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平涼兩市簽署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2009-8-8 23: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7日,美麗的崆峒山下,銀川市政府和平涼市政府簽署了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框架協議,以建立長期穩定的高層領導互訪機制,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進一步促進兩市優勢互補、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銀川市領導崔波、馬凱、何正榮,平涼市領導馬世忠、李雪峰、徐小連、趙成城等參加了簽約儀式。
"塞上湖城"銀川與隴東旱碼頭平涼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經濟和社會發展既有同質性,又有互補性,長期以來形成了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2004年銀川、平涼等市聯合發起成立寧蒙陜甘毗鄰地區共同發展聯席會議以來,兩地在新聞宣傳、公共安全、交通、旅游、商貿等方面取得了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合作協議簽署后,兩市將建立黨政高層領導聯席會議機制。每年定期輪流在兩地召開,共同磋商兩地聯合發展戰略,協調落實雙方合作事宜,研究解決合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同時,建立兩市日常聯絡機制。
8月6日至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崔波率銀川市黨政代表團,在平涼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馬世忠,平涼市長陳偉等的陪同下,對平涼市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考察。
8月7日,銀川市政府和平涼市政府簽署《關于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框架協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以促進合作、增進友誼、共同發展為目的,在交通、經濟、文化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促進兩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合作內容主要有8個方面。
加強以公路、鐵路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共同爭取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與資金,逐步打通兩地之間"斷頭路",打造銀川──平涼快速通道,形成兩地3小時經濟圈。
加強旅游開發與合作,建立旅游優勢互補新機制、行業協作新機制、整體聯動新機制、交流互通新機制,優化旅游產業空間布局,共同推動旅游資源、產品開發及相關服務業發展,鞏固拓展旅游客源市場,建立兩地主要旅游景點道路交通指引標志,構筑兩市大旅游經濟圈,加快推動兩市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加強煤電化工開發與合作,探索建立煤炭資源開發良性機制,統籌區域資源利用,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共同推動由開采資源到開發資源的轉變,促進煤炭資源就地深加工轉化增值,推動煤電化運一體化發展。
加強現代農業開發與合作,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才共用為重點,探索建立兩地科技興農聯合服務團和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協調開通兩地農產品綠色通道,設立兩地農產品分銷機構,建立農產品檢測互認制度,確保兩地農產品供給暢通。
加強商貿流通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兩市商貿流通基礎優勢,建立區域物流聯合體,搭建物流信息化平臺,實施兩地統一的商貿流通互惠互利優惠政策,加強現代物流業發展步伐,構建大流通服務格局。
加強兩市企業的合作與交流,促進產業優勢互補。搭建兩地經貿交流合作平臺,開展經貿洽談、物資交流、產品展示、項目推介等活動。探索兩地工商注冊登記資質相互認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
加強兩市文化、人才交流與合作,通過干部掛職、技術培訓、文化交流等方式,尤其要盡快建立兩市間文化產業發展高層互訪機制、互惠互助機制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機制,政府職能部門干部短期異地任職交流,推動兩市之間文化、人才的交流互通,為深化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建立平涼市人民政府駐銀川辦事處,搭建合作的橋梁與平臺。
此外,在合作機制中,建立兩市日常聯絡機制。平涼市經濟協作辦公室和中共銀川市委政研室(寧蒙陜甘毗鄰地區共同發展聯席會議秘書處)作為兩市間友好協作關系的聯系單位,負責雙方的信息溝通、對口聯絡等具體事務,及時督促雙方合作事項的落實。(記者
姬恒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