 “低成本、低票價”的新時代。
    其次,低成本航空公司與二線機場的配合還可以更加密切。二線城市的消費習慣繁榮了低成本航空市場,也成就了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不斷發展,因此機場與航空公司的配合至關重要。目前廈門、鄭州機場已先后籌建了廉價候機樓,其他機場也紛紛躍躍欲試。但是硬件設備的增加還需要增加軟環境的改善,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筆者個人認為,機場的地面交通情況也會嚴重影響低成本航空市場的客源,通過雙方之間的各種配合、協作,并以此為契機,促進機場的地面交通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低成本航空市場的客源。
    再次,培育成熟的航線網絡。與簡單的低票價不同,低成本航空公司如果想長遠發展,在競爭中增加自身優勢砝碼,除了保持低票價外,還需要向商業公務和休閑旅客提供許多便利航班以滿足需求。低成本航空的成熟必須形成一個航線網絡,一條航線上的廉價,對低成本航空并沒有多大意義,低成本航空的成熟必須要有網絡支撐,形成一個航線網,能夠快速地集中和集散旅客,這樣低成本航空公司能提供更為周到的聯程服務。如果在未來需要完善航線網絡的話,可以通過幾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之間實現代碼共享,實行合作共贏的策略,實現多方實力共同增強的良好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碩果僅存的現狀對于未來航空市場的發展也許是一個不好的預兆。
前景廣闊
    目前國內經濟迅猛發展,其速度甚至超過許多歐美國家,但是經濟規模和國民生活水平等多項指標距歐美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普通市民的出行方式還是受票價影響較大,特別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營運的二線機場城市,這種消費傾向更加明顯,而此時推出的低成本航班正好迎合了百姓大眾的消費習慣,其市場空間相當廣闊。
    在國內市場中的中短距離航線上,可以通過減少機上服務項目、降低服務成本等方法大幅縮減票價,達到吸引客戶的目的。據中投顧問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70%的航線適合低成本航空營運。國內每年乘機人數大約為8000萬人次,而鐵路和公路旅客運載量卻高達140億人次,按照其中有20%客源是中高消費能力的旅客,這其中有30%中可以選擇合適的低成本航班來計算,每年可選擇廉價機票的需求還將增加超過8.4億人次,中國低價航空潛在市場需求之大令世界矚目。
    從長遠來看,我國的低成本航空市場前景廣闊,低成本航空企業也會日益顯示出自身的優勢,用春秋航空負責人的話說就: “中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一定能夠發展起來,但需要時間。堅持下來我們就是勝利!”相信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中,國內民航低成本航空市場必將逐步完善與成熟,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必將不斷發展壯大。在中國大地上,會有像國際知名的 “美西南”這樣的實施低成本戰略的航空公司在中國早日起飛。未來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功運作勢必惠及更多的百姓市民,同時也會促進中國民航業進一步走向繁榮。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