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銀行如何引入電子銀行操作模式
2009-9-18 4: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黃巖娜
自物流銀行概念及相關服務引入國內以來,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為物流企業和商業銀行增加了客戶來源及業務收入,獲得了社會各方的好評,眾多商業銀行也積極推出了系列產品,爭奪這一市場。但是傳統物流銀行業務開展過程中信息、資金的人工傳遞方式極大的束縛了該項業務的進一步拓展,而在物流銀行業務中引入電子銀行操作模式有助于降低各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物流銀行電子化的優勢
在傳統物流銀行的運作模式中,客戶的貸款申請、支用、贖貨等操作均需到銀行網點辦理,從遞交資料、銀行審批到協議簽署、資金劃撥,客戶往往需要跑多個來回才能完成。同時,作為質押物的倉單的保管、傳遞、質押登記、解押也需要人工來操作,極大的增加了客戶、物流企業、銀行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且倉單的保管、交換在安全上也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并且,由于在商品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在多個環節的操作必須要面對面才能完成,限制了市場在空間上的擴展。通過建設電子物流銀行,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
所謂電子物流銀行,也就是將物流銀行業務與電子銀行相結合,充分融合兩者的信息流與資金流、物流,形成全程電子化操作的物流銀行業務。建設電子物流銀行的著眼點在于利用銀行已有的電子渠道,連接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自由暢通,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客戶提供7×24小時的貼身服務。
首先,電子銀行的介入,可以擴大物流銀行業務的外延,在供應鏈的上下游間構筑暢通的信息、資金、商品流通渠道。目前,由于我國社會的誠信建設還處于較低的階段,企業誠信問題普遍存在,特別是在中小企業間的商品交易中尤為突出,先款后貨還是先貨后款的談判協商往往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極大的影響了商品的交易效率。如果在商品交易環節引入銀行信用,并利用電子銀行與物流系統的信息交互,可以使商品交易各方突破空間的限制,提高商品的周轉效率。
其次,物流銀行業務中引入電子銀行,通過建設電子物流銀行,可以實現銀行、物流企業、供應鏈交易各方的共贏。對于銀行而言,減少了作為質押物的倉單保管,與客戶、物流企業間的各項指令均以電子信息的形式傳遞,不但降低運營成本,且可以通過產品創新,擴大客戶群體,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對于物流企業來說,通過與銀行的合作,并借助于信息的無縫傳遞,有利于爭取客戶和提高利潤;對于商品交易的各方,通過運用電子物流銀行工具,可以借助銀行的信用提高交易的效率,并通過全程電子化操作,降低交易的成本,拓寬商品交易的范圍。在新的市場發展階段,通過電子化的創新,可以有效推動物流銀行業務向新的高度與廣度發展,為銀行的業務拓展注入更強的活力。
電子物流銀行的運作模式及流程
在電子物流銀行的運作模式中,商品交易雙方在簽訂購銷協議時即明確銀行作為資金的監管方,物流商作為貨物的監管方。買方在銀行開立資金專戶,根據協議約定分批或一次性存入相應的貨款,并通過網銀將賬戶的查詢權限授予供貨商,同時銀行對該賬戶資金予以專項監管。買方在存入貨款后,可通過網銀向供貨商發出發貨通知,供貨商通過網上銀行實時查詢貨款資金的到賬情況,并據此按比例將貨物發往指定的倉儲地;物流企業在貨物入庫后,通過外聯平臺向買方發送驗貨通知;在驗貨無誤后,買方可通過網上銀行向資金監管銀行提交驗貨結果并通知銀行付款;銀行在接收到物流商已對倉單進行變更登記的信息后向供貨商劃撥貨款,交易完成。
結合現有的物流銀行業務,在倉單質押貸款模式中,可以通過企業網上銀行的外聯平臺,連接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以電子倉單取代實物倉單。貸款客戶在貨物入倉后,銀行可以實時接收物流企業傳輸過來的客戶倉儲信息,以電子信息取代人工保管質押倉單,可以有效避免實物保管引起的風險。同時,客戶也可通過企業網銀,實時查看名下的貨物情況,并可據此在網上銀行發起貸款支用,無需攜帶倉單到銀行辦理支用申請。客戶需要銷售或使用質押物時,只要通過網上銀行將相應的款項存入指定結算賬戶,并通過網銀發出贖貨指令。銀行在扣款作了還款處理后即可通過外聯平臺將解押通知送達物流企業,無需每次贖貨都以人工方式向物流企業發出加蓋銀行公章的解押通知書;物流企業在接收贖貨通知后,僅需在物流信息系統中記載倉儲物的狀態,無需再出具變更后的倉單。通過電子化的操作,可以明顯降低交易各方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保兌倉業務中,電子銀行的介入模式基本與倉單質押貸款一致,但是介入的關口可以適當前移,在貸款客戶的購貨環節即予以介入。貸款客戶、供貨商、物流企業、銀行四方簽署協議,客戶依據購貨協議獲得銀行貸款,銀行負責對放款賬戶進行監管,貸款客戶通過網銀將該賬戶的查詢權限授予供貨商,供貨商通過網銀查看到貨款的落實進度后,按比例將貨物送至指定的物流企業的倉庫。貸款客戶在驗貨無誤后,通過網銀發出付款指令,銀行通過外聯平臺將貨物質押通知送達物流企業,在登記完畢后,業務轉入倉單質押貸款模式,并將貨款付至供貨商賬戶。在該運作模式中,由于加入了銀行的信用,由銀行負責監管購貨款,且通過電子化的資金、信息傳遞,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物流業是現代產業經濟的 “晴雨表”,金融危機使我國物流行業的業務量明顯下滑,對物流企業造成較大影響;對于以外貿物流行業為主的企業造成的壓力很大;許多以航海運輸、航空運輸、鐵路運輸、汽車運輸方式進行物流的企業面臨著困境,企業亟須資金支持。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銀行與電子銀行結合的基礎日益強大,電子物流銀行的發展必將迎來廣闊的前景。(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