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軌道交通試驗段近日開工 計劃工程期十個月
2009-8-7 13: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天上午,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開工典禮將在濱湖新區舉行。至此,合肥人多年的軌道交通夢想,正式拉開建設序幕。預計到明年5月之后,投資6.9億元建設的長約4.4公里試驗段軌道線,即可在濱湖新區亮相。
最新動態 試驗段僅完成土建工程
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從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線路長約24.65公里,全部為地下線。
今天上午正式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選址于濱湖新區錦繡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試驗段工程為四站四區間土建工程。車站設計為地下負一層側式站,區間覆土滿足主要市政管線通過要求,車站及區間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試驗段全長4.404公里,工程概算投資約為6.9億元,共劃分為三個標段。
該試驗段工程計劃工期為10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到明年5月份之后,該試驗段軌道線路將基本完成建設,成為合肥軌道交通規劃的首段建成亮相線路。不過,試驗段建設只完成土建施工,暫時不會正式開通運營。
總體規劃 “十”字骨架8年內建成
根據《建設規劃》,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分為遠景、遠期和近期。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總長322.5公里,其中市區線路7條,全長215.3公里;市域線5條(含1條機場專用線),全長107.2公里。遠期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遠期規劃方案由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共設置了15個軌道交通樞紐,全長181.1公里。
總體規劃分為四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2009~2016年,建設1號線、2號線,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階段:2016~2020年,建設3、4號線,與1、2號線共同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向外圍組團放射的基本骨架網絡,基本覆蓋了中心城區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階段:2020~2025年,在骨架網絡基礎上,建設5、6號線和遠景7號線,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形成完善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第四階段:2025年后,建設遠景8號線及擴展延伸線,實現線網規劃的遠景目標。
近期規劃
◆1號線:南北方向骨干線,起點位于合肥火車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線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經北二環路,穿過合肥火車站,沿勝利路、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轉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鐵站,之后沿青海路、廬州大道、珠江路至線路終點徽州大道站。線路全長約28.9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全線共設車站25座,全部為地下車站。力爭2009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14年底開通運營。
▼2號線:東西方向骨干線,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至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處。全線長27.20公里。力爭2011年開工,預計2016年底開通運營。
◆試驗段:
1號線中濱湖新區錦繡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區間土建工程,全長4.404公里。車站設計為地下負一層側式站。
深度解讀 合肥為何需要軌道交通?
合肥市為什么要耗費巨資發展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將對城市發展、市民生活帶來哪些巨變?
……昨日,合肥市軌道辦對此一一解答。
究竟有多好?
概括而言,軌道交通對合肥城市發展有4大利好:是促進社會經濟和空間快速發展的主要途徑;
有利于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是滿足城市交通發展的需要;符合國家能源戰略要求,實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有哪些好處?
將給市民工作、生活帶來巨大改變。首先,軌道交通具備快速、準時、便捷、大運量以及獨立路權優勢,可大大降低市民出行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此外,軌道交通采用電力為主要動力,無廢氣排放,更節能環保,如小汽車單位能耗是軌道交通的8.5倍。同時可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公共汽車事故死亡率是軌道車輛的16倍,小轎車事故死亡率是軌道車輛的200~400倍。
合不合時宜?
根據國家規定,軌道交通立項申報條件包括:城區人口≥150萬人(輕軌)或≥300萬人(地鐵);
GDP≥600億元(輕軌)或≥1000億元(地鐵);財政收入≥60億元(輕軌)或≥100億元(地鐵);客流規模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輕軌)或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地鐵)。
近年來,合肥市城市社會經濟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不僅達到了建設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已經具備了發展軌道交通的實力。據統計,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已建成運營的城市有10個,在建城市7個,正式規劃、報批、籌備建設的城市接近30個,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都已啟動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合肥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已經不早,在這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熱潮中更不能落下了。
另外,合肥市通過近幾年的大建設、大發展,城市主干道兩旁的高樓或建筑物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如果不提前籌備軌道交通建設,將來再修建軌道交通的技術難度和拆遷成本會越來越高。
軌道項目歷程
2007年6月,合肥市啟動《合肥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2008年10月,經合肥市人民政府批準,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相關支撐性文件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建設部。
規劃及相關文件分別經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及環保部組織專家評審,并獲得通過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啟動內部審查程序,該市正在力爭早日獲得國務院批準。