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架起中俄企業互利共贏的橋梁

2009-9-16 20: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深入持久地合作,必須建立在雙方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互利共贏是發展國家之間經貿合作保障,也是經貿合作實現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中俄企業間的合作亦是如此。
  隨著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持續深入,作為對俄開放的前沿陣地——哈牡綏東地區的區位優勢越發顯現,載體作用日益突出。所以目前正是我市搶抓歷史機遇,著力把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打造成我省、我國提升沿邊開放先導區和中俄經貿合作示范區的最佳時期。
  抓住這次機遇,需要我市相關部門及外貿企業打破舊的思維框架,把握互利共贏主基調,不斷探索對俄合作發展的新模式、新道路,才能促進我市沿邊開放戰略深入持久地實施下去。
  創新雙方共贏的發展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針對我市的區位優勢,要加快推進沿邊開放戰略,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內的園區建設,完善各個園區的進口倉儲、配套加工等設施,做大俄羅斯市場需求較大的家電電子、輕紡、服裝鞋帽、建材、食品等產品及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重油、電力、木材、鋼材等資源的進出口加工產業集群。
  關于加工業的定位問題,參加第五屆中俄區域合作論壇的專家學者多有論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的陸南泉教授表示,從目前形勢看,中俄兩國貨物貿易的品種結構難以發生實質性變化,也就是說俄羅斯難以改變經濟發展以出口原材料為主導的模式。現在俄羅斯市場約60%的輕工業品與40%的食品都需進口。種種現象表明,這種情況近年內仍難有根本性變化。
  再從貿易結構看,基本還是中方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俄方出口以資源、原材料產品為主。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地方把加工俄原料產業作為首選。不過,俄羅斯對資源出口給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關注,擔心遠東地區成為別國的資源原材料供應者和消化剩余生產能力的市場,在對中國出口資源和原材料時,往往表現出復雜矛盾心態,因此在政策上也有一系列相關限制措施。
  所以陸南泉認為在發展對俄區域合作過程中,中方必須采取互利共贏模式,積極探索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東部地區貿易合作的新增長點,讓俄羅斯人放棄不應有的疑慮。如建材、農副產品、家電等產業都有很大潛力,各地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建立各有側重的出口加工基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專家常玢建議,牡丹江等沿邊地區當地政府要積極推動大項目建設以及大宗商品貿易。她認為這不僅對于中俄經貿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亦符合中國戰略需要。沿邊地區可以權衡具體情況,與遠東俄羅斯地方政府達成一些大項目合作協議,推動大型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
  其實,雖然俄羅斯人心態復雜,但其經濟發展現狀決定了他們仍希望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的合作。出席論壇的俄羅斯阿穆爾州立法會議主席巴順表示,為了加強合作,他們建立阿穆爾州人民代表委員會下屬的企業家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由企業組織代表和阿穆爾州工商局的代表組成。這個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交流阿穆爾州立法會議和中國合作地區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解決經濟發展領域內涉及的法律問題,為改進企業活動獻計獻策。
  提供全方位交流的平臺
  發展中俄貿易,有時也需跳出單純貿易圈子,采用其他交流方式。從我市而言,做大木博會、黑木耳節、中國名優產品展銷會等品牌,打造北國風光游、中俄邊境游、中俄韓跨國游等旅游、會展活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要提供上述平臺,需要我市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合作交流的硬件,以便進行與俄羅斯和東北亞地區的各種交流活動。我市是東北亞地區最重要的節點城市,發展會展等相關產業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為此,我市不僅要加大投資力度,建設現代化的展覽和會議場館,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而且要致力于軟環境的規范化和國際化。
  比如說會展業,近年來我市會展業發展很快,已經從起步階段步入日益成熟階段,目前急需提高會展業的市場化程度。提到市場化,業內人士建議,應逐步過渡到“政府組織、中介機構承辦、市場化運作”模式,使會展業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產業。同時,還要改善會展業發展的軟環境,杜絕會展內容不明確、受眾對象不明確等問題。為此,在國家有關法規尚未出臺前,我市也可按WTO規則和國際慣例,出臺一些地方性法規,以規范會展業經營,促其健康發展。
  發展會展業還有一個品牌問題。一個展會如有了名氣,參展企業根本不需動員,而是爭著參加。比如說廣交會,每年都有大批企業爭相前往。從我市來說,在籌辦木博會、木耳節等展會時,除加強會展運作機制的國際化外,還要強化會展的服務職能,做好會展的規劃、組織、協調工作。在此基礎上,還可組建專業的會展股份有限公司,專營會展的創意策劃、廣告宣傳、邀請客戶、展示產品、安排洽談等業務,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會展的服務效率和經濟效益。
  除會展業外,我市還可以通過舉辦友好交流活動、開辟跨國旅游精品線路等途徑,廣泛開展與俄、韓、日等國的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各個方面的人文交流,把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打造成東北亞各國間友好相處、互利互惠、和諧共贏的窗口。
  暢通交流合作的渠道
  陸南泉表示,地區合作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發展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包括建立邊境貿易綜合體、過境站和過橋通道。他希望,無論是俄羅斯的還是中國的政府和企業家,應把資金投出來做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構建一個內聯外通的大網絡。
  在我市,這個網絡不僅包括能看得見的海陸空交通網絡,還包括看不見的信息網絡。具體來說,就是要確保陸海聯運大通道的常態運輸,拓展與東北亞各國的空中航線,搞好納霍德卡物流碼頭建設,加快牡綏高速公路和牡綏、哈牡城際電氣化鐵路建設,打造哈牡綏“一小時經濟圈”,推進“東邊道”鐵路建設,構建方便快捷的跨區域、跨國立體交通網絡。
  論壇上,許多學者都高度關注我市打造的陸海聯運大通道。他們認為,這條通道把我市周邊的內陸地區與俄羅斯及南方發達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對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國際物流園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積極暢通大通道的同時,我市還應積極發揮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優勢,增強加對國際物流的吸引力。按照國際化標準,加快綏芬河口岸綜合保稅區建設,完善保稅加工、保稅倉儲、物流配送等功能,構建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手續最便捷的特殊監管區域。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要運用全程物流理念,建立大交通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功能,建成以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為主的運輸平臺,把我市建設成集各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國際物流園區。同時,注意協調運輸與口岸之間的配套管理,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優勢互補,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另外,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也是國際物流園區的重要載體,是對物流活動和生產加工進行決策、指揮、組織和控制的重要依據,物流反饋也要通過信息技術延伸至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因此,建設國際物流園區必須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充分進行資源整合,構建政府層、公用信息層、應用層結構模式的國際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國際物流園區與物流企業及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同時,對國際物流的各個環節及時跟蹤,進行有效調控與全程管理,不斷提高國際物流園區總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總之,隨著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速度的加快,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的輻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這其中需要外向型企業經營者應進一步更新觀念,樹立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的意識;也需要我市及相關部門為中外入區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互利多贏的平臺,這其中包括政策、物流、金融等各方面的支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